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三章红旗飘飘指航向——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经典语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2012年11月15日)【党章要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人的行动正确的前提是思想正确。同样的道理,一个政党、一个党组织,要想使自己的成员行动正确、步调一致,也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政党,是一个在有着13亿人口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的执政党,在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动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多样多元多变的新情况下,要想我们的党和国家始终保持团结稳定,始终保持生机活力,就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正确的思想作为行动的指南。党的指导思想问题,实质上就是理论旗帜问题。一个政党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旗帜的指引。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中国共产党高擎马克思列宁主义这面旗帜,并随着历史的脚步,不断增添新的理论光辉。点亮前进的灯塔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苏东巨变以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进入低潮。面对一些人的恐慌和倒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他大声向全世界宣称:“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实正在不断验证着邓小平的上述“预言”:——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似乎早已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其后,英国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后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2002年,英国路透社又邀请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结果是马克思以一分之差略逊于爱因斯坦。但这并不影响马克思作为“千年伟人”的地位。——2005年7月14日,英国广播公司第四频道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三万多名听众,结果是:共产主义理论奠基人卡尔·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居于第二位的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得票率仅为12.6%,远远落在其后。西方著名的思想家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黑格尔等更是望尘莫及。——2008年,当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时,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在欧洲销量成倍增长。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还多的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生产力高度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世界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越南、老挝等,借鉴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使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这一切都表明,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世界上越来2越多人的认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人民点亮了前进的灯塔。”我们每一位党员、每一位要求入党的青年都应该自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思想的灯塔、人生的灯塔。【相关链接】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道理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的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最根本的力量,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历史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甚至一些并不赞同马克思主义的人也承认,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思想丰碑。一位法国学者说,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也就没有将来;不去阅读而且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将永远都是一个错误。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它的全部理论都立足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全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不谋求任何私利、不抱有任何偏见,是科学性、阶级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理论。历史上,也曾经有过种种同情、关注人民群众的思潮和学说,但从来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与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位德国作家在谈到19世纪以来的历史巨变时说,没有工人运动,没有社会主义者,没有马克思,当今世界5/6的人口将依然还生活在半奴隶制的阴郁状态之中。正因为马克思主义鲜明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所以它一经产生,就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还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的学说,而是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体系。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始终反映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活力,始终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已经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所证明。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中国人民正是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长期奋斗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引领改革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3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指导作用。(摘自《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学习出版社)【插入图片】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插入图片】毛泽东作家魏巍在《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序言中写道:毛泽东是一位伟大人物。他是本世纪继列宁之后最伟大的历史巨人。20世纪,先后升起两颗最光辉灿烂的明星——共产主义的明星:一颗在北方,这就是列宁;一颗在东方,这就是毛泽东。他们在地球上两个最大的国家,开创了共产主义事业的新纪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不错,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但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和杰出人物,就会推迟历史的进程,甚至会显得黯淡无光。因此,“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不仅是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的骄傲和光荣,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光荣!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一户农家。那正是中国历史上动荡不安、风云变动的年代,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翻开一部中国革命史,不难发现几乎每一个历史转折关头所发生的重要事件都和毛泽东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他多次使中国革命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历史的浪潮将毛泽东从湖南乡间的农舍推上了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舞台。毛泽东是历史力量的化身,历史老人选择了他,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创造了新的历史。历史何以选择毛泽东,除了客观的因素、除了他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些客观条件以外,还和毛泽东的个人素养、主观条件有极大的关系。一是他从小就志向远大。毛泽东上高小,大概16岁前后写过一首题为《咏蛙诗》的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这个时期的毛泽东,还曾经改写过一首诗赠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少年毛泽东用诗的形式抒发了自己的远大抱负。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1919年,毛泽东同志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写道:“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年轻的毛泽东同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二是他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毛泽东不仅有理想有信念,而且他还有一种科学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集中体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著作中讲的最多的是“人民”,“为人民服务”这句名言就是毛泽东同志提出来的。毛泽东还有一段很有名的话:“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他不仅说到了,而且也做到了。毛泽东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中国革命事业,全家六位亲人都为中国革命的事业献身了。三是他终生与书为伴,热爱学习。毛泽东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自少年时代起,毛泽东就善于挤时间看书学习。长沙求学时期他勤学苦读,革命战争年代他利用战争空隙争分夺秒地研读,社会主义建设时代更加嗜读。中南海毛泽东的故居就像个书天书地,居室的书架上摆满了书,办公4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连厕所里也摆放着书。为了读书,毛泽东把一切能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他利用上厕所的时间,把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等书断断续续地看完了。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时,毛泽东也总是带着几箱子书。直到重病临终之前,毛泽东也未放弃对书本的钟爱。在1976年9月7日至8日下午的弥留之际,毛泽东仍在坚持看文件、读书。据医疗护理记录,8日这一天毛泽东看文件、看书共11次,达2小时50分钟。其中有一次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看了7分钟的书,他又昏过去了。10多个小时后,毛泽东在书香味中离世了。【相关链接】毛泽东的最后时刻1976年8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派出以华国锋为总团长的中央慰问团,赴河北唐山、丰南一带慰问受灾群众,转达党中央、毛泽东对灾区人民的关怀。地震发生后,中央立即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务院向灾区派出了工作组,十几万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两万多名医务工作者和数万名各方面的支援人员迅速奔赴灾区,展开抢险救灾,大批救灾物资运到灾区。8月18日经毛泽东圈阅,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唐山、丰南一带抗震救灾的通报》。这是毛泽东生前圈阅的最后一份文件。8月26日索要宋代洪迈《容斋随笔》。这是毛泽东生前索要的最后一部书。8月28日上午,在病床上见女儿李敏。8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9月7日清醒时,示意要看材料。当工作人员听不明白要看什么材料时,在纸上画了三横,又用手敲木质床头,工作人员明白是要看有关日本自民党总裁、日本首相三木武夫的材料。在工作人员帮助下只看了几分钟,又昏迷过去。9月8日在接受抢救,上下肢插着静脉输液导管、胸部安有心电监护导线、鼻孔插着鼻饲管的情况下,全天由工作人员托着文件或书阅看十一次,共二小时五十分钟。最后一次看文件是下午四时三十七分,看了约三十分钟。夜,处于弥留状态。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分组前来告别,依次走到毛泽东病床前,毛泽东以眼神示意,一一握手。同叶剑英握手的时间,比其他人都长一些。9月9日晨零时十分,毛泽东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三岁。同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告全党全
本文标题:5年期国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94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