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猪场生物安全细则序:猪场的安全(财产安全,员工的生命安全(尤其用电安全),财产安全,猪的安全),无重大安全事故,在猪方面则为不发生重大疫情,如何尽量避免猪场不发生疫情,这就是猪场的生物安全问题。一、目前疾病流行的动态1.疾病发生的现状及特点一:目前,国际、国内的规模化、工厂化养殖场中,疾病的发生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感染,如伪狂犬(PR)与胸膜性肺炎(APP)、副嗜血杆菌(HPS)与胸膜性肺炎、链球菌(SS)多与副嗜血杆菌、弓形体与附红体、胸膜性肺炎与枝原体肺炎(MP)以及萎鼻(AR)、蓝耳病(PRRS)与猪瘟(HCV)等等;二是旧病未除新病又来,如猪瘟(HCV)尚未根除,蓝耳病(PRRS)、附红细胞体病、流感(ST),商品猪的呼吸疾病综合症(PRDC),仔猪的多系统衰竭(PWMS)以及园环病毒(PCV2),尤其出现猪病的变异毒株如(2007年出现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等;三是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均趋于亚临床状态。其特点是:规模越大,病原越复杂,猪龄越长,病原微生物的抗原决定簇变异越大,集约化程度越高,呼吸系统综合症就尤为突出。2.疾病的类型烈性、急性疾病——主要指口蹄疫,是国际检疫对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强制性免疫疾病之一。繁殖障碍性疾病——蓝耳病、猪瘟、乙脑、伪狂犬、细小病毒、布氏杆菌病、弓形体、猪流感等等。主要引起死胎、流产、空怀、不发情或者屡配不孕。呼吸系统疾病——胸膜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萎鼻、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等等。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仔猪的腹泻,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可见损失。如仔猪黄、白痢、红痢,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面对目前猪病流行的多元性,我们怎么办?解决的办法—生物安全二、生物安全1.什么是生物安全:是指预防临床或者亚临床疾病发生的一种畜、禽生产体系。具体说就是为减少疾病侵及动物体内、防止患病动物将病原传播于其它动物而能做到的一切事情。2.为什么要重视生物安全?高密度,规模化养殖是利润的保障;但是,也增加了发生疾病的风险,如果一旦出现生物安全问题,轻者伤筋动骨,重者是猪场的灭顶之灾。3.解决的办法:就是生物安全─IPM理论/HACCP。什么是IPM理论:IPM理论=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IPM理论在安全中的运用,将生物安全视为一个系统工程,用于指导设计生物安全的思路和理念。HACCP就是危机、分析,关键限或者管制限,关键点或者管制点。其内容就是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其运用就是从养殖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来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加以清除。4:生物安全的指导思想。控制环境病源(包括场内环境病源及控制场外病源的带入,把握好几道门),控制猪本身的体内病源(保健,驱虫),增强猪只抵抗力(免疫,饲养管理等),创造适宜的猪只生活环境。也就是围绕疫病传播的三个条件展开的,传播源,传播途径,易感猪只。5.生物安全的原则:①免疫和净化其中一种疾病,选择当前压力最大的疾病进行免疫接种,选择有效疫苗很关键,重点猪瘟,口蹄等②病毒性疾病优先的原则,如繁殖障碍病毒病,如乙脑,细小,伪狂等。总之,选择容易控制的疾病和有效控制的药物至关重要。③仔猪频繁的免疫接种是强应激,不宜作太多的疫苗。④对于细菌性疾病,主要使用广谱、高效、不易产生耐药性的药物进行保健来控制。其一,战略性的用药,控制排放毒素,控制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将可能发生的疾病后移,产前、产后、仔猪断奶转群时定期的进行加药,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其二,提前用药,控制病原早期破坏肺部以及发生和发展。