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4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导学案
4.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课标要求】1.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2.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一国两制的提出。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2.过程与方法:音像资料的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挫败分裂祖国的阴谋,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基础知识梳理】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目的:为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2.提出: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②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③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这一伟大构想,获得了大会的通过。3.内容:①“一国两制”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⒋评价:“一国两制”构想,是根据我国国情,实事求是地科学地以和平方式解决一个国家统一问题的成功尝试,在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原则方面毫不含糊,同时在具体政策和措施上又充分照顾实际情况和各方面的利益,完全符合台湾、港、澳地区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与发展。同时,这一构想也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二、香港、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1.香港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首次成功运用⑴原因: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⑵过程: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1984年12月,中央经过谈判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将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1997年1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解放军进驻香港。⑶意义: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进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2.澳门的回归:中葡两国政府就澳门问题进行谈判,并于1987年4月,在北京正式签署了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实现了回归。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新中国成立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长期隔绝状态。1979年元旦,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两岸实现真正停火。中央人民政府倡议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1980年后,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2)九二共识和“汪辜会谈”①两会成立:1990年,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1991年,中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这两上民间团体开始进行对话。②九二共识: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③汪辜会议: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辜振甫会长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史称“汪辜会谈”,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为两岸交流建立了正常化的联系渠道。(3)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4)江泽民的八项主张:1995年,汪泽民提出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5)新世纪以来的反台独斗争:2000年3月以来,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共产党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⑹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并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进行会谈。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要点点拨】1.对“一国两制”的理解(1)“一国两制”的基本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恢复了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实现祖国统一的一项重要战略。(2)“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历史意义: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是伟大的科学构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的实施,顺利地实现了香港1997年、澳门1999年回归祖国的工作,并对台湾的和平统一工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台湾问题与两德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的区别(1)从成因上看,中国的台湾问题成因与两德、朝韩问题不同。德国分裂和朝鲜半岛的分裂是冷战的产物,要是由外国干涉所致的国际问题;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战遗留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问题,这就决定了台湾问题的解决与德国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不可以用同一种模式的上。两德统一、朝鲜半岛的统一模式是绝对不适用于中国海峡两岸统一的。(2)从性质上看,两德统一、朝鲜半岛统一是属于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统一;中国则不同,因为台湾始终是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不是独立国家。(3)从统一的方式上看,两德统一、朝韩谈判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对等谈判,而中国的统一则是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进行平等协商,是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和平解决祖国统一的问题。【习题巩固】一、选择题:1.“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这副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A.50年代末60年代初B.60年代末70年代初C.70年代末80年代初D.80年代末90年代初2.(2010·山东省济南历城高三模拟)某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祖国统一”的图片展,展览内容按事实发生的先后顺序分为四个板块,排列正确的是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②胡锦涛会见连战③中英香港政权交接④中葡澳门政权交接A.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C.①④③②D.①②④③3.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A.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B.前者是历史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C.后者允许保留军队D.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4.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了台湾海峡,美国第十三航空队进驻了台湾。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省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美国政府这一行径导致的恶果是①台湾问题出现的历史原因②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紧张对峙局势③台湾问题自此成为中美两国间的重大争端④我国由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到和平统一的转折点A.③④B.①④C.②③D.①②5.实现了两岸关系的历史性突破,为两岸交流建立了正常化的联系渠道的是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B.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C.“汪辜会谈”D.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6.对于台湾问题,我们的认识是①二战结束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归还中国②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的结果③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④国际反华势力以及“台独”势力是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两个重要因素()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厦门环岛路上有一巨幅标语“一国两制,统一中国”。下列关于“一国两制”表述错误的是A.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台湾问题提出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C.规定港澳台地区享有同样的自治权D.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8.(2010·浙江省杭州市高三模拟)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看法时,引用了台湾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丘逢甲这首诗创作于1896年②两位领导人都表达了反对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政治立场③这首诗表达了台湾人民对《辛丑条约》割让台湾的悲愤心情④实现统一是台海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9.2008年12月,作为大陆欢送大熊猫代表团团长厂赵学敏一行将国宝大熊猫“团团”,和“圆圆”送至台湾。这主要说明A、和平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B、祖国统一是人必所向C、不同民族有相同的心理素质D、相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二、非选择题: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50年前的8月23日傍晚,金门岛上正在举行宴会。忽然,海峡对岸数百门大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成为象征意义上的“炮战”。到1961年12月改为只打宣传弹,直至1979年元旦,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炮击,两岸炮战正式结束。(1)据材料一,归纳台海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材料二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出境人数的1/3。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人员也有7000多人次。(2)据材料归纳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材料三2008年3月22日台湾举行了入联、返联公投,因参与公投的人数,均未达法定成案门槛,遭到否决。关心台湾与两岸前途的人都应同意,此番公投未过关的意义。(3)举例说明中国人民捍卫台湾主权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材料四在8·23金门炮战50周年之际,传来了建设金(门)厦(门)跨海大桥的消息。金门与厦门只有一海之隔,相距17海里,“小三通”客船只要40分钟航程左右就可抵达。台方提出的方案是和大陆共同合作,从厦门大嶝岛或是小嶝岛建立跨海大桥直通金门。当地不少民众认为,大桥一旦兴建,可以带动双方交流,那时金门就不是孤岛,不但减少战争发生可能,还可解决金门水电问题,金门就可建设成“厦门的后花园”。(4)对比材料一、四,金门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意义何在?【知识扩展】⒈台湾问题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与现实联系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依据:①公元230年,三国时吴王孙权派遣将军卫温率水军到达台湾。②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前往台湾。③元朝时曾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岛,从此,台湾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的管辖。④1661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⑤1683年,清政府进军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⑥1885年,清政府正式将台湾设为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法律依据:在法律意义上,中国对台湾拥有不容争辩的主权,台湾属于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a从国内法来讲: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②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反分裂国家法》规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决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完成统一祖国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b从国际法来说:①二战时期,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共同签署《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②在二战即将结束前,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共同签署了波茨坦公告,它进一步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③《日本投降条款》规定:“兹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的条款”。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已有160多个国家先后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这
本文标题:4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300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