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2015学前游戏论作业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学前游戏论》课程作业答案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论一、名词解释游戏:荷兰学者胡伊青加把游戏定义为:游戏是在某一固定时空中进行的自愿活动或事业,依照自觉接受并完全遵从的规则,有其自身的目标,并伴以紧张、愉悦的感受和“有别于”“平常生活”的意识。游戏精神:游戏精神不是指从事游戏的人的心境或精神状况。而是指游戏做为一个自律自足的统一体,其本身体现着意义,它将游戏者卷入其中,使它充满了它的精神。包括自由的精神、体验的精神、对话的精神和和谐的精神。二、辨析题(请判断以下儿童行为是否是游戏)1、明明在数学区里,拿起卡片,对应卡片上的数字夹夹子,夹好之后立起来,数字小人就可以站好了,他看起来对自己的本领很自豪。(是)2、今天莉莉选择的是玩橡皮泥,老师请她做一个小胖猪试试,并为她提供了范例,莉莉就努力做起来。(否)3、浩浩早上一到幼儿园就拉上他的好朋友袁帅进了建构区,两个人插了一把机关枪、一把手枪,接着就对着打起来,一边嘟嘟地开着枪,一边炫耀着自己的枪最厉害。(是)三、简答题1、游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游戏的基本特征:1、积极的情绪体验。2、内在动机。3、自主性。4、特殊的真实与想象5、重过程、轻结果。6、内在规则与秩序2、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一)游戏与儿童身体发展1、游戏能促进儿童身体生长发育2、游戏能促进儿童肢体动作和运动力能力的发展(二)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1、游戏能促进儿童感官的发展2、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3、游戏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4、游戏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三)游戏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1、游戏有助于儿童良好自我意识的发展。2、游戏有助于儿童学习交往规则,掌握交往技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3、游戏有助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四)游戏与儿童情绪情感发展1、游戏可以是儿童有更多积极的情绪情感2、游戏可以帮助儿童消极情绪的转移与宣泄(五)游戏与儿童的人格发展第二章游戏的理论流派一、名词解释生活预备说:生活预备说是关于游戏的一种生物效用观,是由德国学者格鲁斯提出来的他指出动物具有生来不成熟的本能,在实际需要它们之前必须通过游戏加以练习。游戏是一种练习本能的普遍冲动,它与模仿——另一种普遍的本能——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游戏中通过模仿使成年生活所必须具备的、以本能为基础的能力得到锻炼,使之趋于完善。所以,游戏就是学习或练习,就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这种学说虽然过分依赖“本能”的概念,把动物的游戏与人类的游戏等量齐观有其局限性,但是它从生物发展的角度指出了儿童游戏的价值。同化:皮亚杰认为,从认知的本质来看,游戏的特征是“同化”超过了“顺应”。同化,从生物学的意义上来说,意味着“接纳”和“整合”。就是主体用自己已有的动作图式或认知结构去合并或整合外部事物,从而加强和丰富自己的动作图式或认知结构。顺应: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二、连线题(请将下列游戏理论及其代表人物用画线的方式进行匹配)剩余精力说霍尔生长说阿普利登生活预备说拉察鲁斯复演说格鲁斯松弛说伯莱因觉醒说席勒权能-效果说维果茨基同化说怀特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皮亚杰三、简答题1、简述皮亚杰的游戏理论。答: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一个详尽的儿童智力发展理论,他指出,儿童参与与其认知发展水平相符合的游戏,即游戏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巩固和练习。其主要观点有:(1)游戏的认知基础是适应。适应需要两个互补的过程的平衡,即同化和顺应的平衡。同化是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而顺应就是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游戏是同化超过了顺应时发生的。(2)他把儿童的游戏也划分为与认知发展相适应的阶段:实践性游戏(机能游戏2岁前)对应的是认知的感觉运动阶段;象征性游戏(2-7)对应的是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规则性游戏(7-12)对应的是具体运算阶段。所以,儿童在游戏中虽不能学习新的技能,但可以练习和巩固新近获得的技能。(3)同时,皮亚杰也指出了儿童的游戏能够帮助儿童解决情感冲突,实现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欲望。这主要表现在象征性扮演游戏当中,他看到了游戏对儿童情感的作用。这方面精神分析学派有更深入的分析。