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世纪生物技术的突飞猛进----生物学术讲座课后感生物科学专业吴莎极2010312040经过这三个星期的学习并听了各位老师生动精彩的讲座,我们了解了生物科学研究的前沿,大致接触了科研方法,认识到生物研究的多彩,更加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对每位同学来说都是一次非常珍贵的机会。我想这短短的三星期会给每位同学很大的震撼,并对以后的道路产生影响。小学期我们学习了蛋白学基础知识、基因和进化——现代生物学的思维历程、浅谈粘附分子的功能研究、表观遗传的分子机制及生物学意义、MolecularCellBiologyandHumanDiseaseCourseforShortSemdsterof2011、RecombinantDNATechnlogyandItsApplications、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DiversityofStructureandFunctionofProtein、纺锤体相关蛋白,银鲫spindlin功能研究、细胞癌变与肿瘤形成信号通路与相关疾病、氧化还原条件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纤毛与疾病、ForwardGeneticsandMap-basedClloningApproaches、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健康、影响人类健康歌的两大杀手、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开发与应用、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技术进展、基因组学与基因治疗18个专题讲座,深刻感受到了生物科学前沿的强大。20世纪是生物科学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数理科学的广泛而深刻地渗人到生物科学领域以及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研究技术的问世,生物科学已进入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活动过程及其规律以及生命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生命科学的新时代。由于应用先进技术,生命科学在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生命科学的理论成就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的阐明被认为是20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由于生命科学的进步向数学、物理学、化学以及技术科学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概念和新的研究领域,生命科学已成为ZI世纪的主流科学之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深入发展,将有可能从更深层次上了解人体生长、发育、正常生理活动以及各种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并为医学提供防治策略、途径和方法。“水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开展,对ZI世纪农业的发展,解决粮食问题,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当今人类面临的人口、食品、健康、环境、资源等重大问题都同生命科学有密切关系。由此看出,科学的目的在于认识世界,技术的目的在于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造福人类。生命科学要为人类造福转化为生产力,必然与技术相结合,才能在生产上发挥巨大作用。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生命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与丁程技术相结合,开辟了生物技术(也叫生物工程)新领域。例如,通过基因重组技术,PCR技术、DNA和蛋白质序列分析技术、分子杂交技术、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核移植技术,等等,促进了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染色体工程、组织工程、胚胎工程等生物工程的诞生与发展,已在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当今世界生物技术的发展来看,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其产业化的势头强劲,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20世纪70年代,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两项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具有深刻影响的技术突破:一个是重组DNA技术,另一个是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这两项革命性技术的出现,带动了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现代生物技术群及新兴产业。现代生物技术,是指人们利用生物体及其亚细胞结构和分子,研究、设计和制造新产品,或预期性地改变生物的特性乃至创造新的物种或品种,使之获得人们所期望的品质它是一门以应用为主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在20世纪90年代,克隆羊多莉的诞生,体细胞克隆技术的重大突破,以及DNA扩增PCR技术的问世又进一步推动了生物技术革命性的发展。生物技术革命是20世纪末科技领域的重大事件,是蒸汽机和电能应用以来世界近代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也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克服自身所面临的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疾病危害。能源和资源匾乏、生态平衡破坏及生物物种消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可靠手段和工具。我国在ZI世纪也将面临着人日、资源和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的严重挑战。