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4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试题分类汇编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化生活选择题分类汇编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回答7—8题。1、(四川卷)《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之释,《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贪污”,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这表明廉洁文化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②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③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作用④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山东卷)某地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着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建立学习讲堂、民风廊、励志廊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从单纯娱乐向更高精神层面的跃升,形成了一股崇德向上的强大力量。该地的成功经验表明,新农村文化建设要A.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农村通俗文化B.承袭农村传统习俗,提高农民道德修养C.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障农民文化权益D.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3.(山东卷)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志愿者们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上述内容说明①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我做起③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人的思想道德水平④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山东卷)《大道鲁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文献纪录片,全景式地展示了鲁商从古到今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揭示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这反映了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B.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D.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全方位展示5.(天津卷)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的根本途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天津卷)1858年6月,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收到青年科学家华莱士关于物种进化的论文,论文观点与达尔文二十多年的研究不谋而合,但当时达尔文还没有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谦恭和不图私利使达尔文最终战胜了自我,他建议编辑部公开发表华莱士的论文,而华莱士则提议将这一理论称为”达尔文进化论”。这段佳话表明A.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能够统一B.科学文化修养越高则思想道德修养越高C.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基础D.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表现7.(北京卷)数间民居、一泓流水、挺拔的青松和结伴的人们……以丰子恺漫画为底稿的“中国梦”公益广告,亮相于全国大街小巷,向人们诠释着我国仁爱宽厚、孝悌友善等传统美德,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这说明传统美德A.只能通过特定的方式传播B.必须按照原有的含义理解C.始终具有同样的社会背景D.仍然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8.(北京卷)“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重庆卷)“一滴水,尚思源;一粒米,报涌泉”。2013年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公益广告,将传统民谣、蔚县剪纸、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元素注入其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这些公益广告①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合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③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④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完成下题。10.(新课标1)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浙江卷)从甲骨、金属直到数字化屏幕,每一次汉字载体的变革都带来书写和阅读的巨大变化。这表明①读写技术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③文字载体的变化对认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④知识的传播方式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2.(浙江卷)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3.(新课标2)某地乡村的“民主恳谈会”大致经历了从公民对具体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完成14题。14.(新课标2)《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江苏卷)“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材料说明A.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D.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16.(江苏卷)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7.(江苏卷)某地首创一种实名制、免费发放的文化惠民卡,市民持卡可以看电影、看演出、买书,只要在签约商户进行文化消费,就可以享受折扣、积分、奖励等多项优惠。文化惠民卡的发放能够①降低文化消费的成本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③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④调动人们文化消费意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8.(江苏卷)被誉为古代织锦“活化石”的南京云锦借用西方的“错视艺术”,因其时尚度高而深得年轻人喜爱;用硫酸纸拼装的创意秦淮花灯,内置节能环保的LED灯,各部件以中国家具榫卯原理扣合,可以拆解装盒带往各地……这些老工艺的新诠释①淡化了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②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③丰富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④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9.(江苏卷)“沙画瓶”是一种源自中东地区的艺术品。它是将死海海底的彩矿石磨制成的沙子填入玻璃瓶中,组成沙漠、骆驼等形状。一位中国女孩受此启发,用来自海南的岩石磨制成粉末,替代原来的稀有材料,并将五彩斑斓的沙漠奇景和古老的中国文字相结合,打造出“中国文化遗产系列”、“古诗词系列”等“沙画瓶”,受到极大的欢迎。材料表明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②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有助于文化创新③在实践中可以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④文化创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0.(江苏卷)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A.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C.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D.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1.(2014安徽卷•7)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做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B.破除陋习,移风易俗[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中*国@教育出#~^版网]22.(2014安徽卷•8)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更改变了每一个人,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zzs*#~te^%p.com]④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中国~教@育出^版网]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3.(福建卷)“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2014年感动中这人物—拾荒助学子的高龄孤寡“环保”老人刘盛兰用行动诠释了A甘于清苦的作风B崇仁厚德的品质C坚守职业的信念D永不言败的精神24.(福建卷)精湛绝伦、底蕴丰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25.(福建卷)图10是关于我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图,从图中可推出A.图书阅读水平大大提升B.数字媒介阅读增长较快C.人均阅读图书量增长迅速D.数字媒介阅读比图书阅读重要答案:DDAACADDACBBWBADBDCADCBCD
本文标题:2014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试题分类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364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