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2014校二诊(试题)
高三诊断语文第1页(共8页)西北师大附中201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寻亲是人类文化和心理依恋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对母亲的追寻可以说是所有人的一种“恋母情结”,当然,与此相应的还有寻亲中的“恋父情结”。在东西方文化中,人们都有各自共同的原始母亲,一位是女娲,一位是夏娃。然而,要把文化或文学中的共同母亲认定为现实生活中的共同母亲,则是一种从文化走向科学的行为,需要多学科的研究才能认定。在中国文化和传说中,女娲是中国人的共同始母。这一共同认知是有自己的文化依据的。女娲又称女娲娘娘,风姓,生于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或为凤里牺)。传说中,女娲首先是抟土造人,用黄土仿照自己,造就了中华民族。同时,她又是拯救中国人的女神。由于上古时代的共工怒触不周山,引发了一场特大灾难,天崩地陷,猛禽恶兽尽出,残害百姓。于是,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还杀死恶兽猛禽,让先民安康幸福。《风俗通义》记载,女娲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她也被视为婚姻女神。而且,传说中的女娲还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使原始先民们在繁重的劳动之余,获取身体的放松和精神的慰藉。于是人们又奉女娲为音乐女神。这一切都使得女娲成为“恋母情结”这一民族共同心理的寄托与依归。当然,还有传说认为,女娲是一位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主要活动于黄土高原,她的陵寝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赵城镇东的侯村。现在,一些考古、历史、神话、民俗专家考察山西吉县人祖山后形成共识,认为日前在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皇帝遗骨”,可能是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也就是说,女娲终于从传说走到现实生活,对中华民族共同母亲的找寻终于有了现实依据。专家的这一认定有多方面证据,但归纳起来,主要是文化的和科学的两大类证据。文化的证据是,早在1984年,娲皇宫遭到破坏时,考古工作者就在女娲塑像下发现遗骨,包以黄绫,盛于木函。“木函”墨书写道:“大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天火烧了金山寺,皇帝遗骨流在此,十六年上梁立木……皇帝遗骨先人流下。”这说明,明代人的墨书记载把该人骨称为“皇帝遗骨”。而科学的证据是,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田建文等人从2011年8月13日~10月9日对人祖庙进行了抢救性整理,发现战国、汉、唐、宋、元、明、清、民国时代遗物291件(套),并在娲皇宫积土中找到人头骨、木函残片和距今2100~900年曾作祭品的动物骨头。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祭祀女娲的考古遗迹。考古人员把代表“皇帝遗骨”的成人头骨送到北京大学进行C14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这块成人头骨距今为6200年。综合这些证据,一些专家认为,这块头骨就是中国人的先母女娲。然而,这一认定引起了一些争论,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证据不充分,论证不扎实。C14同位素测年只能测出一种生物或器物生活或流行的年代,但不能进行身份认定。而且,也有一些专家认为,在漫长的母系社会中,女娲首先是原始氏族的名号,同时也成为氏族首领的名字,不会只是一个女娲,会有一代又一代的女娲产生。木函题记中“皇帝”之说,可能是某代或最后一代女娲,是后人对母系社会首领女娲崇高地位的追称。既然有可能是一代女娲,就不能确认她一定就是中国人最原始的母亲。高三诊断语文第2页(共8页)摘编自《百科知识》2012年7月,有删改)1.