加强生物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解决粮食等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有利于改善广大群众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那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传统产业改造和产业升级;有利于带动有效需求,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生物技术将是对世纪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必将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如信息技术支持着今天蓬勃发展的经济一样,生物技术也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00年世界1、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2、美研制出最先进的量子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3、科学家发现存活了2.5亿年的细菌4、法国实施基因疗法首获成功5、艾滋病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两种能遏制整合酶运动的物质—二酮酸抑制剂的化合物家族成员.试验表明,它们能阻止艾滋病毒遗传物质与人体白细胞遗传物质相结合.6、美科学家研制出分子开关我国1、袁隆平主持超级杂交稻研究取得重大成果2、在世界上率先破译对虾病毒遗传密码3、上海有机化学所率先合成高活性抗癌物质4、在世界上首次完成生物制氢中试研究5、我国在世界上首创电磁式生物芯片2001年世界1、科学家发现RNA(核糖核酸)多才艺.它不仅是遗传物质的信使,还能执行其他工作.例如,1.科学家去年发现一些RNA小片段能够使植物基因处于关闭状态.2.今年又在老鼠和人身上发现了类似的RNA干扰现象.3.细胞生物学家还发现信使RNA是如何拼接在一起的,而信使RNA是DNA信息和蛋白质信息之间的生化连接.2、人类基因组计划同时公布进一步完善后的人类基因组图,提前完成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另外,还有60多种生物的基因组在2001年被测定.3、科学家在发育中的神经系统里发现了分子信号如何诱导和压制神经轴突的生长,这将有助于科学家找到修复受损成年神经的方法.4、一种新的抗癌药物,特效智能炸弹出现,专门对付致癌的明确生化缺陷.该药能抑制与某种白血病有关的缺陷酶.我国1、人类基因组中国卷率先绘制完成中国卷完成图的覆盖率从90%提高到100%,准确率从99%提高到99.99%.2、我国首次独立完成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3、我国建成世界上最大种质资源库.保存种质资源数量处于世界第一,长期贮存的种子数量达到33万多份.4、科学家成功直接观察分子内部结构5、我国早期生命研究获重要成果《中国澄江化石库中发现新的后口动物门》,并将这一奇特的绝灭类群命名为古虫动物门.这是《自然》杂志近年来第6次公布舒德干等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究这一重大前沿领域的系列性科学发现,为全面,准确揭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属性和力度提供了可靠证据.6、我国创世界棉花单产三连冠2002年世界1、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被列为今年最重要的新发现.2、水稻和蚊子等基因组测序工作完成;3、发现有助于实现人体生物钟调节的新型光敏细胞;4、开发出拍摄细胞三维图像的新技术;我国1、中国科学家率先绘制出水稻基因组精细图和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图.2、浙江省农科院培育出世界上含油量最高的油菜新品系.3、北京大学医学部科学家初步揭开人类细胞衰老之谜.2003年世界1、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科学家还完成了非典病毒基因组测序.2、多国科学家相继破译人类第十四号,七号,六号和Y染色体.3、世界第一个修补大脑的芯片问世(美国).4、干细胞研究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美国科学家首次对人类胚胎干细胞完成了基因工程操作,在干细胞应用于医疗研究上前进了一大步;日本科学家用猴子胚胎干细胞成功生成血管和神经,大大拓宽了再生医疗的前景,日本科学家还首次培育出人体胚胎干细胞;法国科学家首次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出生殖细胞;澳大利亚科学家首次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出肺细胞;中国科学家首次将人类皮肤细胞与兔子卵细胞融合,培植出人类胚胎干细胞;美国科学家发现鼠的胚胎干细胞在培养皿中既能发育成精子也能发育成卵子,新发现对研究生殖细胞发育和某些不育症也许会有帮助.我国1、科学家揭示出水稻高产的分子奥秘和超级杂交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超级杂交水稻示范田平均亩产达800多公斤.2、抗击非典科研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3、发现长着4个翅膀的恐龙,为鸟类飞行起源于树栖动物,经历了一个滑翔阶段的假说提供了关键性证据.2004年世界1、韩,美科学家首次利用克隆技术获得人类胚胎干细胞;2、法艾滋病病毒抗体研究获得重要进展;3、以,美科学家研制成能够停止或暂停的分子马达.美国科学家在1978年成功地培育出能直接生产能源物质的植物新品种——“石油草”,这种植物的茎秆被割开后,就会流出白色乳状的液体,经提炼就得到石油。在利用细菌治理石油污染方面,由于石油中的不同组成成分往往需要用不同的细菌来分解,科学家就将不同细菌的基因分离出来,集中到一种细菌内,从而得到了“超级菌”。这种“超级菌”分解石油的速度比普通细菌快得多,净化石油污染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生物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不断的探索下,已经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三个星期内,我们聆听了生物技术研究所的老师们的讲座。他们把最前沿的科研告诉我们,在用到我们未学到的知识时,老师都耐心地讲解,并且尽量用打比方的形式,把很专业的知识形象化,使它们通俗易懂。在我看来,正是由于他们对自己研究领域的深刻理解才能做到这样深入浅出。他们的科研热情让我们感动。
本文标题:生物学术讲座课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1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