评价:皮亚杰的游戏理论,看到了游戏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游戏是儿童的自我表达。但游戏与认知被认为是一种单向关系,游戏仅仅是智慧(认知)的练习与巩固,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维果茨基继他之后,指出了游戏对认知的促进作用。2、简述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答:维果茨基关于儿童游戏的研究是在皮亚杰游戏研究的基础上来提出的,它认同皮亚杰所指出的儿童游戏的重要作用是认知发展,但同时又与皮亚杰不同,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游戏观。其主要观点有:首先,游戏的发生。维果茨基认为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超出儿童实际能力的、不能立即实现的愿望的时候,就发生了游戏。所以他主张,3随以后,儿童才开始有了真正的游戏,3岁之前的幼儿典型的行为方式是“立即满足”。其次,游戏活动的特点。他与皮亚杰都非常关注儿童的象征性游戏,但又与皮亚杰不同,皮亚杰特别关注儿童象征性游戏中的以人代人,而忽视了以物代物。但维果茨基更强调儿童象征性游戏中的以物代物,可以促进游戏以符号的使用为标志的表征思维机能的发展。可以帮助幼儿词作为一个“符号”而不是一个具体的事物来掌握。最后,游戏能够促进幼儿意志行动的发展。维果茨基认为,游戏可以促进儿童以意志行动为特征的随意机能的发展。因为扮演角色的游戏要求幼儿学会把“真实的自我”和一个“虚构的自我”——即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该角色的行为规则——联系起来,这种角色扮演活动有助于儿童意志行动的发展。最终,维果茨基从游戏的发展价值的分析中得出结论:游戏可以创造学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即游戏能够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如皮亚杰所说的游戏只是巩固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评价: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被人们重新认识和肯定,尤其是他提出的游戏创造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具有积极的、建设性的意义,是对皮亚杰理论的补充和发展。同时,他也提出了游戏是学前阶段的主导活动,对幼儿园实际教学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他的同事和学生得以将他的理论扩充和丰富。但是由于“最近发展区”无法和很难把握,所以运用中也受到限制。3、简述弗洛伊德的游戏理论。答:答:弗洛伊德,奥地利医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游戏理论也被称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他的游戏观主要有以下几点:1、他的游戏理论与他的人格构成学说有密切的关系。他认为人格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即“伊特”、“自我”和“超我”。“伊特”是人与生俱来的欲望和原始的生物内驱力,它们不受约束只受“唯乐原则”的支配,而“自我”和“超我”则是要求人接受社会的制约与教导,克服“伊特”的冲动,他们之间的矛盾要达到协调,即人格的完善发展,必须借助于假想的游戏。2、游戏对于儿童人格的正常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童年期,游戏可以帮助儿童释放因内驱力受社会压制而产生的紧张与压力,帮助儿童处理适应不良的经验,因而具有“治疗”的作用。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儿童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可以在游戏的想象中得到满足。3、游戏的对立面不是“严肃的工作”,而是“现实生活”。游戏能够满足儿童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为表现受压抑的、不能为社会所允许接受的冲动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场所,也为儿童战胜“现实”,从被动的“牺牲品”转变为对情景或事件的积极主动的“掌握者”提供了途径。评价:弗洛伊德本人关于游戏的论述虽然在他的著作中只占据很小的篇幅,但是却奠定了精神分析学派关于儿童游戏的看法的基调。他的思想的影响也是非常广泛的,从理论上看,可以说,20世纪以来的游戏理论很少没有收到他的思想游戏在影响的。从实践上看,游戏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发展成为专门的游戏治疗技术,以直接可以追溯到他的影响。但他的理论对于游戏的原因的解释过于主观臆测、穿凿附会,把研究者自己的思想强加给游戏者。四、分析应用题请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分析“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现象。答:在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游戏有了关键性的变化,即象征性游戏发展起来了,这种游戏是儿童游戏的典型形式,也是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时期的游戏特征。