其三:针对已发疾病,采取脉充式给药,迅速控制病情的发展。⑤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减少病源。○6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只抵抗力。○7合理的密度,保证空气质量等环境控制是减少疾病发生的有效方法。6.生物安全的内容:①环境控制(主要为三度,温度、湿度、空气的清新程度(包括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气,粉尘,臭味等)等)。②消毒:环境、饮水、车辆、设备、物资、人员。③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④动物保健与有效药物的选择。⑤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群抵抗力。⑥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控制。○7切断生物传播,做好灭鼠、灭蝇、灭蚊、防鸟。○8切断物资和运载工具传播病源○9淘汰与隔离(进入生产区的人员、非健康猪只等)。○10妥善处理废弃物和污染物。三:猪场生物安全的具体措施。1:环境控制环境控制是把猪养好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谁把握住猪场的温度谁就把握了猪群,养猪没的巧圈干食饱,这些都说明了环境控制的重要性。根据季节气候的差异,做好小气候环境的控制,适当调整饲养密度,加强通风,改善猪舍的空气环境。做好防暑降温、防寒保温、卫生清洁工作,使猪群生活在一个舒适、安静、干燥、卫生的环境中(温度,湿度,环境清新)猪群日龄体重(kg)适宜温度(℃)临界高温(℃)临界低温(℃)适宜湿度(%)哺乳仔猪初生当天1.535--32373060--701---3日1.5---2.032--304---7日2.0---2.530--28288---13日2.5---4.528--252314---25日4.5---7.525--23保育仔猪25--357.5---9.528---23302036--639.5---2523---2018生长、育肥猪10—16周25--6520--18271317周—出栏65--9518---172710公猪15---18251060--70妊娠空怀2710哺乳母猪18--20猪群温度是否适应还可结合猪只的行为加以判断,如打堆表明冷,热喘表明热。2:消毒消毒——意味着疾病和成本的有效控制选择有效的和合理使用消毒剂又特别关键消毒是指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产品,抑制或者杀灭病原微生物。一、带猪喷雾消毒剂/环境消毒的特别注意事项1.消毒前清洗粪便,将可移动设备移开,彻底清洁。2.消毒液严禁与抗菌剂,疫苗,维生素混合使用。3.接种活苗当天,前后一天停止消毒。4.根据圈舍、场地湿度大小来确定消毒次数、消毒液的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的长短和通风量5.轮换使用消毒剂。6.根据消毒对象有机物的有否、酸碱度和需要达到什么消毒的目的,选择有效的消毒剂。二、消毒程序或要求1、空圈消毒(无猪时):①将可移动的物品移开,彻底清洁。②用冲洗机逐一彻底冲洗。③待干后(夏秋季4-6小时、冬春季8-10小时),无金属设备者可用烧碱2%-3%的浓度浇泼,有金属设备可用复合酚1∶200-250浸渍8―12小时后,再冲洗。④待干后,用氯制剂或者其它消毒药物再行消毒。猪2--7天后才转入(有条件的最好7天后)。⑤有条件的,产房与保育舍可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进行薰蒸,每立方用福尔马林30毫升,高锰酸钾15克。薰蒸务必密闭12小时以上,然后务必敞开48-72小时。同时在施放时注意人员防护。2、猪舍及带猪消毒:①生产区的每栋猪舍门口(特别是产房)必须设立消毒池,人员进出须脚踏消毒池,并按规定按期更换消毒水。○2圈舍内猪粪每天及时清扫,保持猪舍清洁卫生。○3每周进行两次大消毒,由各车间在星期二及星期五进行。○4带猪消毒应选择无刺激性或者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季氨盐等,轮换使用。3、公共场地及生活区域消毒:①每周进行两次,由生产保障组在星期二及星期五进行。②选择环境消毒剂如季氨盐,复合酚,卤素类等,轮换使用。4、车辆消毒:①外来车辆必须在场外经严格冲洗消毒后才能进入生活管理区和靠近装猪台,严禁任何车辆进入生产区。②猪场大门及售猪处入场口必须设立车辆消毒池,并装有喷洒消毒设施。车辆四轮必须经过消毒池消毒。5、人员消毒:○1出于猪场生物安全,原则上谢绝参观,特别是猪场生产区,凡入场者必须经相关管理人员同意后方可入场。