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4高考历史知识点针对训练23
-1-2014高考历史知识点针对训练231.某学生要以“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及其影响”为主题撰写小论文,他可以选择的研究对象有A.商务印书馆、利玛窦B.《几何原本》、冯如C.商务印书馆、冯如D.同文馆、利玛窦【解析】C此题可用排除法,利玛窦和《几何原本》都是“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的内容,不属于“近代”。2.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A.洋务派B.早期维新派C.康梁维新派D.民主革命派【解析】B阅读材料,号召商战,争夺利权,主张商战,挽回利权的主张是早期郑观应的主张。3.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这反映作者A.抨击迷信思想B.痛斥君主专制C.批判宗法制度D.回击复古逆流【解析】A此题考查的是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经分析应该是伴随启蒙思想的传入,作者认为国家政治命运不可寄托在神仙身上,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4.“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A.魏源B.王韬C.宋教仁D.胡适【解析】B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演进过程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主张君民共主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故排除;宋教仁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故排除;胡适是资产阶级激进派,故排除;王韬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5.图6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A.顾炎武B.林则徐C.洪秀全D.严复【解析】D“惟适之安”字面理解是怎么舒适就怎么做,体现了追求自由倾向和维新变革的思想,反映了严复受进化论适者生存思想的影响。本题大大超出了高中历史教学要求,非课标和考试说明所要求之能力所能及也。命题不在于显示命题者自己学识有多渊博,而在于体现命题使命的公正。6.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2-A.天赋人权B.主权在民C.君民共主D.民贵君轻【解析】B题中意思是说“如果皇帝不能为民生存着想,官府不能为民办事,人民就有权推翻它”,这实际上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主权在民思想。7.“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解析】D“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即国民民主意识的觉醒。故正确答案为D。8.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解析】C“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说明此人表面推崇孔子,实质宣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故正确答案为C。9.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曾提出购买、仿造近代军舰的建议。这一举动遭到朝野上下的激烈反对,连道光帝都斥之为“一片胡言”。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包括A.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国防近代化的重要性C.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面临被扼杀的危险D.“中体西用”的思想未得到统治者的重视【解析】D材料表明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仿造近代军舰的主张反映了他已认识到国防近代化的重要性,统治集团对林则徐的反对只能说明新思想面临被扼杀的危险,当时尚未出现“中体西用”的思想,所以谈不上统治者的重视问题。10.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文中的“他们”是A.洋务派B.顽固派C.维新派D.革命派【解析】A本题实际考查中国的近代化。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结果失败,但是却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进而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政治的近代化。要求变革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11.中国近代有本书出版后屡遭毁禁,1917年再版时作者题记:“光绪辛卯(1891年)初刊于广州,各省五缩印,甲午奉旨毁版,戊戌庚子二奉伪旨毁版,丁巳冬重刊于京城,戊午秋七月成,更生记。”据此判断这本书是A.《新学伪经考》B.《天演论》C.《革命军》D.《新青年》【解析】A甲午年是1895年,戊戌年是1898年,丁巳年是1897年,庚子年是1901年。C项出版于20世纪初,D项发行于1915年;B项《天演论》是维新变法时期由严复翻译的介绍进化论的著作;A项《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的著作,意在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理论依据,因而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反对。12.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上述观点能够用来评价A.中体西用的思想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解析】B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是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因此马克思所说的“他们”是指维新派,“亡灵”、“受崇敬的服装”是指出借孔子之名。13.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3-“一五”(1953一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十一五”(2006—2010):“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解析】C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康有为掩卷流涕是因为革命造成的流血牺牲,再加上他的核心思想是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改良,所以他反对革命。14.谭嗣同在其代表作《仁学》中说,幸亏清朝的兵不够强,假如其海军如英法,陆军如俄德,那么君主专制的祸害会更大。此话主要A.体现谭嗣同的汉奸卖国思想B.强调君主专制的祸害C.提出学习英法德俄民主政体D.指出清朝军事的落后【解析】D依据材料信息“那么君主专制的祸害会更大”可得出正确结论。15.有学者指出:“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连篇累牍地披露出来,到后来便有□□的结果。可见这种顽固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而至。”文中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亡国B.革命C.帝制D.尊孔【解析】C结合题目时间背景,民国三四年是1914年,此时正值袁世凯复辟前后,题目中“复古主义披靡一时”说明这些都是为袁世凯复辟做舆论宣传,1914年九月袁世凯祭孔,12月祭天。16.2009年是陈独秀先生诞辰130周年,安庆市某学校为举办此次周年活动收集了下列一批资料。其中能够入选的是A.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B.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立新文学C.写出《孔乙己》等小说,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而本质D.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解析】BA、C、D三项分别是蔡元培、鲁迅、李大钊的历史贡献。17.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而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把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A.儒家学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B.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C.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D.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解析】D戊戌变法的尊孔和新文化运动的反孔都是中国资产阶级在探索救国道路的不同策略,都说明中国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尤其是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思想文化上提出尊孔复古的逆流,资产阶级提出要用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反对中国的儒家思想。18.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上述认识的得出,主要是由于李大钊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B.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解析】B李大钊认识到十月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并大力宣扬之,说明他已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并逐步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A、C两项符合李大钊个人,但解释不了原因。D项时间上不对,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发表于五四运动前,这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19.右表是《中国青年报》“建国60周年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其中“八五”处应该填写A.走向改革开放B.小平南巡改革潮涌C.改革闯关治理整顿D.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材料中的主题应该是当时的时代强音,“十一五”在邓小平南巡之后,解放人们的思想,使改革开放更进一步,风起云涌。故选B项。2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其实,早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洋炮的轰鸣从南方海岸传来,震撼了宫廷的座椅,这才下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先是做军火-4-买卖,接着开矿山,修铁路,废科举,兴学堂,派留学生出国,以及官员出洋考察,等等。——《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材料二解体太缓慢了。这种速度,不但不能满足少数先觉者的期待,而且实际上,也不可能使中国免受挨打的耻辱与覆亡的危险,这样,政治体制的改革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然而,最高统治者对于死亡异常敏感。在大独裁者、长期垂帘听政的慈禧看来,政改如同玩火,其结局只能加速以个人为中心的权势集团的崩溃,于是及时地把光绪帝及其政改计划给扼杀了。——《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材料三在1911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国的影响。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从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而在1905年以后达到了发狂的程度。——(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说改革是被迫的?这次改革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2)材料二中“政治体制的改革”指什么事件?结合改革措施说明:为什么在慈禧看来,政改将加速权势集团的崩溃?(3)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的认识。【解析】第(1)问,实质是对洋务运动背景和积极作用的考查。根据所学和材料信息较易回答。第(2)问,从材料信息不难判断是对戊戌变法及其内容考查。第(3)问,原因应该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及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等方面分析。第(4)问,是对近代化的规律总结,注意要切合题意。【答案】(1)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之下,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被迫进行改革。积极意义: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2)维新变法运动。改革触动了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利益。如废除旗人特权,改革科举制度等。(3)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政治: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洋务运动的破产等。(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4)由学习西方技术发展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由表及里,由浅入深。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恶西法者见六经古史之无明文,不察其是非损益而概屏之,如诋洋操为非
本文标题:2014高考历史知识点针对训练2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11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