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一)古用今废词(现代已经消亡)指在漢語歷史上被淘汰、已經失去了交際作用、隨舊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詞。古代表示等级的词: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五月生羔;羳,黃肚羊;犙,三歲牛;牭,四歲牛;豯(三月小猪)豝(二岁)豣(三岁)。古代祭祀名称:祠,春祭;礿,夏祭;禪,祭天;社,祭地。反映古代酷刑的词:劓、黥、膑、刖。其它:俑、笏、媵、耒耜、耦、薨。(GO)(二)古今传承词古今义同词(这是汉语中为数不多的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天、地、日、月、水、火、人、手、口、心、耳、鼻、父、母、妻、子、兄、弟、马、牛、羊、农、牧、土……如:坐,古今坐的方式不同,词义所指的礼仪有了变化。雷,古人认为雷是“天鼓”,司雷之神是“雷公”,雷有意志,可以罚暴惩恶。虹,古人认为虹是一种有生命的虫类,传说它能吸饮,人们叫它“虹饮”。甲骨文中有“出虹自北饮于河”。这是由于古今对同一现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古今义异词(1)古今词义迥异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有些词,从形体上看,古今一致,从意义看,迥然不同。抢:在元明以前,都没有“抢夺”的含义,而是作“碰、撞”解。《庄子·逍遥游》“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战国策·魏策》“以头抢地耳”。“抢”是“撞”的意思。今有成语“呼天抢地”即是此义。现代是“抢劫”之义。。该:古义:完备;今义:应该。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王逸注:“该,亦备也。”成语有“言简意赅”,“赅”是“完备”的意思。不过,字型有些不同。绸:古代是“缠绕”的意思。今义:丝织品。《诗经》中原有“绸缪”的意思,原本也是“缠绕”的意思。现在有成语“未雨绸缪”,已不是‘缠绕’的意思。羞:会意字,字形从手从羊,古义指“肉食品”,或泛指“食”。今义:害羞,不好意思。《离骚》:“折琼枝以为羞兮。”《左传·隐公元年》:“可羞于王公”,即“可进献给王公作美食之意”。挥霍:上古没有“任意花钱”之意,而指“轻捷”“疾速的样子”。行李:古代指“外交使者”,指人,现在指随旅行者来往的东西,指物。(2)古今词义有同有异这一类古今词义之间存在着细微差异.王力称“微殊”,并言:在古今词义问题上,难处不在同,而在异;不在‘迥别’,而在‘微殊’。处理时,困难不在于相同,而在于相异;不在于完全不同,而在于同中有异。注意求同别异,着眼于异。①凡公女嫁于敌国——敌:相匹配(门当户对),非敌对。②穷饿无聊,追购又急。——穷:阻塞不通。饿:严重的饿,追购:悬赏捉拿,购不是买。③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痛恨:痛心和遗憾。非仇恨,怀恨。《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勤:古常用义为辛劳、辛苦,与“逸”相对。今常用义为勤劳、勤快。《国语·越语》:“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劝:古常用义为鼓励、劝勉,今义为劝说。《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穆公访诸蹇叔。”——访:古义为询问、咨询。今义为探访、访问。《左传·僖公五年》“太后之色少解。——少:是“稍微”的意思,而不是“多少”的“少”。二.词义变化的主要形式(一)词义范围的差异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二)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褒贬方面轻重方面1.词义的扩大:指一个词的意义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是指所指称的对象范围扩大了。其扩大方式一般为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菜:古义:专指蔬菜,不包括肉、禽、蛋等类食物;《说文·艹部》:“菜草之可食者。”《鹤林玉露》记载:仇泰然对一幕僚说:“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为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古书中常见“面带菜色”也是指蔬菜之黄绿色。今义:除主食以外的一切食物。到了吴敬梓《儒林外史》时,菜已经由专指蔬菜而兼指肉、蛋等副食了。