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4春中特复习提要(有答案)
1考试题型一、辨析题(4×5=20分)【答题比简答题更简洁】二、简答题(5×10=50分)【答题比辨析题更充实】三、材料题(1×10=10分)【紧扣材料,分析,理论观点】四、论述题(1×20=20分)【阐述完整的知识体系】注:试题范围主要内容包含在“复习提要”中,辨析题不在此范围内。中特复习提要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的关系,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相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紧紧依靠人民开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有明显的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实际形态方面的具体体现,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理论主题,是在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指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有三个不同层次的制度:第一个层次是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个层次是基本制度,其中包括基本政治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以及属于基本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包括基本经济制度,即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第三个层次是具体制度,即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种体制。这三个层次的制度,都是既遵守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制度形态上的体现。它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根本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际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时根本保障,三者紧密相连、相互贯通,分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和制度形态上的具体体现,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并随着实践而不断发展和完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三个总”的概括,高屋建瓴,提纲挈领,言简意赅。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个新概括,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和要义.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四个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与实践就是紧紧围绕这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什么样的思想来指导的重大问题。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2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同时,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必须探索和回答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紧紧抓住这个基本问题进行深入探索,明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重大论断;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等。这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解决了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义根据时代条件和人民愿望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关键问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密结合起来,把握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紧紧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与增强拒腐防变、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重大课题,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形成了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的独创性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更大任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目标要求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是关系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式、途径和目标任务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才是硬道理,明确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立场、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重大论断,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等问题,使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3.如何认识当前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战略机遇期,主要是指有利于战略实施的历史阶段及其背景、环境和条件,具有时间的长期性、空间的开阔性、影响的全局性等特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赢得主动、赢得优势,就必须敏锐地发现机遇,紧紧地抓住和用好机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分析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反复强调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世纪,中共十六大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21世纪头20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共十六大综观国际国内大势,进一步作出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这是因为:其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发展。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极其深刻复杂的变化。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深度冲击,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但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变化,我国同各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等的关系持续平稳发展,各国加强对华合作的意愿进一步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集中精力搞建设、谋发展。其二,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尽管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繁重,社会矛盾凸显,但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国内市场潜力较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国民储蓄率较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步伐加快,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依然存在,各方面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政治大局稳定,这些都为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广阔空间。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更加成熟。经过长期努力,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得到确立和发展,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经济体制、政3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不断完善,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已经成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定海神针”。牢牢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是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中华民族自强能力的重大考验。要充分看到,在前进的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有利条件胜于不利因素,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始终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充分估计前进道路上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4.如何理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全面提高国内经济发展质量、更好地应对激烈国际竞争,对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提出了更加全面和紧迫的需求。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基本内涵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共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作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指导方针。中共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们党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作
本文标题:2014春中特复习提要(有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380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