对文化和传说中“女娲是中国人的共同始母”的原因,下列陈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女娲造就了中华民族,同时她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杀死恶兽猛禽,拯救中国人,让先民安康幸福。B.女娲被视为婚姻女神。据《风俗通义》记载,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C.女娲可能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山西吉县人祖山发现的“皇帝遗骨”,可能就是女娲(娲皇)的遗骨。D.女娲被视为音乐女神。传说中的女娲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使人们在繁重的劳作之余,愉悦身心。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都是人类文化和心理依恋的重要内容,东西方文化中,人们都有各自的原始母亲。B.C14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考古工作者在女娲塑像下发现的代表“皇帝遗骨”的成人头骨距今为6200年。这为女娲是中国人的共同始母的说法,提供了科学依据。C.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吉县人祖庙发现的人头骨、木函残片和曾作祭品的动物骨头,这些都可以认定为是能证明女娲真实存在过的有利的考古证据。D.女娲要实现从传说走到现实生活,也就是对她的中国人共同始母的身份确认,只能用文化和科学两大类的证据来证明。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在文化和传说中,女娲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共同始母,是因为她抟土造人,造就了中华民族,而且又拯救先民于危难之中,做了很多对人类有益的事情。B.对女娲是不是中国人的共同始祖的认定是严肃的,考古、历史、神话、民俗等专家对“娲皇遗骨”的认定参考了文化和科学多方面证据。C.传说认为,在山西洪洞县的侯村有女娲的陵寝,考古专家却在山西吉县发现遗骨,可见传说是不能作为寻找始母依据的。D.虽然有一些专家认为代表“皇帝遗骨”的成人头骨是先母女娲的头骨,但是还有一些专家对此有异议,认为还不能最后确切地认定这块女娲头骨就是中国人最原始的母亲的头骨。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曾巩元丰元年,巩为福州,奏疏曰:“臣所领内,知泉州事、尚书屯田员外郎陈枢,质性纯笃,治民为循吏,积十有五年,不上其课.,故为郎久不迁。宜优进其官,以奖恬退。”于是天子特迁君尚书都官员外郎。君为人恂恂蹈规矩,有善不自伐。于势与利无秋毫顾计心,于义所在侃然自任,人莫能及也。所至必兴学校,以教化为先。初尉鄱阳,令得盗五人,属尉使为功,君辞不受。令旌德,旌德之民岁输米于芜湖县仓,路回远,费甚,君请输钱以便民。谯县民输豆于会亭仓,以给驿行者。君复请输钱,以直给驿行者。罢县,民绝桥闭门留君,以间乃得去。泉州岁凶,君筑室止穷民,饥者给食,病者给医,人忘其穷。使者搜.兵于闽,以益戍广西,君建言兵当搜者,父母老,或疾,至无他子,皆可听免,诏定著于令。余尝闻繁昌有大姓杀人,州县不能正其罪。君时令旌德,或徙其狱属君,高三诊断语文第3页(共8页)君验治僮客,尽得其隐伏。杀人者论死,人以为尽其情。又闻君之令旌德也,州有所赋调,他县皆奉行,至旌德,令独计曰:“非吾土之所有也,非吾人之所堪也,不敢以赋民。”争或至十反。守恚,出语诋君,君益争,州听然后止。后闻泉州旱,君图所以赈民者,欲预为具。或讥君近名,君不为动。此君之事,余得之于耳目者也。君字慎之,湖州长兴人。君进士及第,初尉饶之鄱阳,用荐者令抚之宜黄,避亲嫌,令宣之旌德,用荐者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亳之谯县。今上即位,恩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用荐者知越州司录。未至,丁父忧。服除,授三司盐铁判官。未至,丁母忧。服除,徙权发遣明州事。未至,又徙泉州,留再任,以疾请致仕,未报而卒。君既行治高,世皆以谓宜不次用。然卒不得至中寿,而用止于此,其非命也夫!余与君好为最久,故不辞.