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配套的烟气脱硫工程我公司为河南豫光锌业有限公司1×75t/h次高温次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安装了配套除尘设备,于2016年10月25日对该设备进行调试工作。河北汇通针对于1×75t/h次高温次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配套的烟气脱硫工程,进行了相应的整体设计方案,脱硫工艺为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为了保护电厂周围的生产、生活环境,并使锅炉排放的烟气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同时满足地方环保总量控制要求,需配套建设成熟高效的湿法烟气脱硫装置。技术方案采用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或优于此工艺的其它工艺,1×75t/h锅炉采用一炉一塔的配置方式,脱硫塔按一台锅炉110%BMCR工况设计;脱硫吸收剂为外购吸收剂。技术服务1.4.编制原则1.4.1.采用目前国内外最先进、成熟、可靠的湿法脱硫工艺技术,具备较高的自动化程度,能实现长期、稳定、可靠地达标运行,且脱硫效率高,烟气实际运行系统阻力小,负荷适应强和可调节范围广等性能,在满足上述前提下,应能最大程度上地减少脱硫系统材料消耗和能源,并合理控制投资规模。1.4.2.脱硫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技术。脱硫系统的设计脱硫效率满足当前国家排放标准和地方环保局的要求,并考虑满足今后10~15年内不断趋于严格的SO2排放标准;1.4.3.脱硫工程的设计结合现场的场地条件,力求使流程和布置紧凑、合理;1.4.4.结合电厂的具体情况,烟气脱硫工程采用一炉一塔的配置方式;脱硫装置的烟气处理能力为一台锅炉40~110%BMCR工况时的烟气量。1.4.5.脱硫后净烟气经吸收塔二级除雾器除雾后,烟气中的含水量小于75Nm3/h,脱硫后净烟气排放温度为45℃以上。1.4.6.脱硫系统每台锅炉的烟气系统设置100%烟气旁路,以保证脱硫装置在任何情况下不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1.4.7.吸收剂采用外购;1.4.8.脱硫副产物硫酸制成品脱水干燥包装,采用汽车外运;1.4.9.脱硫DCS系统控制能实现与主厂房单元机组DCS控制系统的通讯功能,同时能实现数据上传至全厂SIS或MIS系统。1.4.10.采用烟气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对脱硫前后的烟气二氧化硫含量、烟尘量等其它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预留有与环保部门接口;1.4.11.脱硫工艺应尽可能节约能源和水源,尽可能降低脱硫系统的投资与运行费用;1.4.12.运行时间按8000小时考虑,脱硫系统可利用率98%以上;1.5.法规及标准脱硫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试验及检查、试运行、考核、最终交付等将符合相关的中国法律及规范、以及最新版的ISO和IEC标准。对于标准的采用将符合下述原则:首先将符合中国国家标准(GB系列)及部颁标准、DL规程规定;上述标准中不包含的部分采用技术来源国标标准或国际通用标准,下列标准为最基本的标准规范序号文件名称编号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4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设计技术规程DL/T5196-20045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79号6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5000-20007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DL/T5153-20028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75-20019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9-199810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DL5121-200011火力发电厂保温油漆设计规程DL/T507212火力发电厂化学设计技术规程DL/T506813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14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T4381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9517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1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23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2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序号文件名称编号25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186-20022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7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9628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定DL/T5035-942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揽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72-9230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焊接篇)DJ5007-9231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DL5031-943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篇)DL/T5047-9533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化学篇)DL/T58-813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自动化篇)SDJ279-9235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电建[1996]159号36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1部分土建部分DL/T5210.1-20053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38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19851.6.