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7月20日晚研究综述
7月20日晚研究综述主讲:朱乐平综述:孙惠惠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我是宁波市江东区的孙惠惠,是上一届的学员,很高兴今天由我来进行今天的研究综述。今天朱老师主要和我们聊了三个话题,微信公众号、团队交流、与课的研究,都是新学员和新团队在实际研究中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一、聊一聊一课研究的微信工作号。我们为什么要做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是我们一课研究与社会、与世界对话的窗口,它可以推动阅读、共享成果,扩大影响并提高自己的水平。对于我们所有的学员和一课研究的爱好者来说,微信公众号具有很多不凡的意义。第一,量身定制的专业阅读平台。一课研究微信公众号是为每一位研究者量身打造的研究资源信息平台。网络信息时代不缺资源,缺的是筛选资源,定向投送的平台;一个平台中,它的每一条资源,都是在一课研究的维度结构下,以一节课为例制作生成的,每天定时推送,坚持阅读,不仅阅读文章,更学习文章中的研究方法,一年提供主题鲜明,离你的研究如此之近的60万字,这些只有一课研究能做到。第二,研究品质持续提升的推进力量。品质是精神在时间中的发酵。我们喜欢读有思想的东西,而有思想的东西是需要时间积淀和发酵的。今天,距我们第一次收到工作站的录取通知书正好774天,774天专注于一节课的研究,试问有几人能做到与坚持?这774天的持续研究,就是微信平台的品质与保证。对一节课,近几千小时的打磨与沉淀,我们已经有了自信,让自己说出来的话和写出来的字有那么一点点的道理和对他人的启迪。一个个人的水平提高,就带动团队整体水平的提高。第三,组队对抗惰性的精神家园。对课的研究是需要热情、智慧和坚持的,201期的定期阅读,不仅能学习到研究方法,还能第一时间分享成果,更是是对自己的不断鞭策。每一期的阅读,是看到别人努力后的不甘落后;每一次点赞,是督促自己赶上同伴的脚步;每一次打赏,是发现差距后的前进动力。因为有微信在,我们就知道有一群人,虽然你看不见他们,但他们正大步的往前走着,因此,我们也迈开了脚步。第四,平凡中创造惊喜的舞台。每一个一课研究微信,都是独立的研究者在公用模版下的个性成果展示,以往的201期中,我们不断的模仿、学习、超越并有所创新,听书栏目中有配乐朗读、儿童助读,轻松阅读八分钟里有手绘漫画、娱乐截频、小编导语,时尚元素的加盟让阅读更轻松,更具趣味,也让我们初步感受到,可以如何利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凸显研究的特色与内涵。但我们不满足,我们开始思考是否能在原有散点式微信的基础上,借助小组,形成团队,推出有特色的系列节目,每周共读一本经典,每周共论一种思想,每周共谈一个话题。借助连续性的阅读推广,深度分享成果,扩大影响,借助团队的力量,共同抵抗惰性。在这方面,逻辑思维、有书等公众号中的某些方式,或许值得我们借鉴。二、聊一聊如何在一课研究的团队中进行交流。走到一起是开始,融入到一起是进步,合作到一起是成功。为了做到这一点,朱老师告诉我们两件事。第一、明确各阶段的目标,学会在团队中有效率的进行交流。明确主题,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交流前有计划,交流前有准备,交流中有管理,交流后有反思,这是交流的四部曲,也是朱老师对整个团队交流的要求。落在每个人身上,如果你是交流者,交流前的计划和准备是你提炼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交流中的管理,是尽可能多的收集他人对你观点想法的建议,交流后的反思,是你对自己原有观点想法的加固、微调和改进。如果你是倾听者,交流前的计划和准备是提早参阅交流主题,形成自己的问题;交流中碰撞差异观点,接纳创新思路,交流后的反思是把新的思路和问题,应用于自己的研究课题,丰富研究的分支和资源。朱老师给出的交流秘籍,自己思考后去交流;带着问题去请教人,带着书面问题去请教,给被请教者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多听少说。同时加强对思考的书面总结,每月交流后完成表格式小结,总结当月投入时间、阅读字数、写作字数、成果分享、问题与思考,不断的督促自己、鞭策自己,给自己加油,这样才能在一课研究的文化氛围中让自己提高的更快。