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016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考场班级姓名座号――――――――――――――密――封――线――内――不――答--题――――――――――――――2016年下学期白箬中学生物期中考试制卷人:龙香平审题人:周红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的选项,请将它选出并填入表格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下列哪种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A.鱼B.蝙蝠C.螃蟹D.乌龟2.鲫鱼的鳃盖和口相互交替的张开与紧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吞咽食物入肠消化B.吞咽空气至肺部交换气体C.让水流过鳃,进行气体交换D.调节身体的比重3.下列不是软体动物的是()A.蜗牛B.水蛭C.河蚌D.乌贼4.鸟类气囊的作用()①产生热量②散失热量,降低温度③辅助呼吸④减轻身体的比重⑤帮助消化⑥进行气体交换()A.①②③B.②③④C.④⑤⑥D.①③⑤5.家鸽身上与飞行生活适应的最发达的肌肉是()A.翼上的肌肉B.躯干部的肌肉C.腿部的肌肉D.胸部的肌肉6.家兔的四肢上可以使运动更加灵活的结构是()A.肌肉B.骨骼C.关节D.皮肤7.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刚出生的野雁就会追随母亲B.鸡孵蛋C.鹦鹉背单词D.蛇冬眠8.家兔适于草食生活的特点中,不正确的是()A.盲肠发达B.臼齿发达C.犬齿发达D.门齿发达9、水果腐烂的时候会发出淡淡的酒味,是由()A、酵母菌引起的B、乳酸菌引起的C、霉菌引起的D、醋酸杆菌引起的10.动物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A.动物是食物的唯一来源B.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动物能固定二氧化碳D.动物能释放氧气11水螅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A.由肛门排出B.由口排出C.由胞肛排出D.由细胞膜排出12、下列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中,哪项不是属于适于寄生生活的()A.身体呈圆柱形B.体表有角质层C.生殖器官发达D.消化管结构简单13.在无脊椎动物中,昆虫分布范围最广泛,活动范围最大,其主要原因是()A.体表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外骨骼B.具有翅C.具有三对足,尤其是跳跃足D.头部长有多种感觉器官14.体表有外骨骼的是()A.蛔虫B.蜘蛛C.蜗牛D.蚯蚓15.下列各项叙述中,仅是哺乳动物具有的特点是()A.心脏分四个腔,用肺呼吸B.体温恒定C.能以草为食,可消化草纤维D.胎生、哺乳,牙齿出现分化16.蚯蚓生活在什么环境中()A.清澈、缓流、富含有机质的江河中B.浑浊、急流、富含有机质的江河中C.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D.干燥、疏松的河沙中17.骨骼肌在运动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A.支点作用B.动力作用C.杠杆作用D.调节控制作用18.一只刚刚失去幼崽的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失去妈妈的小狗崽,“母子情深”宛如一家。对猫的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学习行为③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19.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A.找到食物B.逃避敌害C.找到配偶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20.狒狒群中有首领、有分工。这是下列哪种行为的主要特征()A.繁殖行为B.社会行为C.捕食行为D.先天性行为21.下列不属于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的是()A.蜜蜂舞蹈动作B.孔雀开屏C.乌贼受威胁释放墨D.人类的表情22.有一种名为鬼针草的植物,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粘上一些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A.毁坏了鬼针草B.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果实C.人对鬼针草不会产生作用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23.芽孢是细菌的()A.休眠体B.后代C.生殖细胞D.分泌物24.夏天,引起食品和衣物上发霉和长毛的是()A.霉菌B.酵母菌C.病毒D.细菌25.下列动物体温比较恒定的一组是:()A.蛇和麻雀B.狼和家鸽C.鲸和鲫鱼D.虎和青蛙二、识图填空:(每空1分,共32分)26.右下图是蝗虫的外部形态图。据图回答:(1)它的身体分为[一]、[二]、[三]。(2)生活在绿草丛中的蝗虫,它的体色通常是色,这对蝗虫的生活意义是。(3)体表的外骨骼的作用有。(4)蝗虫共有对足,其中适于跳跃的是发达的[]。(5)蝗虫的翅共对,是它的器官。27.请在图中标出关节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1)是(2)是能(3)是(4)是,能(5)是,内有,可。28、右图为细菌结构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共5分)⑴图中A是。⑵F是,它使细菌能够。