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2015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一
2015年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检测化学试题(一)(全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你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S—32Cu—64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准确的。每小题2分,共16分)1.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鲜奶制酸奶B.糯米酿甜酒C.水果榨果汁D.黄豆酿酱油2.从探测“土卫六”发回的信息中得知“土卫六”酷似地球经常下“雨”,不过“雨”的成分是液态甲烷。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这种“雨”可以作为燃料来提供能量B.“土卫六”表面的温度比地球表面低C.“土卫六”上形成了甲烷的气-液循环D.“土卫六”表面是否存在有机物还无法确定3.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A.食醋具有酸性,可用于消除松花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B.铁的活泼性比铝弱,铁制品比铝制品在空气中更耐腐蚀C.磷燃烧能产生白烟,可用于制作烟幕弹D.糖类氧化可以放出能量--做人类供能的食物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就是单质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所以铅能和盐酸反应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A.将pH试纸插入待测液中测溶液的pHB.为防止液体滴加到容器外,胶头滴管应伸入容器内C.将浓硫酸倒入水中,稀释浓硫酸D.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托盘上称量6.小明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物质的分类B.化学家及其杰出贡献①氧化物中均含有氧元素②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③合成橡胶、合金都属于合成材料①张青莲--测量相对原子质量②拉瓦锡--最早发现氧气③侯德榜-一,发明联合制碱法C.能量变化D.用“化学”眼光分析①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②煤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③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①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作用②湿衣服晾干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③明矾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7.下列四个示意图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不断滴入蒸馏水B.在恒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C.向一定量的硝酸和硝酸钙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D.常温下过量的锌和铁分别与等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8.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操作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物质(杂质)操作方法ACO2(H2O)将气体通过盛有火碱的干燥管BCu(CuO)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CNa2SO4(Na2CO3)加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DFeCl2溶液(CuCl2)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二、理解与应用(15分)1.(5分)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⑴市面上出售的饮用水分为弱酸性水和弱碱性水两种,实验室可以用____(填字母)测定溶液酸碱度A.紫色石蕊试液B.pH试纸C.酚酞试液(2)国家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从今年7月1日起强制实施,其中饮用水消毒剂除了目前采用的液氯以外,补充了氯胺(NH2Cl)、臭氧(O3).①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②NH2Cl用消毒时,发生反应NH2Cl+X═NH3+HClO,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⑶牛奶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牛奶常用塑料袋盛装,聚乙烯塑料无毒。用来生产食品袋、保鲜膜,聚乙烯塑料属于_______(填序号)。①金属材料②无机非金属材料③合成材料2.(2分)“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按要求填空.(1)若“”表示一个氮分子,则“”表示_____(填写符号);(2)氢气被看成是最环保的清洁能源,水在太阳光和催化剂条件下分解获得氢气.如图是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过程中出现的微粒示意图,请按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3.(3分)根据图一实验现象和图二的甲、乙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t2℃时,50克水中加入g甲物质,所得溶液恰好饱和.(2)在某温度范围内,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所得现象如图一所示,则两溶液质量分数甲(填“大于”或“小于”)乙,实验时控制的温度范围是时,均能达到上述现象.4.(5分)已知A—H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能产生温室效应;B为红棕色,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是紫红色金属;H是蓝色沉淀。根据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C;(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②,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3分)1.(7分)根据如图装置图回答问题.(1)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通过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用管口字母表示)(2)某化学探究小组用HCl与大理石反应研究影响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实验温度为25℃、35℃;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每次实验取用含碳酸钙60%的大理石10g;所用HCl的质量分数为9.125%、18.25%,每次实验HCl的用量为20mL(假设9.125%、18.25%的盐酸的密度均为1g/cm3;大理石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提出问题】:影响HCl与大理石反应的剧烈程度的因素有哪些?【做出猜想】:猜想一:大理石规格;猜想二:所用HCl溶液的质量分数;猜想三:.【实验设计与实施】: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方案并实验。实验编号T/℃大理石规格HCl的质量分数完全反应的时间/s实验目的①25粗颗粒18.25%160(I)实验①和②探究同体积下HCl质量分数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II)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Ⅲ)实验①和④探究大理石规格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②210③35粗颗粒18.25%60④100【实验结论】:ABCDEFGH②①.2.(6分)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研究中和反应实验时,某化学兴趣小组认真观察、详实记录,进行了一些探究活动.请完成下列问题:(1)小明同学利用“pH计”测定并绘制了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①化学方程式为;②根据图示可知:小明的实验是用胶头滴管逐滴将(选填“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另一种溶液中.③在加入溶液的质量至5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2)细心的小华同学观察非常仔细,在实验进行几秒钟之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经过小组讨论,他们一致认为NaOH溶液在空气中变质了,依据是,为此,他们还进一步设计了两个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的实验方案来重复验证:方案一:取少量溶液样品,滴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NaOH溶液变质了.方案二: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加适量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证明NaOH溶液变质了.你不同意上述两个实验方案中的哪一个?简述你的理由..四、计算与分析(本题有2小题,共6分)1.(2分)为减少龋齿,制造口香糖时常用木糖醇(C5H12O5)代替蔗糖。(1)一个木糖醇分子中有_________个原子;(2)木糖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结果保留至0.1%)。2.(4分)在一烧杯中盛有100g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右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过程中加入80g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的pH是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沉淀的总质量是多少克?阅卷标准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准确的。每小题2分,计16分)1.C2.D3.B4.D5.C6.D7.C8.D二、理解与应用(每空1分,计15分)1.(5分)(1)B(2)①O;②H2O;(3)蛋白质,③。2.(2分)(1)N;(2)丙甲乙。3.(3分)(1)25;(2)小于;小于t2℃。4.(5分)(1)Fe2O3、CO2;(2)①Fe+CuSO4=FeSO4+Cu,②CuSO4+2NaOH=Na2SO4+Cu(OH)2↓,复分解反应。(只要是可溶性铜盐就可,但前后所选铜盐一定要统一)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个小题,计13分)1.(每空1分,最后一空2分,共7分)(1)①2KClO32KCl+3O2↑,②abcd。(2)【做出猜想】实验温度;大理石中碳酸钙的纯度;(只要合理就给分)【实验设计与实施】:【实验探究】实验编号T/℃大理石规格HCl的质量分数②25粗颗粒9.125%④25细颗粒18.25%【实验结论】(2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盐酸溶液质量分数越大,反应越剧烈;温度越高,反应越剧烈;固体的颗粒越小,反应越剧烈.2.(每空1分,最后一空2分,共6分)(1)①HCl+NaOH═NaCl+H2O;②氢氧化钠溶液;③NaCl、NaOH。(2)稀盐酸与NaOH反应无明显现象,只能与NaOH变质后生成的Na2CO3反应产生气泡,方案二.因为NaOH和NaOH变质后生成的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用来判断NaOH溶液是否变质.(2分)四、计算与分析(本题有2小题,计6分)1.(2分)(1)22(2)39.5%2.(4分)(1)(1分)等于;(2)解设生成沉淀质量为xCuSO4+2NaOH=Na2SO4+Cu(OH)2↓(1分)809840g×10%x(1分)x=4.9g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4.9g.(1分)
本文标题:2015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81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