如该书第四十二回:“都是些燕窝、鸭子、鸡、鱼……那菜一碗一碗的端上来。”睡:《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史记·苏秦列传》:“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皮:古专指兽皮。带毛的叫皮,没有毛的叫“革”。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傅”中的“皮”即为古义。人皮为“肤”不叫“皮”,如“肤如凝脂”、“衣不暖肤”等。今义:事物的外表,都可以称之为“皮”涯:本义水边。《说文》“涯,水边也。”后又扩大到天边、尽处的意思。醒:本指由酒醉的状态愎复到正常状态。后来词义扩大,除“醒酒”外,又主要指睡眠状态的结束。古义:专指坐着打瞌睡。《说文·目部》:“坐寐也。”今义:指一切形式的睡眠。古之“睡觉”作“寐”作“寝”。《论语》:“宰予昼寝。”2.词义的缩小指一个词的意义古义大于今义,今义包含在古义之中。其变化形式与扩大类恰相反,演变后的词义比原来所反映的事物范围小,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由宽泛到狭窄。臭:古义泛指各种气味。今义:专指秽气.《周易·系辞》:“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气味象兰草一样芳香)。”在表示秽气时在“臭”之前加“恶”,例如《礼记·大学》:“如恶恶臭。”“恶臭”指难闻的气味。虫:古义:一切动物(老虎叫大虫)今义:昆虫。《尔雅·释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今方言中,鸟称虫蚁,麻雀称小虫,蛇称长虫,虎称大虫,仍可见端倪。宫:古代所有人居住的房子都称“宫”。《说文·宀部》:“宫,室也。”先秦无论贵贱所住的地方皆称宫,自秦始皇始专指皇帝所住的地方。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宫”的意义范围又进一步缩小,现在指一些群众集会的地方,如“文化宫”、“少年宫”、“科技宫”等。《周易·困卦》:“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经典释文·尔雅音义》:“宫,古者贵贱同称宫,秦汉以来,惟王者所居为宫也。”瓦:古义:陶器《说文·瓦部》:“土器已烧之总名。”凡是用土烧成的器皿都可以称之为“瓦”。“瓦”还可以指纺锤,如“弄瓦”的“瓦”,就是指用泥土做成的纺锤。给女孩子玩。所以生女孩叫“弄瓦之喜”,而生男孩叫弄璋之喜。今义:主要指盖房屋顶的建筑材料。金:古义:泛指金属;《说文·金部》:“五色金也。”《说文》把“银”称为“白金”,“铜”称为“赤金”,“铁”为“黑金”。可见,“金”并不单指黄金。《左传·僖公十八年》“郑伯始朝楚,楚子赐之金,既而悔之,与之盟,曰:‘无以铸兵。’故以铸三钟。”——楚王赐给郑国的“金”显然是指铜,那时,铸兵器、铸钟鼎都是用铜的。今义缩小为表示黄金。救:《说文》救,止也。(停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指挽救;止。”“止”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论语·八佾》“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救水:阻止水的泛滥。“救火”即止火。今义:帮助,使脱离困难和危险。丈夫:古义指男子通称,今义指女子的配偶。《说文》“夫,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十尺为丈夫。”《谷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朕:第一人称代词,我,我的。《离骚》“朕皇考曰伯庸。”秦始皇以后专用为皇帝的自称。词义范围缩小了。《史记·秦始皇本纪》“朕为始皇帝。”兄弟:本义指“兄”和“弟”两个方面。《诗经·柏舟》“亦有兄弟,不可以据。”据:依靠。古代有时还指姊妹。如:“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而现代,“兄弟”只能指弟弟,不包括哥哥在内,更不包括姊妹在内。亲戚:古代除指与自己有婚姻关系的外亲外,还指父母。如《大戴礼记·曾子疾病》“亲戚既殁,谁与孝?”——父母亡故了,还想尽孝,向谁尽孝呢?子:古义为子女的总称。今义专指儿子。丈人:古义泛指老年男子、今义指岳父禽:古义为飞禽走兽的总称。今义缩小专指鸟类。谷:古义泛指各种粮食作物。今义专指谷子这种农业作物。3.词义的转移:词所代表的概念发生转移,即由甲范围转移到乙范围,特点是新义产生后,旧义就不存在了,而新旧意义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羹、向、涕、暂、汤羹:古义指带汁的肉,今义指汤类的食品。《左传·隐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亦指带汤煮熟的蔬菜。