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4高中生物模块一《分子与细胞》的实验练习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
12014高中生物模块一《分子与细胞》的实验练习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观察→收放。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且标本应透明。高倍镜使用:先使用低倍镜确定目标→移动装片,使目标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调焦(转动细准焦螺旋)(视野较暗,可调反光镜或光圈)。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1)成像特点:放大倒立的虚像。(2)放大倍数计算: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长或宽。(3)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4)低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小、细胞数目多、视野亮。高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大、细胞数目少、视野暗。(5)物镜和目镜的判断方法:物镜有螺纹,目镜无螺纹。(6)放大倍数的判断方法:目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小,镜头短放大倍数大。物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大,镜头短放大倍数小。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距离近放大倍数大,距离远放大倍数小。练习1.用测微尺测量某个洋葱表皮细胞的长度时,下列目镜的组合中,视野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最小的是()①目镜10×②物镜10×③目镜16×④物镜40×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练习2.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较清晰,另一部分较模糊,这是由于()A、反光镜末调好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C、细准焦螺旋末调好D、显微镜物镜损坏练习3.使用显微高倍镜的观察顺序正确的是()(1)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物像清晰为止(2)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3)低倍镜下看清物像,要把目标物像调到视野中间A、(1)(2)(3)B、(3)(2)(1)C、(2)(3)(1)D、(3)(1)(2)、练习4.下列诸项均是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表述,其中错误..的操作是()A.标本染色较深,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B.将位于视野内右上方的图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C.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图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练习5.下面甲图示洋葱细胞在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细胞核内DNA含量的测定结果,乙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丙图是某同学在乙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丙图视野中处于甲图e时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640倍高倍镜观察,正确的镜头组合及操作程序应是()。2丙一个细胞内DNA含量abcdefg1234甲乙⑴⑵⑶⑷A.(1)×(3);左上方B.(2)×(4);右下方C.(1)×(4);左下方D.(2)×(3);左上方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实验原理:1..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2.(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原理: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混合后,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②斐林试剂中的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③必须用水浴加热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2)脂肪的鉴定原理: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脂肪时,可用苏丹Ⅲ或苏丹Ⅳ,苏丹Ⅲ染液遇脂肪的染色反应为橘黄色,苏丹Ⅳ染液遇脂肪的染色反应为红色。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试剂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现象是橘黄色或红色。注意事项: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3)蛋白质的鉴定原理: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的硫酸铜溶液。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都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从而用来鉴定蛋白质的存在。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试剂:双缩脲试剂注意事项: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颜色变化:变成紫色(4)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原理:(1)DNA在氯化纳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氯化纳的浓度变化而改变的。当氯化纳的物质3的量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2)DNA遇二苯胺变成蓝色见右图曲线:1、实验材料的准备:用鸡血细胞液,而不用鸡全血,是因为血浆中不含DNA,使用鸡血细胞也提高了材料中的细胞数量,进而提高了DNA含量,从而可保证实验能提取到较多数量的DNA。2、盛放鸡血细胞液的容器——最好是塑料容器,因本来就很少的DNA易被玻璃容器吸附。3、获取较纯净的DNA的关键步骤:(1)充分搅拌鸡血细胞液,是鸡血细胞加速破裂,释放出DNA(2)沉淀DNA是必须用冷酒精——对DNA的凝集效果较佳(3)正确搅拌含有悬浮物的溶液——以便获得较完整的DNA分子实验材料:鸡血、菜花(或蒜黄、菠菜)。练习6.在DNA的粗提取实验中,需要用0.14mol/L的氯化钠溶液和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实验中两种溶液使用顺序以及使用目的分别是()A.先用0.14mol/L的氯化钠溶液,析出DNA;再用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凝集DNAB.先用0.14mol/L的氯化钠溶液,凝集DNA;再用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析出DNAC.先用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凝集DNA;再用0.14mol/L的氯化钠溶液,析出DNAD.先用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析出DNA;再用0.14mol/L的氯化钠溶液,凝集DNA练习7.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待测物质检测试剂预期显色结果①DNA甲基绿红色②脂肪苏丹Ⅲ橘黄色③淀粉斐林试剂蓝色④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练习8.用斐林试剂试剂鉴别健康人的下列四种液体,出现红黄色沉淀的是()A.血清B.唾液C.胃液D.尿液练习9.下列有关实验及显色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B.沸水浴条件下,脱氧核苷酸与二苯胺发生作用呈现蓝色C.常温条件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D.常温条件下,核糖核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练习10.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中,错误的是()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的植物组织材料D、鸡蛋清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练习11.下列关于实验一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4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用练习12.在鉴定蛋白质样品时,加双缩脲试剂的正确操作方法是()A、先加A液,混合后再加B液B、先加B液,混合后再加A液C、A、B液混合后立即加入D、上述方法都可以采用练习13.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鉴定中、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A.只有脂肪的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B.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有需要加热C.使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最好是现配现用D.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练习14.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练习15.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各一瓶,可用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和淀粉溶液将它们鉴定出来。请回答:(1)用一种试剂将上述4种溶液区分为两组,这种试剂是_________,其中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________和________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________和________溶液。(2)用________试剂区分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溶液。(3)区分发生显色反应一组溶液的方法及鉴定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四: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原理:健那绿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藓类叶为单层细胞,菠菜叶下表皮略带一些叶肉也可,叶绿体呈椭圆形,可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最大面积(长轴)转向光源,在强光下以最小面积(短轴)转向光源。植物线粒体相对较少,叶绿体颜色易掩盖线粒体被染成的蓝绿色,所以一般不用植物细胞观察线粒体。练习16.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正确的结论是()A.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固定不动的B.叶绿体在细胞是均匀分布的5C.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D.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含线粒体练习17.把叶绿体作为细胞质流动的标志是因为()A、叶绿体在不同强度光照射下会以不同面向着光源B、如果没有标志物,细胞质的流动难以观察C、只有叶绿体等颗粒可以移动,细胞质基质不流动D、细胞基质是流动的,细胞器是不运动的练习18.观察黑藻叶的细胞质流动,最佳观察位置是()A.叶片边缘细胞B.叶片表皮细胞C.保卫细胞D.靠近叶脉处细胞练习19.观察细胞质流动的材料最好选取()A.黑藻细胞B.苹果果肉细胞C.根尖细胞D.马铃薯块茎细胞练习20.为了观察叶绿体、细胞质流动、质壁分离现象以及进行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现按下表进行各组实验:组别材料实验条件观察内容A新鲜黑藻清水、光照、5℃细胞质流动B新鲜黑藻清水、光照、25℃细胞质流动C新鲜黑藻清水、黑暗、25℃细胞质流动D紫色洋葱鳞片叶0.3g/mL蔗糖溶液质壁分离E紫色洋葱鳞片叶3g/mL蔗糖溶液质壁分离F菠菜叶清水叶绿体G浸泡过的花生种子清水、苏丹Ⅲ染液、50%酒精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将上述各组实验材料按表中实验条件进行相关处理后,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分析回答:(1)黑藻是观察细胞质流动的理想材料,原因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若观察时发现细胞质不流动,或者流动很慢,应立即采取措施,加速细胞质流动,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试举一例)(2)上述实验中需要的材料用具除显微镜外,还需刀片、镊子、滴管、吸水纸___________。(3)如果将B组材料作D组处理后再观察,则与原B组实验相比,显微镜下细胞质的流动情况是____________:E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一般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G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F组实验中,要选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表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五: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原理:①细胞液浓度细胞外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细胞外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②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伸缩能力不同。条件:细胞
本文标题:2014高中生物模块一《分子与细胞》的实验练习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06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