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016年制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
主讲:***注册安全工程师电话:***邮箱:******@qq.com***2016年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制药企业)给您一分钟手机调振动对您是尊重对我是感动下面我将围绕以下六个方面,谈一些认识和看法:一是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和任务;二是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三是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健康等知识;四是隐患排查治理及事故预防对策;五是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借鉴;六是案例分析。第一章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和任务当前安全事故总体形势严峻,事故总量仍然很大。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各类事故伤亡总数居高不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布广泛,高危职业危害日益突出。安全事故图片敬告由于以下照片内容较恐怖,如有心脏病、高血压者请勿观看!白发人送黑发人,重现人间惨剧1.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业结构,造成高能耗、高环境污染、高发生产安全事故。一.生产安全事故高发的原因2.安全监管体系不键全,监管力度不够法律法规不健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建立时间短,能力有待加强;用于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投入不足。3.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重产出值,唯利是图,轻视安全;不覆行法律付予的责任;在安全生产方面,不愿意投入。表现:老板赚钱,从业人员牺牲生命,政府埋单。4.安全投入不足政府投入不足;企业投入不足;社会投入不足;个人投入不足。5.负责人、安管人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能适应安全生产要求:负责人不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管人员不具备相应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差,不具备“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的能力。安全生产现状亟待全面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安全生产保障机制方面目前我国安全生产责任险保障范围窄,遏制和预防事故的作用尚未显示出来。在技术保障体系方面安全科技水平低下,安全生产方面投入不足,安全管理水平、职业安全技术培训和安全知识的普及都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在安全文化意识方面我国安全文化相对落后,安全风险意识淡漠;在公众层面上,“惜命胜金”、“珍视健康”,是西方人的生命价值理念。而我国则长期推崇“不怕苦、不怕死”的牺牲精神和“国家财产高于一切”的处事原则,人的生命和健康摆到了“事业”、“主义”之后。在安全事故率方面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0.6万人,居世界首位;我国工矿企业死亡人数分别是美国的42.1倍,日本的252.4倍;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5.68,分别是美国的45.6倍,印度的13.42倍,同时也是全球其他产煤国家死亡率总和的3倍。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方面目前我国职业安全监察工作由国家安监总局、卫生部、人社部和质检总局分担。这种体制不仅与国际通行做法不一致,而且还存在职能分散、职能重叠、多头管理和互相扯皮的缺陷。此外,我国安全监察队伍从业人数、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都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在安全生产监察机制方面工业发达国家已采用法律手段管理安全生产,如美国近20年来,已对900多项法律、法规、标准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虽然我国自建国以来,颁布并实施的法律、法规有280多项,还颁布了100多项标准和条例,但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及监督执法方面还存在法制不全、监管盲区、重复交叉、可操作性不强、执法不严等问题。我国目前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新发现职业病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以及因工伤事故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在职业健康方面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1.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事故多、死亡受伤数量大--财产及经济损失重2.安全生产事关国家的可持续经济发展;--事故破坏生产,造成停产停业--事故影响企业的声誉及效益。3、安全生产事关社会政治稳定;--事故容易引发骚乱--事故容易引发人们的不满情绪4、安全生产事关我国在国际中的形象;--事故多发引发国际社会指责--事故多发使国家形象受损国家顶层设计的两个重要安全的纲领文件2011年1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它是继2010年7月19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配套性文件。出台《意见》(40号文)的背景全国生产安全事故形势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但事故总量仍然很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7.23”甬温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成为直接推动40号文尽快出台的重要原因。出台《意见》的意义《意见》从理论高度,对安全发展的理念进行了全面阐述,明确了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从全局高度,强调了安全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从战略高度,制定了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提出了加强改进安全生产工作、促进安全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意见》是近期乃至更长远一个时期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纲领性、规范性文件。第二章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新《安全生产法》共7章114条。呈现10大亮点。新法提出: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正确处理重大险情和事故应急救援中“保财产”还是“保人命”问题,具有重大意义。1.坚持为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2.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方针和工作机制新法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十二字方针”;明确了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主体任务和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3.落实“三个必须”,明确安全监管部门执法地位安全生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4.明确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的安全生产职责乡镇街道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基础,有必要在立法层面明确其安全生产职责。5.进一步强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是根本。6.建立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的制度新法把加强事前预防和事故应急救援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内容。7.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制度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在传统的安全质量标准基础上,根据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企业生产工艺特点,借鉴国外先进安全管理思想,形成的一套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8.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为解决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无人管、不会管”问题,促进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队伍朝着专业化、职业方向发展。9.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新法通过引入保险机制,促进安全生产,鼓励生产经营单位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10.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一是规定了行政处罚和终身行业禁入。二是大幅提高了对事故责任单位的罚款金额。三是建立了严重违法行为公告和通报制度。第三章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健康等知识《特种设备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工伤保险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一节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安全的定义:传统安全观念认为“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意味着没有危险,尽善尽美;现代安全观念认为: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系统安全工程观点: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安全生产: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转,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生产经营单位: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包括工、矿、商、贸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生产承担主体责任,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从业人员:指在生产经营单位中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包括在岗员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港澳台方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劳务派遣工和实习生。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是单位实际参加生产或工作的全部劳动力。三违:是指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三同时:凡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都必须有保证安全和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设施,这些设施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三不伤害:是指在安全生产中要求做到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三级教育:包括入厂教育(厂级)、车间教育、岗位(班组)教育。四不放过:1.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2.从业人员没受到教育不放过;3.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4.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安全技术:就是从设计、工艺、生产组织、操作等方面采取措施,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不断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五同时:是指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安全操作规程:是指为保证生产而制订的、操作者必须遵守的行动规则。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措施,也是追究违章事故的依据。劳动保护:劳动保护就是依据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采取技术和组织措施,消除劳动过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条件和行为,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保证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安全技术:就是从设计、工艺、生产组织、操作等方面采取措施,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不断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安全整改:各级检查组织和人员对查出的隐患问题,要逐项分析、研究并落实整改措施。凡班组能整改的不交车间,车间能整改的不交厂,厂能整改的不交上级主管部门。危险: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包括人、机、环境、管理当中存在的四类风险。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重大危险源:指长期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大于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于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事故:是指造成人员伤亡、职业危害、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事故分类:(1)责任不同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2)后果不同分为伤亡事故和非伤亡事故。(3)监督管理行业不同分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火灾事故、道路交通事故、水上交通事故、铁路交通事故、民航飞行事故、农业机械事故、渔业船舶事故等。事故类型: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将事故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为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整改难度大应全部或部分停产停业,并经一段时间方能排除的隐患。隐患治理:各相关方开展隐患辨识、评价、消除、整改、监控等活动和措施,使生产安全系统的事故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的过程即为隐患治理。安全生产的原则(1)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2)坚持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3)坚持“四不放过”原则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具体包括两方面:失误—安全功能。故障—安全功能。系统原理:(1)动态相关性原则(2)整分合原则(3)反馈原则(4)封闭原则人本原理:首先要将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预防原理: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有4个原则:1.偶然损失原
本文标题:2016年制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350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