让我们牢牢记住这句话,并把它在四个阶段中,细化成可操作的具体行为。第二、做好讨论的组织工作,主持人、发言顺序、综述人、录音人、引领者,都需要事前详细准备,事先做好沟通,事后做好总结。第三、珍惜你拥有的时间和资源。每月的上、中、下旬有三个晚上是交流时间,其中,上旬每月10日晚上全班交流,中旬小组交流,下旬大组交流。这三个晚上一共6个小时,是思维火花碰撞,疑难问题解答的最佳时间,一个人的苦思冥想,是否抵得过300人的脑力激荡,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对于一个真正关心研究的人而言,差异和不同的见解往往代表未来,标志着有可能从他们身上找到来自迷茫未来世界的那一滴水,所以,大胆的提问是最佳选择,机会青睐那些认真准备问题的人。其次是制定好你的个人研究计划并切实履行,不要临时抱佛脚,每周详细的记录你的研究进程是一个最好的方法,不要怕丢脸,哪怕你这周的研究进度是0,记录下来有助于你下周赶上。最后要注意收集资源,主题课件、讨论录音和讨论记录。6小时的讨论飞驰而过,而不同的专题则需要你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反复咀嚼和品读,我们需要这些资源。三、聊一聊课的研究。第一:了解你的课。对于你所研究的这节课,你一定要有基本意义上的了解,是独立课(包括知识链中的起始课、种子课、收尾课)还是系列课。不同的课的类型在共有的研究维度基础上,又还有各自独有的研究价值和领域。独立课的研究中,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都要根据自己的课所在的位置,慎重选择,可以尝试不同的课型,以后有机会,你还有可能和其他同伴合作,完成更有意思的专题集。系列课尽量找出相应的知识点,合理分工,研究出一个系列,形成多节有序排列的课。记住,所有的参考资料都要注明出处。第二:初步学会研究你的课。朱老师给出了一课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背熟九个维度,参考已有书目并尝试建立自己的研究目录,建立两类文件夹,最好资料整理,这些都是前期研究者的经验,你边摸索研究边尝试,便会慢慢感受到它的重要性。四、聊一聊我们的骄傲在一课研究的团度中,有三资源是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资源、人才、开放度。1、资料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具有海量的资源和专门收集资源的团队,资料某种程度上代表你的研究实力,收集到针对性的资料要反复阅读,充分吸收。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这项优势是有可能被赶超的,所以,得到最新资源后,尽快阅读与研究,快速转化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让资源转化成思想,注册为你的专利。其次,齐心协力做好云备份,助已助人。2、人才是我们的骄傲,300人,三届研修团队,历时近10年的奋斗历程,完善的研究体系、系统的研究维度、持续的研修推进,这个团队的导师朱老师,这个团队与团队中的你,都是无法复制与替代的。努力和团队中的朋友们一起开展各种层次的讨论和研究吧,尽己所能帮助别人,也充分分享他人的智慧,,你会发现收获丰硕到无法想象。3、开放的精神是我们的骄傲,硅谷的崛起在于它开放而包容的精神,一课研究也正是如此。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在分享的同时,争相参与、善于帮助、乐于奉献,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一课研究中来,借助一课研究的成果感受到研究的魅力与教学的乐趣,愿意为了这份动力做更好的教育工作者。于我们,这或许是比一本书更大的价值。感恩团队,感恩朱老师,感恩一起走过774天的同伴并肩同行,不离不弃,感恩新加入的成员,你们的加入会让一课研究的未来充满更多的光明,让我们一起提高水平,修炼人生,幸福的追求幸福。
本文标题:7月20日晚研究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322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