⑶字母所代表的结构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菌细胞。⑷与植物细胞相比,该细菌的结构中没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29.右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7分)(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进入瓶内。A、B两瓶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中瓶是对照组。(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A.瓶子的大小B.细菌的有无C.肉汤的多少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3)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是否要经过重复多次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A.巴氏消毒法B.腌制法C.脱水法三、探究题(每空1分,共18分)30、(7分)暑假的一个星期三,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小明买了爸爸和妈妈喜欢的桃子、梨等水果,并洗好装在干净的塑料袋里,放在厨柜里,准备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上海边玩的时候吃,没想到周末拿出来一看,好多水果都烂了,还散发出一股酒味。请分析回答:⑴请你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帮助小明分析一下造成水果腐烂的原因是什么?(2分)⑵下图中能使腐烂的水果散发出酒味的微生物是()图4⑶腐烂的水果往往散发出酒味的主要原因是()A、水果中含有酒精,腐烂后酒精流了出来B、有人不小心将酒精洒在了水果上C.细菌吃了水果,死亡后变成了酒精D.酵母菌使水果发酵,将水果中的成分转化成酒精⑷小明若想使水果保存较长的时间不腐烂,比较好的方法是()A.放入冰箱中B.用保鲜膜包好并放入冰箱中C.放在餐桌上D.用保鲜膜包好并放在餐桌上⑸请你再为小明介绍两种常用的食品保鲜方法:、。31、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甲组同学的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乙组同学的实验过程缺少B过程,B的过程叫________,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完成步骤C需要在适宜的_______下进行。甲组是_________组,乙组是________组。32.(每空1分,共6分)实验与探究为了研究为了研究动物行为,某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小白鼠经过训练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吗?”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在迷宫的出口处放一些小白鼠喜爱的食物,将饥饿的小白鼠放进迷宫入口,记录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分别用三只小白鼠做实验,每只小白鼠做三次实验,每次都保证小白鼠处于饥饿状态.迷宫示意图和实验数据如表.小白鼠小白鼠找到食物时间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A5分55秒4分34秒2分9秒B4分27秒3分13秒1分40秒C7分51秒5分34秒2分25秒(1)针对该实验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一个合理的假设:(2)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是:(3)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小白鼠一生下来就会吮吸乳汁,是一种行为;经过训练,小白鼠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这是一种行为.通常小白鼠找到食物后会发出一种叫声,引来其他小白鼠,这种叫声起到了传递的作用.(4)上述实验中,若把小白鼠换成蟑螂,蟑螂难以经过短时间训练获取食物.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答案:.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的选项,请将它选出并填入表格内。)12345678910111213CCBBDCCCABBAB141516171819202122232425BDCBCDBCBAAB26.(1)头部;胸部;腹部(2)绿;利于捕食和个体生存及种族延续(3)三;3;后足(4)二;飞行27.(1)关节头;(2)关节软骨;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3)关节窝;(4)关节囊;使关节既牢固又灵活;(5)关节腔滑液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28.(1)DAN(2)鞭毛运动(3)B(4)叶绿体29.(1)A;细菌B(2)B;A瓶沸腾,B瓶不作处理(3)是(4)A30.(1)酵母菌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产生了酒精(还有二氧化碳和水)(2)C(3)B(4)B(5)冷藏冷冻法真空包装法31.接种;细菌真菌;温度;实验;对照.32.(1)小白鼠有学习行为;(2)小白鼠有学习行为;(3)先天性;学习;信息;(4)越强.
本文标题:2016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71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