王建《新嫁娘》:“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羹”“汤”同义连文。如今之牛肉羹、粟米羹、莲子羹等。向:本来指向北的窗子。《诗经·豳风·七月》“塞向墐户”。引申为“面向”(面向),再引申为“方向”。用作名词。后来,本义废了,词义发生了转移。涕:古义指眼泪。上古鼻涕用“泗、洟”来表示。后来由眼泪变为鼻涕。上古汉语中一般不用“泪”,汉代才有“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孙入哭,甚哀,多涕。”《诗经·陈风·泽陂》:“涕泗滂沱。”毛亨传:“自目曰涕,自鼻曰泗。”王褒《僮约》:“目泪下落,鼻涕长一尺。”于是泪、涕分工,涕主要表示鼻涕。但汉以后仍有用“涕”表示眼泪者,如《出师表》:“临表涕零。”暂:表示时间范畴这一点上,古今义有联系,但具体的范围却发生了转移。上古:突然,一下子。中古:短暂;中古以后:暂时《说文·穴部》:“突,犬从穴中暂出也。”《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庾信《镜赋》:“不肯片时入匣里,暂出园中也自随。”汤:古义指热水。今义指汤类食品或煮饭的汁。《列子·汤问》:“日中如探汤。”坟:本指大的土堆、河堤。《楚辞·九章·哀郢》“登大坟以远望兮。”《诗经周南·汝坟》“遵彼汝坟”汝坟:汝水的大堤。《史记·文帝本纪》“不治坟,欲为省。”——不去治大坟,是想节省一点钱。后来,“坟”由土堆转指坟墓,从《说文》到《新华字典》,“坟”都只是注“坟墓”这一层意思。豆:先秦时,它是与植物毫不相干的。本指一种盛食物的器皿。也是一种粮器的名称。而到了汉代,“豆”开始指豆类植物了。谅:本指诚实,不指原谅。《楚辞·离骚》“惟此党人之不谅兮……’如果理解为“不原谅”,那就大错特错了。《论语》“友直、友谅、友多闻”——要和正直的人交朋友;要和诚实的人交朋友;要和有学问的人交朋友。“友谅”并不是要和能原谅自己的人交朋友。宋代以后,“谅”有了“原谅”的意义。“诚实”的意义被排挤了。脚:本指小腿(胫),如“孙子膑脚于魏”(《韩非子·难言》),后来专指足。(二)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1.褒贬方面(1)古褒今贬爪牙:本为是表示得力民的武臣猛将,是个褒义词。那时带有赞美的意味。《汉书·李广传》“将军者,国之爪牙”。《国语·越语》:“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现代汉语词典》注释为“爪和牙是猛禽、猛兽的武器,比喻坏人的帮凶。”复辟:古义:恢复君位,褒义;今义:恢复旧的反动的势力,贬义(2)古贬今褒:锻炼:古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贬义。《后汉书·韋彪传》:“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之吏,持心近薄。”注:“锻炼,犹成熟也,言深文之吏,入人之罪,犹工冶铸陶锻炼,使之成孰也。”今义:通过体育运动使身体强壮,通过实践使思想觉悟,工作能力提高,褒义。“锻炼”完全是褒义,如“劳动锻炼”、“思想锻炼”、“锻炼身体”等。(3)古中性今褒贬祥:古代用作中性词,既可指吉兆也可指凶兆,后来只指“吉祥的征兆”了,成了褒义词。如:“是何祥也?吉凶焉在?”。谤:古义:背后的公开议论、批评,中性。《战国策·齐策》中“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在这里,齐威王把“谤讥”、“面刺”和“上书谏”分别为三种情况。齐王下令:上赏:当面批评。中赏:写谏书批评。下赏:公开议论、批评。)也证明“谤讥”是背后议论。所以说“闻于寡人之耳”的“谤讥”还能够受“下赏”,这也证明该词不是贬义。今义:诽谤,毁谤贬义。淫:古义:过分、过度;今义:特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走狗:古义:走的极快的猎狗;受人豢养并帮人作恶的人。流氓:古:四处流浪无家可归的人;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人。•2.轻重方面:•(1)古轻今重•诛:古义:责备。《说文》:“讨也,”意即用语言责备别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于予与何诛?”(对于宰予有什么可责备的呢?)成语“口诛笔伐”,诛是谴责、批判之意。后来词义变重,成为“杀”的意思,《史记·项羽本纪》:“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成语有“天诛地灭”。恨
本文标题:6古今异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311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