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6年新版教材地理复习提纲
2016年新版教材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米2、经线和纬线:特点对比形状长度指示方向半球划分,经线半圆相等南北方向20°W,160°E(东西半球),纬线圆圈不相等东西方向赤道为界(南北半球)经度和纬度:度数起点度数划分字母表示,经度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向东、西各有180°“E”东经,“W”西经纬度赤道为0°纬线,向南、北各有90°,低、中、高纬的划分P6,“N”北纬,“S”南纬3、利用经纬网定位: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①给出地点要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读出经纬度②给出经纬度要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能找相应的地点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周期:24小时(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2、地球的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365天(一年)特点:地轴倾斜,且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地球公转是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的变化(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和五带的划分等,日期名称太阳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短北极圈内极昼极夜变化A3月21日春分日赤道昼=夜无极昼极夜B6月22日夏至日北回归线昼﹥夜(昼最长)极昼C9月23日秋分日赤道昼=夜无D12月22日冬至日南回归线昼﹤夜(昼最短)极夜太阳直射点运动方向北半球昼夜变化A→B向北运动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昼﹥夜(昼↑﹥夜↓)B→C向南运动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昼﹥夜(昼↓﹥夜↑)C→D向南运动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昼﹤夜(昼↓﹤夜↑)D→A向北运动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昼﹤夜(昼↑﹤夜↓)五带的划分及地理意义(P14图)第三节地图的阅读1、学会阅读地图知道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1)辨别方向: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南极点是最南端,北极点是最北端。(2)量算距离:一般以厘米作为单位(注意单位的换算)①比例尺的计算:②比例尺的表现形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③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内容简单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内容详细2、图例和注记图例: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3、选择适用的地图①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②根据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2)判读:①识别五种地形(七年级上册P25)山峰:等高线闭合,海拔从中间向四周降低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由海拔高向海拔低处突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由海拔低向海拔高处突出陡崖:等高线重叠鞍部:两个山顶之间②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③登山选择缓坡,河流汇聚在山谷处,瀑布形成于陡崖处,登高望远最佳视野在山峰④等深线可看出海洋的深浅,疏密可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⑤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分层设色地形图:陆地表面的五大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各自特点P27)3、地形剖面图:(1)绘制(P28)(2)判读:更直观的表示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地球?水球?1、海陆所占面积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2、海陆分布特点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确是一片陆地。无论怎样划分,地球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七大洲:(1)名称及分布:P33(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2)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欧洲与非洲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南极洲与南美洲:德雷克海峡2、四大洋:名称及分布:P33(面积从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3、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大陆:面积较大的土地——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岛屿:四面环海的陆地——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一、沧海桑田1、海陆变迁的实例分析(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海洋→陆地)(2)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陆地→海洋)(3)荷兰的填海造陆(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2、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①地壳的变动②海平面的升降③人类的活动二、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1、观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一片汪洋。后来开始分裂、漂移,形成了今天的分布状况。2、证据:(1)古老地层的相似性(2)物种的相似性三、板块的运动1、板块构造学说观点(1)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2)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的运动着①碰撞挤压运动常常形成高大和绵长的山脉。如世界著名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填图)②拉伸张裂运动,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等。(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于板块交界地带。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1)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所以多火山、多地震。(2)英国与日本相比极少发生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内部,而板块内部一般比较稳定,所以极少发生火山地震。(3)红海不断扩张的原因: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所以红海的面积将会不断扩张。(4)地中海将不断缩小直至消失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所以地中海将不断缩小直至消失。(5)阿尔卑斯山脉形成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形成阿尔卑斯山脉。(6)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脉。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天气及其影响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1)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是易变的;(2)气候是长期的(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稳定的。2、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P49)2、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P50)3、会看会用卫星云图(P49)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1、了解空气质量的高低与污染指数的关系。2、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的空气质量的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小时左右(14时)(P53)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会计算气温日较差)2、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会计算气温年较差)3、会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P54、P55)二、气温的分布1、会阅读等温线图①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②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的递变方向③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温差大,等温线稀疏,气温温差小)④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等温线闭合,中心气温高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为低温中心)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③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P56)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降水的变化1、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同:有的比较均匀:如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都多)、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都少)、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有的差异很大:如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降水分明显两季)、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多雨型)、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2、会根据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P59、P60)二、降水的分布1、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P60)2、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①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②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③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④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⑤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地区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一、气候的地区差异会读图分析气候的地区差异(P63图3.25)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P65)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寒带:寒带气候2、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影响:(主要影响气温)(1)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2)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2、海陆位置影响:(主要影响降水)(1)青岛的降水量比兰州多(2)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3、地形影响:(气温、降水都受影响)(1)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2)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3)位于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白雪皑皑四、气候与人类活动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1)气候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生活在不同热量带的人们衣着不同;(2)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如作物的熟制;(3)气候发生异常变化,会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从而产生气象或引发地质灾害。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一、世界人口的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缓慢;工业革命以后,增长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二战以后,人口迅速增长。2、人口自然率=出生率-死亡率二、世界人口的分布1、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积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平方千米)2、人口分布:(1)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东部人口稠密区形成的原因:①社会经济条件: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在这里聚居的历史悠久,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和北美洲这两个地区都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②自然条件:四个地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气候较为适宜;同时都在平原地区,所以自然条件都比较优越。(2)人口稀疏区:沙漠地区;雨林地区;高纬度地区或高原山区人口稀疏区形成的原因:①极端干旱;过于湿热;终年严寒、地势高峻等②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三、人口问题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1)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带来的问题: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生活贫困、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2)人口不断减少或停止增长,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国家用于老年人的社会养老等费用增加等问题。(3)采取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四、不同的人种1、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根
本文标题:2016年新版教材地理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387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