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5年北海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12015年北海市中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2014年中考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全体中考学生参加的具有选拔考试和毕业水平测试“两考合一”性质的考试。考试结果既是衡量考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更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二、考试指导思想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为宗旨,力求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认真学习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促进高中阶段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质量提高。通过考试的形式考查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考查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试题注意与社会现实及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并且具有人文性和开放性。三、命题依据和命题原则(一)命题依据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并结合我市初中的教学实际实施命题。(二)命题原则1.导向性原则:试题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城乡公平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继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2.科学性原则:试题内容要准确无误,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比例合理,难易程度得当;试题要反映出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23.发展性原则:试题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升上高中阶段学习或进入和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基础。4.综合性原则:试题要体现知识与能力并重,既要注重对学生基本历史常识,历史文化素养的考查(如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又要注重对学生应用历史基本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在考查学科主体知识的同时,注意考查知识的覆盖面,体现试题的综合性和开放性。5.时代性原则:试题反映历史学科具有过去与现在紧密连接的特点,关注历史与现实社会和学生生活的联系。6.人文性原则:试题体现历史人文学科的特点;试卷设计在体现严谨性的基础上,力求做到图文并茂,语言富有亲和力。四、考试内容及要求(一)考试范围:1.考试范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下册)《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课本正文部分内容,各册的内容有所删减。2.考试的具体内容《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第21课时代特色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22课时代特色鲜明的明清文化(二)《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3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6课洋务运动第7课戊戌变法第8课辛亥革命第9课新文化运动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难忘九一八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第16课血肉筑长城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9课改革开放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4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课美国的诞生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20课人类迈进“电气时代”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4课经济大危机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5(二)能力要求:主要从三个层次考察学生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历史基础知识为依托,以能力为取向,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及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比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具有一定综合性和开放性。具体是:1.知识与能力①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知道历史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②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了解在具体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件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③了解历史知识的呈现方式。要求考生通过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④运用相应的历史学科书面语言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⑤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到理性,即接触历史再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学生通过试题提供材料,获取相关的有效信息,并综合所学知识对这些信息进行初步理解、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从而解决相关的问题。注重探究式学习,运用学科思维,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方法,积累平时所学及实践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回答问题,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查①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②了解科学技术提高社会生产力、创造物质财富的历史,形成崇尚科学意识、确立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③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及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强化民主与法治意识;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6五、考试形式及时间采取闭卷考试形式,考试时间60分钟。六、中考试卷结构1.题型与分值题型题量分值单项选择题1530非选择题材料分析题2约20分历史探究题1约10分2.内容与分值考试内容分值中国古代史约6分中国近现代史约28分世界近现代史约26分3.试题难度难度为0.70±0.03,按照试题分值计算,容易题∶中等题∶难题=7∶2∶1。七、样卷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注意事项:1.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1.在亚非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有较多用“三宝”来命名的地名,如马来西亚的三宝山、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垄市等,这都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航海家(识记;0.93)A.郑成功B.郑和C.戚继光D.渥巴锡2.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时期,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的是(识记;0.8)7A.伊犁将军B.达赖C.驻藏大臣D.班禅3.清朝设置台湾府的根本目的是(理解;0.84)A.巩固祖国东南海防,维护国家统一B.防止人民反抗C.加强对台湾的管理D.实现民族团结4.报纸是反映社会动态、传递民间呼声的重要工具。1901年,有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愤怒地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与此评论相关的社会背景是(理解;0.72)A.《南京条约》的签订B.台湾割让给日本C.《辛丑条约》的签订D.百日维新的失败5.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理解;0.8)A.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B.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C.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D.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6.右图是一个刊物的影印件,该刊物指导促进的运动是(识记;0.92)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7.改革开放后,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广西北海属于这一格局中的(识记;0.9)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C.沿海经济开放区D.内地8.血洗了近代以来百年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理解;0.8)A.中华民国成立B.北伐战争胜利进军C.抗日战争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为实现这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是(理解;0.92)A.提出“两个凡是”方针B.开展真理标准讨论C.推行个人崇拜D.北京发生“四五运动”10.“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反映的是(运用;0.9)A.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B.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1966—1976年的“文革”D.近年普遍实行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1.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保存有一幅名为《蒙娜丽莎》的绘画精品,该作品产生的时代是(识记;0.75)8A.文艺复兴时期B.法国大革命期间C.拿破仑帝国时期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2.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生活的改善离不开精彩的创意,而世界博览会正是展示这些创意成果的重要舞台。1851年英国举办的第一届世博会上,最有可能参展的物品是(理解;0.95)A.蒸汽机B.电灯泡C.汽车D.电脑13下列事件中,带有民族主义活动色彩、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发动战争借口的是(识记;0.9)A.萨拉热窝事件B.凡尔登战役C..珍珠港事件D.古巴导弹危机14.下列发生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运用;0.8)A.坐汽车去桂林B.乘飞机旅游C.用柴油机发电D.上互联网发邮件15.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理解;0.75)A.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B.跨国公司急剧增加C.金融市场的全球化D.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二、非选择题(共30分,请把答案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写在另外的答题卡上)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识记、理解和运用;0.65)材料一: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材料二: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对大陆构成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材料三:请回答:(1)材料一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是什么?(2分)(2)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在东南沿海地区开放了一系列港口城市,这与材料一中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有什么本质的区别?(2分)(3)党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进行了政治制度的创新。请结合材料二,指出这是哪一政治制度?是谁提出的?(2分)9(4)材料三是祖国统一大业中哪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照片?(2分)(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谈你在国家主权方面的感想?(2分)17.美国是一个只有200多年的历史的年轻国家,但它是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经济实力最强盛。有人总结美国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两次社会革命、两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理解和运用;0.55)(1)两次社会革命分别指的是什么?两次社会革命分别解决
本文标题:2015年北海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06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