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4年高中历史《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12014年高中历史《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解析史料、创设情境、合作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不论遇到什么困难,终将不断前进。重点难点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及人民公社难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屡遭挫折的原因和教训教学过程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明确自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在洋务运动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等因素影响下产生以来,经历约80年的曲折发展,于1949年左右萎缩。那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经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将学习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1)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就是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国情。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而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2则作出这样的回答: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2)国民经济的恢复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有没有能力把经济形势稳定下来,把生产恢复起来,使自己在经济上、从而在政治上站住脚跟,这在当时是比进军和剿匪更加困难的新的严峻考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手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全国人民经过三年努力,到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达到并超过我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从而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3)中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中国近代工业虽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但由于帝国主义的阻挠,连年战争,没有实质的突破,中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广大人民迫切要求启动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基于上述情况,党和政府一面着手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一面为了尽快满足人民群众对发展生产力的要求,于1953年制定了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第一个五年计划。2、“一五”计划建设(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超额完成: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3)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伴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从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三大改造(1)对象:即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2)基本途径和方式: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2)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二、探索与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1)中共八大a时间:1956年b内容:提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c意义:分析正确、成功探索、未能坚持大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确定都是十分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后来的历史,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发展证明,八大的路线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但在后来的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坚持贯彻八大的正确路线,留下了历史遗憾。(2)八字方针a背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b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c意义: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过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和中共八大正确路线的制定本来是新中国发展的良好开端。但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我国社会主3义建设的探索遭到很大的挫折。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1)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总路线:a.时间:1958年b.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对总路线的全面评价:主观愿望上讲,它反映了党和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无可厚非。但从科学的角度讲,多快好省同时实现几乎是不可能的,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严重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客观效果上讲,催生了“左”倾经济思想和盲动的经济行为,直接导致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a.“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b.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c.后果: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原因“文革”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2.表现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两年里损失的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3.调整(1)1971年,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2)197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经过短短的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一五计划和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起来。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极为高涨,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向秀丽等人就是杰出的代表。这一时期在党的指导思想上虽一再出现过左的趋向和错误,在建设事业上也曾出现过重大损失和曲折;但是在另一方面,符合中国国情正确的趋向、理论、方针、政策,也在探索、形成和发展着,并在一个时期内居主流地位。它们有力地引导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事业中进行着有益的探索,积累着经验,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在不断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制定或采取一系列的正确决策和措施,为以后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奠定了基础。
本文标题:2014年高中历史《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359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