而铭君墓。辞曰:所处而安,绌外累也。所守而固,笃自强也。诗以铭之,其常存.也。(选自《元丰类稿》,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3分)A.积十有五年,不上其课.课:考核B.使者搜.兵于闽搜:搜查C.故不辞.而铭君墓辞:推辞D.诗以铭之,其常存.也存:思念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君“所守而固”的一组是(3分)①所至必兴学校②属尉使为功,君辞不受③君筑室止穷民④君图所以赈民者,欲预为具⑤守恚,出语诋君,君益争⑥或讥君近名,君不为动A.②⑤⑥B.①④⑥C.②④⑤D.①③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枢生性淳厚笃实,为人谦恭低调,从不夸耀自己的善行德政;为官以民为本,注重教化,体恤民生疾苦,曾多次为民请命。B.陈枢担任谯县县令期间,曾为了减轻百姓输粮的负担,连续多次请求以纳钱的方式方便百姓,结果直接导致他因此事被免职,但百姓却设法挽留他。C.陈枢品端才高,当世的人都认为朝廷应该破格重用他,但事实上他因家庭屡遭变故,频繁调动官职,且离世较早,并没能完全发挥他的才能。D.曾巩与陈枢友情深厚,曾上书朝廷为陈枢久不升迁鸣不平。文中所叙写的陈枢的事迹都是作者的所见所闻,真实可信。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于势与利无秋毫顾计心,于义所在侃然自任,人莫能及也。(2)君时令旌德,或徙其狱属君,君验治僮客,尽得其隐伏。(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鹧鸪天向子諲①有怀京师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紫金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戏陆海中。星转斗,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注]①向子諲:字伯恭。金兵进犯、宋室南渡后,他力主抗金,因得罪秦桧,被贬还乡。②上元:元宵节。③驾回龙:龙驾回宫。高三诊断语文第4页(共8页)8.本词以“愁”字作结,凝重含蓄,请分析“愁”字所蕴含的深沉意蕴。(5分)9.请举出词中比较突出的两种表现手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公园里的星期天(美)贝尔·考夫曼黄昏的太阳暖洋洋的,树林外隐约传来城市的喧闹。她放下手中的书,摘下墨镜,惬意地吁了口气。莫顿正在看《时代》周刊,一只手搭在她肩上;他们三岁的儿子莱利在沙坑里玩。正是星期天下午五点半,藏在公园角落里的小操场清静极了。秋千和跷跷板一动不动,滑梯上也空空荡荡,只有莱利和一个年龄相仿的胖男孩蹲在沙坑里玩。多美好啊,她几乎微笑起来。她想,他们应该多出来晒晒太阳,莫顿肤色那么苍白,都是成天在大学里埋头工作造成的。她充满柔情地挽着他的手臂,看着莱利玩沙。突然,那胖男孩站起来猛地向莱利扔了一铲沙。她朝男孩摇摇手指:“不可以丢沙子,这样会迷住别人的眼睛。”可那男孩面无表情地盯着她,眼都不眨一下。他妈妈或保姆在哪里?操场上除了正朝出口走去的二三人,只有一个男人坐在几英尺外的长凳上,块头很大,几乎占满了整条长凳,脸被《星期日漫画》遮住了。她认定他就是那孩子的爸爸。听到她的话,他目光不离漫画,熟练地唾了一口吐沫。她厌恶地扭过头。就在这时,胖男孩又迅速扬起一铲子沙撒向莱利,一些沙子落在他的头发和额头上。莱利抬头看看妈妈,嘴唇犹疑地动了动;她的反应会告诉他该不该哭。她本能她想要冲到儿子身边,掸掉他头发上的沙子,并教训那个小孩,但忍住了。她总是说要莱利学会为自己战斗。“小家伙,别扔!”她严厉地说,并朝长凳上看看,“怎么能随便扔沙子呢!”长凳上那人看都不看她,一边继续盯着《星期日漫画》,一边朝那男孩大声说:“乔,干得好!这是公共沙坑,想扔就扔。”她觉得膝盖忽然软了一下,乜了莫顿一眼。他这才意识到怎么回事了,小心地把《时代》放在腿上,转过头看着那人。清瘦的脸上带着他当面指出学生错误时那种羞涩、歉意的微笑。“你说得对,”他心平气和地说,“但正因为是公共场所……”那人放下漫画,怀着敌意从头到脚打量
本文标题:2014校二诊(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383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