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金版教程】2014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争分夺冠七步走扎根《考试大纲》分析真题,把握高考命题脉络新人教版一、2013年各省高考生物试题总体分析1.2013年高考全国生物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统计表2根据2013年各省高考试卷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各省高考试题都突出了对主干、基础知识及知识间联系的综合考查,并适度关注向主干外边缘知识的延伸。题干简明、严谨,设问内容指向明确,考点分布和题型稳定,均属于考纲要求的核心知识,并严格落实考纲规定考查能力要求,考查了考生的生物学素养,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2.立足教材,突出主干,重视基础【高频主干知识】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遗传规律、伴性遗传、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血糖调节、植物生长素的特点及应用等。【次频主干知识】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DNA复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染色体变异,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神经、体液调节在稳态中的作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基因工程,克隆技术。【未考查的知识】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水和无机盐的作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大脑皮层的功能,动物的受精过程,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模拟尿糖的检测,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等。有的试题对教材内容的考查很细,如新课标Ⅱ第2题叶绿素的叙述,第3题与微生物细胞呼吸有关叙述等等。这些都将引导考生更加关注教材和培养生物科学素养,且试题较好地体现了高考的科学性、选拔性、公平性、规范性和时代性特征。3.重视能力考查,体现新课程理念3各省高考试卷都非常重视对能力的考查,如浙江、广东卷突出对综合运用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安徽卷、全国卷、新课标全国卷Ⅰ和Ⅱ、北京卷、山东卷、四川卷等突出对理解与表达能力的考查。各省主要通过实验、推理、获取和处理信息题来体现试卷的难度,对考生推理能力的考查渗透在各种题型之中,而对理解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贯穿于整个试卷中。有关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试题在各省试卷中所占比例都不少,实验题均为最具创新性的,改变了前几年只对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等单一形式的考查,出现了多种对照实验的设计、实验步骤或思路的设计、变量分析、绘制实验曲线、实验表格设计、实验结果预测、实验结果的数学模型表达、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多种考查形式。同时加强了对教材中一些实验的考查,有利于引导考生对教材实验的重视。图表资料信息题具有“起点高,落点低”和“题在书外,理在书内”的特点。试题背景材料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4.注重学科内综合与科学方法的考查每个题目都是学科内的综合,从不同的知识角度和能力要求,多方面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增大考查知识与能力的覆盖面。遗传方面常以育种为背景进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互作关系、遗传类型、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变异等的综合考查,代谢方面多进行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动物生理、渗透吸水、酶、细胞结构等的综合考查,调节方面多进行动物激素、植物激素、神经调节、免疫调节等的综合考查,生态方面多进行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的中间关系、生态系统等的综合考查,细胞生物学方面多进行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分裂、分化、克隆技术、细胞成分和结构等的综合考查,具有“旧题翻新,新题再现”和“广度收敛,深度拓展,多点综合”的命题特点。5.科学实验思想和方法考查角度新颖新课标全国卷Ⅰ第4、6、29、31、32等小题对实验方法、实验设计的原则、实验程序、影响实验因素等考查了学生科学实验探究的思想和基本方法。值得一提的是选择题6,通过一道选择题考查了实验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新课标全国卷Ⅰ还有31题(2)问,有效考查了学生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6.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程度较高必考题目中,考试说明要求达到“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Ⅱ)这一层次的知识点有17个,占所有必考考点数量的85%。选考内容(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要求达到这一层次的知识点也达到了67%。二、高考试题特色扫描纵观各省试题,安徽卷、福建卷、江苏卷、新课标全国Ⅰ和Ⅱ等具有较鲜明的命题特色,对2014年高三复习具有较好的启示。1.安徽卷4安徽卷的命题角度看起来较熟悉,并且突出考查生物学与生产实际的联系,但要得高分还是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一定的审题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第31题】图1是一个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家系系谱。致病基因(a)是由正常基因(A)序列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而形成的。图2显示的是A和a基因区域中某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分别提取家系中Ⅰ1、Ⅰ2和Ⅱ1的DNA,经过酶切、电泳等步骤,再用特异性探针做分子杂交,结果见图3。(1)Ⅱ2的基因型是________。(2)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为q。如果Ⅱ2与一个正常男性随机婚配,他们第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如果第一个孩子是患者,他们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________。(3)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请简要解释这种现象。①________;②________。5(4)B和b是一对等位基因。为了研究A、a与B、b的位置关系,遗传学家对若干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个体婚配的众多后代的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后代的基因型只有AaBB和AABb两种。据此,可以判断这两对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5)基因工程中限制酶的作用是识别双链DNA分子的________,并切割DNA双链。(6)根据图2和图3,可以判断分子杂交所用探针与A基因结合的位置位于________。