如在儿童驾着木棍当马骑的这个象征游戏中,木棍就是信号物,马及骑马的景象就是被信号化之物。在象征性游戏的表征结构中,同化超过了顺应而占优势,这在被信号化的图示中,信号物与被信号化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信号物本身都有所体现。维果茨基指出,游戏在儿童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在游戏中,儿童的表现总是超过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日常的行为表现,他似乎在试图超越他现有的水平。如儿童棍子当马骑,他们明知觉到是棍子,但他却把它想象成为“马”,棍子帮助他把“马”这个词与真正的马分离开来。这说明游戏使思维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进行了符号抽象思维的锻炼。第三章幼儿游戏的分类及发展一、名词解释象征性游戏:儿童喜欢模仿同伴或者成人的行为,而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尤其是再造想象占优势。象征性游戏是儿童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并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形式。本体性游戏:是指儿童不是按照成人意愿游戏或者受外界强加因素的影响而游戏,而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发、自愿、主动地进行的活动。工具性游戏:是指可以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手段或工具的游戏,教师把教育的目标、内容融于游戏中,使儿童在玩中学习,以更好地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二、简答题1、皮亚杰从儿童认知发展角度对儿童游戏的分类是怎样的?答:1.感觉运动游戏2.象征性游戏3.结构性游戏4.规则游戏2、按照儿童游戏的社会性水平分类儿童游戏可分为哪几类?答:1.无所事事的行为或偶然的行为2.旁观行为3.单独游戏4.平行游戏5.联合游戏6.合作游戏3、我国传统的儿童游戏分类是怎样的?答:首先,根据功能游戏规则的内隐或外显,分为创造性和规则性游戏。其次,根据游戏形式和内容的差异,创造性游戏分为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而规则性游戏分为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三、应用题列举本体性游戏和工具性游戏各5个,并分析其特点,说明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答:本体性游戏:角色游戏(老鹰抓小鸡、好警察)、结构游戏(积木)、表演游戏(拔萝卜)、自由游戏(魔法水)工具性游戏:智力游戏(送球宝宝回家)、音乐游戏(洗衣机、碰一碰)、体育游戏(趣味接力赛、吹乒乓球)本体性游戏是指儿童不是按照成人意愿游戏或者受外界强加因素的影响而游戏,而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发、自愿、主动地进行的活动。其特点是儿童是游戏的主人,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儿童可以自主选择游戏的材料、游戏的内容、游戏的角色,自己解决游戏中的问题上,按照自己的方式游戏,自己主动控制游戏活动进程,在自主、自愿的游戏活动中获得身心的快乐和满足。工具性游戏是指可以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手段或工具的游戏,教师把教育的目标、内容融于游戏中,使儿童在玩中学习,以更好地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其特点是常常包含着丰富的认知成分,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这类游戏需要教师灵活指导,并以观察者、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出现在儿童游戏中。第四章影响幼儿游戏的因素一、名词解释玩具:是儿童游戏的“专门工具”。通常我们把成人专门为儿童制作的、供儿童游戏之用的物品称为“玩具”,以区别于自然的、非专门制作的“游戏材料”。“模拟物”和“象征物”是玩具的基本特性。二、简答题1、影响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因素有哪些?答:一、亲子关系的影响二、家庭结构的影响三、师幼关系的影响四、同伙关系的影响五、电视及电脑的影响六、幼儿园课程对学前游戏的影响2、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有哪些?答:在儿童丰富的游戏中,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从总体上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方面:(1)儿童主观因素对游戏的影响。研究和观察表明,每个孩子的年龄、性别、个性、特点不同,因此他们的游戏具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如游戏中女孩比较愿意选择安静的假装游戏,而男孩比较愿意选择运动量大的竞争性游戏,选择玩具也有这个倾
本文标题:2015学前游戏论作业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53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