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强化机制 激活动力 立体式推进农村干部队伍建设
强化管理机制激活发展动力东光县农村干部“立体化、规范式”管理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农村“两委”干部队伍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作为村级组织的“领头雁”,其素质的高低、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近年来,东光县在推进农村党的基层基础工作中,注重强化机制,狠抓源头活水,着力破解村级干部“人才断层”、“结构不优”、“能力不强”、“活力不足”等突出问题,逐步构建起推进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新格局,充分调动了农村干部抓工作、抓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助推了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强化培育培养机制,既抓在职提升,更抓人才储备,确保村级干部队伍后继有人。针对村级干部综合素质偏低、结构老化断层、后继无人可选等严峻形势,坚持把培育培养、历练锻炼作为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切实解决了农村干部队伍“源头无水”问题。一是狠抓教育培训。为有效解决村官“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东光县探索创办了“村官论坛”,明确把村级干部、特别是在职党组织书记纳入培训范围,每年至少开展2次以上大规模集中培训研讨活动,并作为日常考评重点内容。在培训方式上,注重管用实用,直接把专家请到村头实地指导辅导;在培训内容上,既突出村党组织书记岗位要求,强化其政治理论素养、党性党纪观念教育,更突出农村工作特点,强化其领导方法、经济知识、社会管理创新等全方位提升。仅今年上半年,先后5次聘请中央、及省市委党校教授面对面培训;组织57名村党组织书记赴北京参观,现场接受专家的“洗脑”“补脑”;有组织赴外学习考察382人次,由农业局、科技局、畜牧局等专家专门为村干部进行集中辅导。二是注重结对帮带。针对部分村党组织书记任职时间短、实践经验少、工作打不开局面等实际情况,结合“双向帮扶”活动,明确县直帮扶单位分管领导每月至少入村3次以上,参与重大事项决策与实施,用科级领导干部的言传身教,帮带村党组织书记成长、成熟。特别是针对村级党组织作用不明显、领导班子不团结、难点热点问题突出的21个后进村,实施集中帮扶,专门成立帮扶领导小组,从县直部门中抽调45名科级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对后进村集中开展帮扶工作,驻村解难题、抓党建,截止目前,21个后进村全部实现转化。三是打造梯次后备。大力实施村级后备干部梯次培养计划,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多渠道、宽领域育人计划”。一方面,注重在产业链上和能人堆里选后备,对综合素质较好、品质威信较高、短期能够成熟的产业带头人或致富兴业的能人,实施重点培养,着力打造一批“立即能接班”的后备军;另一方面,注重在返乡大学生和转业军人中选后备,对返乡初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择优定向培养,分期分批组织进行“学历+实践”能力教育,着力建设一支3—6年后“隔届能当选”的御林军。目前,全县已储备村级梯次后备干部496人,平均年龄结构31.6岁。四是严把入党关口。突出解决农村党员“后源”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大力创建“双推一定两票决”公选党员品牌,由党员、村民代表“双推”入党培养对象,由党支部“一定”积极分子,由全体党员“票决”接收预备党员或通过预备党员转正,规范工作程序,扩大基层民主,有效解决了农村青年入党意识不强、经济能人入党不畅等问题。今年以来,共新发展农村党员362人,全县无三年以上不发展党员问题,7个村解决了没有35岁以下年轻党员问题。强化考核管理机制,定标准考绩效,看目标定去留,畅通干部出口确保干事成事。针对以往村级干部有任期、没目标,有考核、没标准,特别是对实绩突出的激励跟不上,对混事无为的制约没抓手,村官能上不好下的问题,我们尝试将公务员年度绩效考评应用于村“两委”干部考核管理,并向前延伸实行村党组织书记试用期制,向后延伸实行任期目标考核制,“三位一体”考核管理干部,定标用人,兑标留人,有效保证了村级干部责权一致、在职负责、在岗干事。一是实行任期目标考评。乡镇党委在换届之初就根据各村发展潜力和需求制定新当选“两委”班子任期目标,竞选者围绕任期目标进行公开承诺,党员和群众根据任期目标推选能人,当选后由乡镇党委按照村级绩效考评办法对其任期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作为干部调整和换届选任的重要依据。为强化责任追究,特别规定了年度绩效考评中民主测评满意率在50%以下或不称职率达到30%等情形,将给予停止工作3个月待岗培训或解除(终止)职务。第八次“两委”换届时,全县有13名村“两委”主要领导因任期目标完成不好未能实现连任。二是实施年度绩效考评。