[答案](1)AA或Aa(2)q+34(3)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不同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4)同源'基因型AaBb个体只产生Ab、aB两种类型配子,不符合自由组合规律(5)特定核苷酸序列(6)酶切位点①与②之间[解析](1)由遗传图解可知,Ⅱ1的基因型为aa,Ⅰ1与Ⅰ2均为Aa,则Ⅱ2只能为AA或Aa,前者的概率为1/3,后者的概率为Aa%=AaAA+Aa=2/3。(2)由遗传平衡公式可知,正常男性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q(1-q),AA的基因型频率为(1-q)2,则正常男性中携带者概率为:AaAA+Aa=2q(1-q)/[2q(1-q)+(1-q)2]=2q/(1+q),则Ⅱ2与该男子婚配,它们第一个孩子aa的概率为1/4×2/3×2q/(1+q)=q/3(1+q)。若第一个孩子为患者,则Ⅱ2与该正常男子一定都为Aa,则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3/4。(3)不同地区的环境不同,对群体的选择也就不同,导致不同地区的人群中,各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不同;不同地区的婚配习俗不同,则杂交方式存在差异,也会导致人群中各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有差异。(4)若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aBb与AABB杂交的后代,会有四种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事实上只出现了两种基因型,说明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后代的基因型AaBB和AABb,可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只产生Ab、aB两种类型配子,且这两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6)图2说明切割后,会产生三种不同大小的DNA片段:1.2k、0.2k、1.4k,图3中只出现了1.2k和1.4k两种片6段,说明探针只能与这两个片段结合,则结合位点应为两者共有的区段,即①与②之间。2.福建卷福建卷试题背景新颖,对考生获取信息能力要求较高,考查角度独特,特别是实验题,如选择题第4题考查减少实验误差的措施,第27题在新颖的背景下起点高但落点低,着重考查考生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第4题】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选项实验内容减少实验误差采取的措施A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多次计数取平均值B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预测实验确定浓度范围C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发病率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D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答案]B[解析]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时,多次计数取平均值,而且次数越多越接近真实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A正确;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该是找到浓度范围后,再细分浓度梯度,反复实验,找到最适合浓度,B错误;调查人群中某病的发生率,确实应该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C正确;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而且样本数量越大越准确,D正确。[试题点评]通过采取措施,减少实验误差的实验,考察了学生对减少实验误差的不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27题】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铅溶液,60天后进行检测。检测a:用下图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4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检测b: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AChE活性检测原理:AChE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7组别醋酸铅溶液浓度/g·L-1脑组织铅含量/g·gprot-1AChE活性/U·mgprot-1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s①00.181.5622.7②0.050.291.3723.1③10.571.0826.9④21.050.7636.4请回答:(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________,通过该指标可知________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2)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________,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________变化。ACh发挥效应后在________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________的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速度越________。(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________,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答案](1)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④(2)突触间隙电位乙酰胆碱酯胆碱(3)慢(4)重复训练[解析](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通过该指标可知④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2)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Ach发挥效应后在乙酰胆碱酯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胆碱的生产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速度越慢。(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重复训练,以此强化神经8元之间的联系。[试题点评]此题以实验为出发点,考查学生从题干和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但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的能力,只要认真读题和审题,在题干和表格中可以找得到相关的答案,对突触的考查十分基础,学生只要牢固掌握了,便可回答正确。此题总体难度中等,对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有一定的要求。3.江苏卷注重对核心知识考查,能将教材知识恰当地进行迁移,考查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通过图表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第28题很好考查了这方面的知识内容和能力要求,体现了新课标下对高考考查方向的新要求。【第28题】雨生红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是天然虾
本文标题:2014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争分夺冠七步走扎根《考试大纲》分析真题,把握高考命题脉络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16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