○2进场人员严禁从场外带入偶蹄肉类及其制品。其它个人携带物品经消毒方可携带进入生活区。○3进场人员经生活区消毒通道紫外线消毒10分钟,脚踏消毒池并喷雾消毒后才可进入生活区。○3任何非本场工作人员在进入猪场生产区以前原则上应完成的96小时隔离期。○4凡进入生产区的任何非本场工作人员必须在更衣室沐浴、更衣(换场内衣服或一次性参观服装)、换场内鞋(除眼镜外,其它任何物品不得带入生产区),经紫外线消毒10分钟,脚踏消毒池并喷雾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并按规定的参观路线进行。○5休假的本场员工在离场休息到第3天晚上必须回到猪场并在管理人员处报道,到场后立即洗澡并换生活区服装和第二天晚上分别洗澡1次(使用生活区洗澡间),第4天在场内休息隔离1天,第5天进入生产区上班。新进人员到场后立即洗澡并换生活区服装和第二天晚上、第三天晚上分别洗澡1次(使用生活区洗澡间),第四天才能进入生产区上班,新进人员和生产区住宿人员在隔离期间也必须住隔离房(隔离房应安装紫外线灯,根据使用情况照射消毒),生产区住宿人员所带物品必须经过紫外线照射12小时以上才可带入生产区。○6休假或者离开生活区的本场员工再次进入生产区之前尽可能避免接触包括活猪在内的敏感污染物,若发生过接触,则应该执行自接触之时刻起计的96小时隔离期。○7本场生产区员工在更衣室每人专有2个柜位,一个放生产区专有服装,一个放生活区专有服装,不得交叉摆放,在更衣室换相应的工作服装,生活区必须穿生活区专有服装,生产区必须穿生产区专有服装,不得交叉。而且生产区衣服不得带出生产区。每个衣柜门应打开,人不在的时侯应将紫外线灯随时打开,给衣物等消毒。○8任何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脚踏加有消毒水的消毒池,并经喷雾消毒后进入猪场生产区。○9生产人员不得互相“串舍”。○10任何进入猪场管辖范围以内的人员必须遵守和执行场区内的其他相关防疫制度。6、饮水消毒:1.根据增加的容量而增加消毒剂的使用量。①.饮水消毒的必要性;大肠杆菌发病率明显减少,腹泻发生率明显减少;降低各种病原感染,减少发病率提高生产性能。②.适合用于饮水消毒的消毒剂;氯制剂:漂白粉、二/三氯异氰尿酸钠、二氧化氯过氧化物:过氧乙酸碘伏:第一二三代碘伏均可;③.氯制剂:用于饮水消毒剂的方法范围在1-3ppm之间,不超过5ppm,加氯后经一定消毒时间(15-30分钟),水中维持的总氯量在0.5-1pmm(国家标准)。2.同时应注意饮水中的砷、汞、硫化物和其它盐类物质。三、常用的消毒药品种类产品效果特点农场使用及热点醛戊二醛,甲醛高效抗有机物干扰,杀菌慢,用量大,毒性大淘汰强酸/强碱烧碱高效腐蚀性强无动物时环境消毒氧化剂过氧乙酸高效抗有机物干扰,腐蚀性强,不稳定向稳定性,减少腐蚀性方向研究发展卤素类氯制剂高效抗有机物干扰大,饮水消毒碘制剂中效抗有机物干扰大,杀菌快,低刺激向改变受有机物干扰方向研究发展酚制剂复合酚中效抗有机物干扰,用量大,副作无动物时环境消毒用大,刺激大表面活性剂季铵盐低效抗有机物干扰,杀菌快,用量小,低刺激,安全研究方向:复方或提高活性3.2.推荐消毒剂带动物喷雾季铵盐/第三代碘伏场地冲洗消毒有动物:季铵盐/第三代碘伏无动物:复合酚/过氧乙酸/季铵盐/第三代碘伏手术器械浸泡消毒季铵盐/戊二醛养殖设备喷洒消毒季铵盐/第三代碘伏脚踏池消毒烧碱/季铵盐车辆消毒季铵盐熏蒸消毒醛制剂人员消毒季铵盐/碘伏(一二三代均可)饮水消毒二三氯异氰尿酸钠/碘伏/过氧化物3:免疫猪场免疫程序略。免疫接种工作是预防疫病、降低成本的重要方法之一,猪场应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疫苗的性质、气候条件、猪群的健康情况及其他因素决定本场使用疫苗的种类,必须有完整的计划,综合考虑母猪母源抗体、猪只发病日龄、发病季节等因素,制定出完整的免疫程序,根据本场的具体情况,以周或月为单位进行计划免疫,实行规范化作业。执行过程中应定期采取监测各种疫病(特别是猪瘟,口蹄)抗体的消长情况,及时调整免疫程序。根据周围疫病发生情况,适当增加免疫种类,以确保免疫效果。其他的管理措施也要跟上,选择有效的疫苗是关键、运输、保存、生产批号、使用剂量都要及时记录,保证将有效的疫苗注射到猪体,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定期采血检验,除日常详细记录整个猪群的基本情况,出现可疑病例及时送病料检验外,每年应在猪群中(特别是后备猪、育成猪、断奶母猪及仔猪)按一定比例采血进行各种疫病的监测普查工作,并定期进行粪便寄生虫卵检查,同时做好资料
本文标题:生物安全细则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1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