推进公务员绩效考评向农村延伸,采取工作实绩和民主测评两个百分考核的办法,打造用两把“标尺”量干部的村级考评体系。其中工作实绩考评包含经济发展、民生项目和信访稳定三个方面,重点衡量村干部能力和作为;民主测评由乡镇干部和村民代表根据“两委”主要领导述职情况进行评价打分,重点检验村干部的公认度。在强化结果运用上,坚持考评结果与个人工资挂钩,以考评定奖惩、定去留,明确了工作标准,拉开了工资差距。以2010年为例,全县村干部工资最高为13000多元,最低为7000多元;9个乡镇年终共拿出17万元对在招商引资、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工作突出的村干部给予了特殊贡献奖;并对两年评定为“一般”和当年评定为“较差”的7个村级班子进行了诫勉谈话,对11名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调整,对6名村委会主任亮了黄牌;较好地解决了村干部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不统一,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干部思富思进、努力干事成事的创业激情。三是探索研究退出机制。县委坚持有为就有位、无为即无位的原则,探索尝试农村干部退出机制。对连续两年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得分列末位,或连续两年民主评议“不称职”票达三分之一以上的,原则上予以免职;实行体面退职制。对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自感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的,可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提前退出现职干部队伍;实行特别处置制。对工作表现差、错误严重、情节恶劣、群众反映强烈或因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村干部,将依据实际情况根据有关纪律规定予以处置并离开现职岗位。到目前,该镇到龄退职人员6名、主动退职2名、劝退20名、因受处理离职2名。强化激励保障机制,政治上给待遇,经济上给保障,解决后顾之忧确保激情做事。针对村级干部岗位吸引力不强、能人不愿干、能人留不住问题,我们坚持政治上培养、工作上激励、经济上保障、生活上关心,积极创造一切条件解除农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成就感。一是选树典型激励。结合村级绩效和三年任期目标考评,在全市开展“富民书记”和“优秀书记”评选活动,并组建“富民书记共建会”,建立“富民书记绿色通道”。市财政每年列资2万元,用于富民书记赴外考察、工作交流经费,提高“富民书记”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激发带头干事活力,进而打造村级带头人精英队伍,以此牵动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能力提升。二是职务上挂培养。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特别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给予上挂乡镇党委委员和市委、市人大、市政协常委职务,切实提高政治待遇,增强参政议政能力。目前,先后选拔5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上挂乡镇任党委委员,2名特别优秀的党组织书记上挂为乡镇党委副书记,1名上挂为市人大常委,开创了村级干部为实现政治抱负、展示个人能力而奋力工作的良好局面。三是经济待遇保障。积极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政策,对连续在农村三职干部岗位任满20年的,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每年市财政补助每人1200元生活费;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党组织书记给予参照公务员科员档次核定工资,并由市财政承担70%缴纳养老保险;每年对致富带头作用突出的村级干部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元。在此基础上,根据上级新出台的政策,正在着手大幅度提高村干部待遇。四是创业政策扶持。市财政每年列资1000万元,采取镇村税收分层等措施,对带头创业的村级干部实施政策性补贴,以奖代投、以奖代补,激励干部带头干事业、兴家业、办企业,通过一系列“真金白银”的补贴补助和全方位激励奖励,既解决了发展资金投入不足问题,更调动了基层干部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富能人,留能人,能人安心富农民。
本文标题:强化机制 激活动力 立体式推进农村干部队伍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398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