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育学复习1、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通常指的是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自身特点,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2、学校教育与广义教育相比,有专门化和制度化的特点。专门化:具有专门的教育机构、专门的教职人员和学生;制度化:表现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的体制以及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课程的设置以及各类课程之间的关系等,都有严格的制度规定和约束,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应该有预先的计划。3、教育的三大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4、教育的本质: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内在性、普遍性、稳定性、独特性的特点。5、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目的性。6、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7、原始社会教育特征:非独立性、无阶级性、原始性。8、古代社会教育特征:出现了古代学校、具有阶级性、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9、现代社会教育特征:公共性、民主性、生产性、未来性、国际性、终身性。10、教育的功能:(1)个体功能:教育的育人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个体谋生功能和个体享用功能。(2)社会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3)负向功能1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儒家《论语》、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它成书于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要早三百多年。1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写了《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教育学专著。法国思想家卢梭《爱弥儿》、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及“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13、教育学的多样化阶段:(1)实用教育学: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德国教育家拉伊《实验教育学》(2)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4、教育的理论深化阶段:美国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美国布鲁纳《教育过程》苏联赞可夫《教学与发展》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联合国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15、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心理发展两个方面:16、影响人发展的因素:(1)遗传(2)环境:环境对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也做出一定限制;环境对人作用的大小与环境本身的性质、变化相关,也与个体发展水平相关;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有积极、消极之分;环境作用有局限性;(3)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2、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3、高度的组织性。制约教育主导作用发挥的条件:1、受教育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2、教育的自身状况3、家庭环境的效应4、社会发展状况(4)主观能动性: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青少年儿童的发展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内因。主观能动性的表现:1、主体通过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接受客观事物的影响,从而获得主体自身的发展2、主体按照自己的认识、经验以及需要、兴趣来对客观事物做出反映,并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向,自觉地、有目的地开展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活动。17、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的特性。(1)自上而下法则(头尾法则)自中心向边缘法则(近远法则)18、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阶段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中由质变引起的阶段性特性。19、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不均衡性是指个体发展具有的非等速、非直线的特性。20、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发展之间的差别性。21、教育、劳动者与经济发展:(1)教育是人的劳动能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与形态(3)教育有助于规范劳动者的劳动行为(4)教育的发展有助于劳动力配置结构的改善22、教育、科技与经济发展(1)教育是科技继承和传递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2)教育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3)教育是科学从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重要途径23、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制约:(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经济发展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24、教育对政治发展的作用:(1)教育通过培养大量的政治人才,为政治发展服务(2)教育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手段(3)教育可为政治稳定或变革制造所需的舆论(4)教育有利于民主政治建设25、政治发展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制约着教育权和受教育权(2)政治体制影响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3)政治制约着教育管理体制(4)政治意识形态制约着教育思想的发展26、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1)教育的文化保存与传递功能(2)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4)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27、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制约:(1)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2)文化积淀直接影响教育内容(3)文化观念影响着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形成(4)文化传统影响着教育策略的选择28、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1)教育要完成对人的培养,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不平衡性29、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教育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总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30、教育目的的包含四个层次:(1)最高教育目的(2)培养目标(3)课程目标(4)教学目标31、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1)社会依据:教育目的的确立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还要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要。(2)人的依据:教育目的的确立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3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2)内在目的论和外在目的论(3)“教育准备生活说”与“教育适应生活说”3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是我国教育理论依据。34、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2)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3)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35、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36、素质教育:含义: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教育。特性:(1)基础性和基本性(2)全体性和全面性(2)本体性和主体性(4)持续性和终身性内容:(1)生理素质教育(2)心理品质教育(3)文化素养教育37、中国近代的学制:我国第一个学制:1903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成为中国近代学制的开始。以日本学制为蓝本。1922年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了壬戌学制,该学制类似美国的“六三三”学制。38、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1)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2)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综合化。(3)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4)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构建了终身教育体系。39、教师的产生和发展:(1)非专业化阶段(2)专门化阶段(3)专业化阶段40、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1)专业地位(2)经济地位(3)政治地位(4)职业声望41、教师职业的特点:(1)示范性(2)创造性(3)复杂性(4)长效性42、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知识:(1)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2)全面的教育科学知识(2)丰富的实践性知识(4)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能:(1)教学能力(2)细致观察学生,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交往能力(5)自我反思与教育研究能力(6)课程开发与建设能力专业道德专业情意:(1)专业理想(2)专业情操(3)专业性向(4)专业自我4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教师专业发展学校(2)校本培训(3)自我反思(4)教师行动研究44、学生的本质属性:(1)独特性(2)生成性(3)自主性(4)整体性45、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1)民主平等(2)理解宽容(3)互尊互信(4)和谐合作46、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47、课程是在学校培养目标的规范下有计划开设的学科与活动以及学校环境中对学生起着影响的因素。48、课程的类型:(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4)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5)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49、课程编制:1918年,美国课程理论家搏比特出版了第一本专门探讨课程的书《课程》。1949年,美国课程专家拉尔夫·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们称他为“现代课程之父”。50、课程内容的层次:从宏观到微观有三个基本的层次。(1)课程计划(2)课程标准(3)教材51、当前教育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2、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53、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54、教学的界定: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双边教育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个性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55、相关概念辨析:(1)教学和教育:教学与教育既有区别,也相互联系,两者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2)教学与智育: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活动,它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56、教学的任务:(1)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3)发展学生的体力、智力与能力(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57、教学的地位:教学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58、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3)理解教材(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6)检查效果59、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规律(2)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3)掌握知识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规律(4)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60、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课本269页重在理解)(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巩固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61、现代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型教学)6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1)演示法(2)参观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1)练习法(2)实验法(3)实习作业法63、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辅助的教学组织形式:(1)个别指导(2)分组教学(3)现场教学复式教学:班级授课制的一种特殊形式64、课的类型:根据课所承担任务的多少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6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教学效果的检查与评定等。66、备课:含义:备课就是教师为上课或组织具体的教学活动而做的准备与计划安排工作。类型:(1)根据备课主体,可分为个体备课和集体备课(2)根据备课涉及内容的范围,可分为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3)根据备课形式,可分为显性备课和隐性备课。内容:(1)钻研教学材料(2)全面、深入了解学生(3)设计教学方法教案的编写67、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特点:(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积极性高(5)教学组织严密68、现代教学新观念:(1)教学不只是课程
本文标题:2016教育学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48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