设计参数1.6.1锅炉主要参数:序号项目单位数值1产品型号2产品名称次高温次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3运行锅炉台14锅炉出力t/h755锅炉出口烟气量m3/h1510006燃煤含硫量%1.57锅炉出口氮氧化物含量mg/Nm38除尘出口烟尘含量mg/Nm3320009除尘出口烟气温度℃13510引风机额定风量m3/h17622011引风机额定风压(全压)Pa7920煤种参数序号项目符号设计煤种(混煤)1含碳量Car(%)57.52含氢量Har(%)1.923含氧量Oar(%)4.84含氮量Nar(%)0.685含硫量Sar(%)1.57含灰量Aar(%)26.68水份War(%)7.010挥发份Var(%)1311低位发热量Qnet.ar(kJ/kg)20428电气脱硫系统采用两路电源进线。工作电源和备用电源由招标方厂用0.4KV段引出。两路电源一用一备,采用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进行自动投切。脱硫系统低压电源采用380/220V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采用MNS柜型的接线形式。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应满足《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DL/T5153-2002)的有关规定。脱硫系统的电气装置所需直流电源由招标方直流系统引出。MNS柜可以通过DCS进行控制和监视。2.2.5DCS分散控制系统脱硫岛分散控制系统脱硫_DCS(以下简称脱硫_DCS)属脱硫岛设计和供货范围。DCS系统的设计标准须按照一塔和公用系统的标准设计安装,各种信号应留出10%的备用点。三、工艺系统概述及设备3.1烟气系统a)烟道设计原则按《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定》DL/T5121-2000进行,在BMCR工况下,烟道内任意位置的烟气流速不大于15m/s。脱硫入口原烟气挡板门、净烟气挡板门均采用单轴双叶片挡板,旁路烟气挡板门采用单轴单挡板。吸收塔系统运行时入口挡板和出口挡板打开,旁路挡板关闭。当吸收塔系统停运、事故或维修时,入口挡板和出口挡板关闭,旁路挡板全开,烟气通过旁路烟道经烟囱排放。b)烟道采用5mm厚钢板拼焊而成、通过内设支撑杆,外设横向及纵向加固肋等形式,以提高烟风道的整体刚度。c)吸收塔出口后的净烟气烟道均采用玻璃鳞片防腐,此部分烟道的设计已充分考虑防腐施工对烟道制作的要求。d)为降低烟道系统阻力,在急转弯头等部位设有烟气导流板。3.2吸收塔及二氧化硫吸收系统a)吸收塔采用湿法脱硫塔,吸收塔塔体材料为内衬玻璃磷片的碳钢板。b)脱硫后的烟气通过除雾器来减少携带的水滴,两级除雾器安装在吸收塔的顶部,每个单元除雾器之间设有走道,便于安装和维护。除雾器由阻燃聚丙烯材料制作,型式为平板形,两级除雾器均用工艺水冲洗。C)岛内排放系统包括1台事故浆液箱(配套一台事故浆液泵)、1个吸收塔排水池。排放系统主要功能为收集事故时吸收塔浆液,运行时吸收塔区域冲洗水及设备,管道冲洗水。当需要排空吸收塔进行检修时,塔内的浆液先排至排水池再由吸收塔排水池泵排至事故浆液箱。。各箱体和泵内的排水也通过沟道集中到吸收塔排水池。3.3脱硫剂供应系统3.4泵泵的设计、生产和安装将根据最新有效的规则、标准,并提交招标方确认。除非另外指出,所有泵将为连续运行。每台泵和其附属设备的布置方式将能在不中断整套装置运行的情况下,便于操作、维修和拆卸。特别要确保在维修或替换期间不需要断开和拆卸主管道或其他重要部件。对于那些构造特性特殊的泵,标书中将给出操作及维护说明。并列运行或备用泵将采用同样的设计,即具有可更换性。安装的备用泵在故障时将能立即投入运行将有联锁保护,以便防止整套装置停运。泵停止后为了防止机械堵塞/负载起动,浆泵、浆液管道配备有自动清洗设备(考虑防冻)。为方便装卸泵和其部件,将提供吊耳、吊环和其他专门设施。泵型号尽量在实际中采用适合运行条件的标准型泵。尽可能采用离心泵。用于液压输送的可选用旋转容积泵,用于化学剂量和测量的可选用往复泵。设计准则泵将为自注型的并按电动机满电压启动扭距设计。随着流量下降,泵的扬程曲线将平稳地上升,泵的关闭扬程将为其设计扬程的115%~130%。性能测试将根据相关试验准则进行,采用的标准将提交招标方确认。所有泵轴的尺寸能从电动机传送最大可能的出力。泵轴和联轴器的尺寸要使轴的最大允许力矩高于联轴器的最大传送力矩,最好选用直联泵。相同容量和相同类型的泵,其配件包括备件将能完全互换。泵的设计流量将考虑该系统的最大流量另加10%裕量;泵的设计压力将为该系统的最大压力另加裕量,对浆液泵加20%裕量,对水泵加10%裕量。对于压力较高的浆液泵,为保证泵的长期连续运行和低噪音,必须选用进口轴承。除非特殊要求,浆液泵形式为水平的末端吸入离心式,不需密封水设计,能按工艺条件可靠连续运行,并有类似工程的运行业绩。为防止浆液对泵体的腐蚀,浆液泵泵壳和叶轮采用全金属结构,同时叶轮等与浆液直接接触的部件的材质将能适应腐蚀和磨损的工作环境。填料密封或机械密封件在进行拆换安装时对装置的运行影响极小。在真空条件下运行的泵将提供液封装置。泵的机械密封设计成需要外部密封水。引出的密封水管将垂直向上,以利于安装。泵壳能分开以便于维修(最好水平分开),叶轮和轴将能从机壳内退出来,并且不影响泵的主要管件和阀门。所有能抽出转子的水平泵都配有挠性联轴器,以便维修时不需拆卸电机。立式集水坑泵同样能抽出转子。每台卧式泵与电机共同安装在一个刚性结构的基板上,对于所有输送危害介质的泵,将配备透明塑料罩来保护操作人员。所有运行条件下,将确保有足够的净正吸入压头(NPSH)。NPSH值与最不利运行条件—最低大气压力,最低泵吸入侧液位和最高泵送流体温度有关。如果没有另外指出,要求最大的NPSH值将留有0.5m的安全余量。在所有离心水泵的转动构件上将进行静、动平衡试验。在泵速度升高至运行速度的过程中,泵将平稳运行。第一耦合临界速度至少高于最大运转速度25%。在必要的地方,泵将安装最小流量装置。往复泵将配备自动调节流量的装置。往复泵出口配备流量和压力测量装置,在故障时联锁运行。浆液泵配备自动冲洗装置。材料所有接触泵送介质的部件将由适于介质性质的材料制造,并且能耐磨损和腐蚀。在技术文件中给出的各种泵材料规范,将认为是最低要求,并不免除投标方选择正确材料的责任。所有材料和设备具有最好质量,在使用时遇到温度、压力变化不会造成过度的腐蚀、变形、老化或疲劳,而且也不会产生过度应力和应变影响装置效率和可靠性。没有招标方的同意,不允许对材料进行修补。所有材料与标准、标准代号以及分析数据将一致,必须提交材料特性说明书以及采用的热出力、化学处理和机械处理的全部资料。为防止损伤腐蚀和异物进入,所有法兰、开孔和管嘴在运输期间将得到充分保护。特别要注意消除由于镀锌可能造成的腐蚀,设计、材料选择和安装时将把这些影响减至最小。接触饮用水、工业水或废水排放的设备的所有部件,要防止沾污和腐蚀。所有接
本文标题:75锅炉配套除尘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319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