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藏戏》教学设计黄芳萍学习目标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黑格尔的话: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黑格尔2.中华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就有275个剧种。你知道哪些剧种呢?下面我们来听几段戏曲,看看你能不能说出他们分别是什么剧种?(课件播放,学生猜一猜他们分别是什么剧种。)3.你能说说戏曲表演有些什么共同的特点吗?4.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了解的这个剧种啊,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比国粹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它就是——藏戏(板书课题,齐读),跟其他剧种相比,藏戏有着怎样的表演特色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5.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我们先来读读学习提示,想一想这段话告诉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藏戏?(根据回答板书:形成、特色)二、读文,理清思路1.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2.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3.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20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4.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5.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1.指名读前三自然段。2.这三个都是什么句?回忆一下反问句的作用,那么作者连用三个排比式的反问句,想强调什么?又想表达强烈的什么感情呢?再读读句子,看谁能读出问号背后的东西?(强调藏戏的特点,表达强烈的民族的自豪感。)3、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这三个句子。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1.课文哪几段具体描写了这三个特点?2.默读8—20小节,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3.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体会藏戏的面具不但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的象征意义,颜色和形状还非常地夸张。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这在戏曲表演中是多么独特的现象啊,难怪作者一开始就这么赞叹——齐读课文第1句。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想想不需要舞台的藏戏简陋到什么程度?从那里体会到?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和那些以精美的舞台与华丽的灯光做背景的其他戏曲比起来,以雪山江河、草原大地为背景,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伴奏,在观众团团围坐下席地而唱的藏戏显得多么质朴、多么大气、多么豪迈啊!齐读17、18小节。难怪作者会这么赞叹—齐读课文第二句话。5.自由读19、20小节,你还了解到藏戏的什么特点?6.没有舞台,席地而唱,演出时戴着面具,一部戏一唱就是三五天,这在戏曲表演中是多么独特、多么稀有啊,难怪作者开篇就用了三个排比反问句来表达心中强烈的赞叹和自豪之情(齐读1—3小节)四、了解藏戏的形成这么独具特色的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呢?这里面还有一个美丽感人的传说故事呢,(板书:传说)请大家自由读读4—7小节。1.自读后,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美丽的故事。2.指名说,学生评议、补充。3.说到藏戏的起源,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藏戏的开山鼻祖—唐东杰布,什么是“开山鼻祖”?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藏戏的创始人。(课件出示补充材料)唐东杰布组成藏戏班子的目的是什么?(板书:为民造福)4.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5.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六、拓展延伸1.除了藏戏,咱们中华民族还有许多优秀的剧种,老师这儿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课件出示补充资料)七、作业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板书设计:形成传说唐东杰布为民造福藏戏特色戴面具没舞台时间长教学反思: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学校领导对六年级段进行课堂教学的调研,当时我临时准备的就是《藏戏》这一课。今年的一人一课,我又选了它。昨天晚上,我翻出去年的教案,回想当时教学这课的情景,总结了得失,认真地把教案和课件进行了一番修改。今天上下来觉得效果还不错。首先我觉得自己的导入部分简洁、生动,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有点“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感觉。特别是“播放几段戏曲视频让学生猜猜各是什么剧种”这个环节,学生很兴奋,很投入。在这种情况下,把学生引到对另一个剧种的认识——即新课的教学,学生非常期待,这就变成了顺学而导。其次是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这篇文章的结构很清晰,作者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和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安排材料的,重点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和特色。为了突出藏戏的特色,强调自己心中的民族自豪感,作者开头就用了三个排比反问句总结了藏戏的特色,这种先声夺人的写法值得学生习作时进行模仿。于是我的教学也从这一段开始,我让他们找到概括写藏戏特点的句子,自己去发现句式的特点,并通过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感悟这一组句子中作者蕴含的情感,然后进行朗读指导。紧接着我让学生找出课文具体介绍这三个特色的段落(8——20),直奔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藏戏的特点。最后我用过渡句“着独特、新奇的藏戏,它的形成还有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呢。”自然地引到下一个重点的学习。第三,给学生留足自读自悟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比如在教学三个排比反问句时,我没有把修辞手法,先声夺人的写法硬塞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通过读、变换句式等自己去发现、感悟。又比如在学习藏戏形成的传说故事这部分,我让学生潜心默读,找出传说中打动自己的地方,并及时批注,然后随机插入藏戏的开山鼻祖唐东杰布的简介,丰富学生的感知,最后课件出示提示语,让学生根据提示语对这部分内容进行重组,复述这个美丽的传说,从而达到言语的内化。第四,我觉得这节课和平时比起来,自己的课堂语言的速度、声调的高低控制得较好。不会像平时那样过于投入,过于激动,以至于说话一个调——居高不下。而且我觉得自己在这节课中有些肢体语言用的较好,比如注意用眼神和学生交流,而且和大部分孩子交流,让他们觉得老师时刻在关注他,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我让学生找概括写藏戏的特色的句子时,很大一部分孩子找错了。课后反思一下,觉得这都是自己引导不利。如果初读前,我让学生先读学习提示,然后让他们围绕学习提示找出课文写藏戏的形成和特色分别是哪几段,理清课文的结构,这样学就能自然发现第一段是概括写藏戏的特色的。还有这节课各个环节的教学安排得也不够紧凑,以至于后来时间不够,学生复述故事的环节没能在课堂上完成。
本文标题:藏戏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337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