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4年高三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要点
12014届普宁二中高三地理综合题主要问题答题要点(2014.1)一、生态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气候变暖、森林锐减、生物多性减少、臭氧层破坏等)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1)自然原因:①我国是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2)人为原因:①乱砍滥伐,植被遭到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③开矿。治理的措施:植树造林。2、土地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1)自然原因:①全球变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②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2)、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樵采;③过度开垦;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2⑤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治理措施:①种树种草;②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③退耕还林、还牧;④建设人工草场;⑤轮流放牧,规定合理的载畜量;⑥禁止采伐发菜等。⑦合理利用水资源。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华北地区:(1)自然原因: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②降水变率大;③春季蒸发旺盛。(2)、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②水污染严重;③浪费多,利用率低;④春季春种用水量大。治理措施:①南水北调;②修建水库;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减少水污染;⑤节约用水,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⑥限制高耗3水工业的发展;⑦发展节水农业;⑧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⑨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⑩海水淡化等。4、土壤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西北地区等(1)自然原因:①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2)人为原因:①不合理的灌溉;②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治理措施:①引淡淋盐;②井排井灌;③合理的灌溉,即灌即排;④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渍化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沿海城市产生的原因:①过度抽取地下水治理措施:①控制过量抽取地下水;②实行雨季回灌6.生物物种锐减①现状: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程度越来越快。(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发生在热带雨林)。4②原因:乱砍滥伐、过度捕猎、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也能导致物种灭绝)③危害:生物多样性破坏,使生态平衡失调。7.森林资源破坏——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面积减少的原因:砍伐、开荒、开矿、薪柴采集、放牧和空气污染”森林破坏危害;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扩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生物多样性减少。8.湿地减少——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的作用:经济作用——提供食物、水源,航运、养殖、旅游、灌溉等生态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调节气候等。9.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温室气体:有CO2、CH4、N2O、O3等。火山灰、植树造林能减弱气候变暖的趋势。危害:沿海——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耕地减少,风暴潮和盐碱化加剧。中纬度地区——蒸发量增大,耕地和草原退化,沙漠化扩大,农业种植面积缩5小。10.臭氧层破坏(2)水污染:工业废水;农业污水(来自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各种洗涤水,包括氮、磷等)11.赤潮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海湾。(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二、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酸雨污染、海洋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等)1.酸雨污染(包括酸雾、雪)原因:生产、生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酸性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随雨雪降落。危害:对水体,对土壤,对生物,对建筑物6的危害。2.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危害:污染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影响卫生传播疾病处理:分类回收、综合利用;填埋;堆肥(发酵、高温杀菌);焚烧(发电)等3.其他环境污染略三、自然灾害(既有天灾,又有人祸)1、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1)自然原因: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③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④地势低洼(海河、珠江);⑤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⑥河道弯曲(荆江河段);⑦厄尔尼若现象等。(2)人为原因: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②围湖造田;7治理措施:①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②退耕还湖;③修建水利工程;④裁弯取直,加固大堤;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⑥修建分洪区;⑦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2、沙尘暴现象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1)自然原因: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②气候干旱,降水少;③春季大风日数多;④地表植被稀少等(2)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樵采;③过度开垦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3、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滑坡、泥石流)(1)自然原因:①山区面积广大,地表崎岖,坡度陡,②岩石破碎③暴雨集中;④地壳运动强烈、山体断层发育,岩石破碎。(2)人为原因:植被破坏8治理措施:①禁止滥砍滥伐,恢复植被②合理采矿,防止地下出现采空区等。四.能源问题(1)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2)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3)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建设原因:①常规能源分布少;②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③核电站的建设,地区适应性强。(4)荷兰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①常年受西风带控制;②地处沿海;③地形平坦。内蒙古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①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近;②地表植被稀少;③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5)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分析:一般从纬度位置、气候和地形(海拔)三个方面分析。9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①纬度较低,常年的太阳高度角较大;②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降水少,日照时间长。(6)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②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④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⑤国际石油价格上涨;⑥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7)调整措施:①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②建立石油储备体系;③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④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⑤稳妥发展核电;⑥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⑦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⑧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⑨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⑩利用乙醇汽油。(7)节能减排1.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发展节能技术。102.减少化石燃料使用量,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等)3.加强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换代,降低能耗4.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5.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五、城市形成及城市化(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一)、自然方面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二)社会经济方面1、农业基础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②、城市人口增加、③城市用地规模11扩大4、城市个数不断增加。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三)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城郊热力环流、大气污染严重(2)对水文的影响:对地下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对水质——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3)对生物的影响:草坪和人工林品种单一;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减少。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扩宽主干道,建环城公路,建高架公路、地铁、轻轨12交通。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大力加强绿化建设。3、衡量城市化的标志: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最主要标志)⑵城市人口数量增加⑶城市用地规模扩大4、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关系):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又会反作用于工业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5、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与工业化及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因而产生严重的“城市病”(交通拥挤、住房困难、污染严重等)。6.城市化过程问题:产生原因:城市人口膨胀;用地规模扩大。表现:①道路狭窄,交通堵塞;②居住拥挤③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④用地紧张。⑸城市交通环境问题:137.城市化两大问题:①交通线路拥堵;②交通环境污染措施:解决交通线路拥堵:根本措施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解决交通环境污染:①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②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③规划城市各种加工功能区布局;合理规划城市道路。④控制城市人口规模。8.逆城市化问题:原因: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表现:①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②大城市中心区萎缩;③中小城镇发展迅速;发展与发达差异;发展国家表现郊区城市化;发达表现逆城市化。六、农业区位因素(1)主要区位14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浇水。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地租、政策、劳动力)(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生物的影响:①开垦耕地、砍伐森林等;②人工培育良种;③过渡放牧导致草场破坏,出现荒漠化;④施用农药会使农产品遭到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2、对土壤的影响:①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渍化;②长期施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变酸变硬。3、对气候的影响: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与引水灌溉都改变了下垫面性质,改变了大气的热源和水源条件。4、对水文特征的影响:①修建水库和引水灌溉:改变了河流径流的流量过程;②开垦梯田、砍伐森林、植树造林:影响河流含沙量。(3)农业可持续1.发展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15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3.保护耕地。4.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兴修各种水利设施。七、工业区位因素(1)工业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矿产、土地、水源、气候等。2.经济因素——接近原料、燃料(如有色金属冶炼、重化工基地)3.市场因素(如接近?,市场广阔)4.交通因素(如水陆交通便利、海运便利)5.劳力密集型工业(如:劳动力廉价、充足、丰富)6.技术密集型工业7.生产协作和社会协作条件(2)工业区位指向类型1.原料指向型:原料不便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高接近原料产地采掘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等2.动力指向型:需消耗大量能源接近能源基地有色金属冶炼厂3.市场指向型:产品不便远距离运输16或运输产品成本高接近产品的消费市场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石油加工业等4.劳动力指向型:需投入大量劳动力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区普通的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等5.技术指向型:技术要求高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集成电路、精密仪器等(3)工业集聚①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②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③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④有利
本文标题:2014年高三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359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