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7届湖北省襄阳四中高三八月第一周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试卷第1页,总7页2017届湖北省襄阳四中高三八月第一周考生物试卷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中的有机肥和食物中的激素能分别被植物和人体直接吸收B.生物膜上的蛋白质与物质交换有关,而与生物催化作用无关C.脂质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不参与生命活功的调节D.糖蛋白、抗体、RNA聚合酶都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答案】D【解析】土壤中的有机肥需经过微生物分解后才能被植物吸收,食物中的激素需经过消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A错误;生物膜上的载体蛋白与物质交换有关,生物膜上有些蛋白质是酶,与催化作用有关,B错误;脂质中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脂质中的固醇类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C错误;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可特异性识别激素、神经递质等信息分子,抗体识别抗原。RNA聚合酶识别DNA的特定序列,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D正确。【考点定位】组成细胞的物质基础【名师点睛】本题需要学生对一些生物常识和基本知识的掌握,如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有机物;外源蛋白质、二糖和多糖、脂肪等可以水解的较大分子和大分子物质都不能直接吸收。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的高度分化源于细胞遗传信息的改变B.衰老细胞的出现必然导致个体生命的衰老C.效应T细胞对可诱导相应的靶细胞发生凋亡D.原癌基因一旦发生突变就会导致细胞癌变【答案】C【解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会改变细胞中的遗传信息,A错误;多细胞生物体内;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衰老不是同步的,故衰老细胞的出现不一定导致个体生命的衰老,B错误;效应T细胞可可诱导其靶细胞发生分裂属于细胞凋亡的范畴,C正确;细胞癌变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一系列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并且逐渐积累的结果,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衰老、细胞癌变、细胞结构和功能【名师点睛】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常考易错的知识注意两点:(1)细胞有丝分裂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等过程都不会改变细胞内的遗传信息,只有细胞癌变因基因突变才会改变细胞的遗传信息。(2)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控制细胞正常生长、增殖的基因,它们如果都发生突变,才可能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3.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转运氨基酸的tRNA由3个核糖核苷酸组成B.翻译过程需要DNA和多种RNA共同参与C.转录和翻译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遗传密码的简并性不利于保持生物体性状的稳定【答案】C【解析】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的tRNA由多个核糖核苷酸组成,其上含有与mRNA上的密码子对应的3个核糖核苷酸,称为反密码子,A错误;翻译是以mRNA为校板合成蛋内质的过程,不需要DNA的参与,B错误;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转运RNA(tRNA)为工具,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试卷第2页,总7页的蛋白质的过程,C正确;生物体内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即密码子具有简并性,这增加了基因突变的容错性,有利于保持生物体性状的稳定,D错误。【考点定位】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名师点睛】DNA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复制转录翻译时间细胞分裂的间期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主要在细胞核细胞质的核糖体模板DNA的两条单链DNA的一条链mRNA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20种氨基酸能量都需要酶解旋酶、DNA聚合酶解旋酶、RNA聚合酶合成酶产物2个双链DNA一个单链RNA多肽链(或蛋白质)产物去向传递到2个子细胞或子代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组成细胞结构蛋白或功能蛋白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转录,转录后DNA恢复原状翻译结束后,mRNA被降解成单体碱基配对A—T,T—A,C—G,G—CA—U,T—A,C—G,G—CA—U,U—A,C—G,G—C意义传递遗传信息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4.下列关于基因突变与基因频率的说法正确是A.生物只有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会发生基因突变B.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传给下一代C.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D.利用生长素的两重性原理制成的除草剂不会导致杂草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基因突变易发生于细胞分裂的DNA复制时期,可发生于生物发育的任何时期,A项错误;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可通过生殖细胞传给下一代,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传给下一代,B项正确;细胞的分裂期不存在DNA的复制,不易在这个时期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变化的环境可影响甚因突变,但不能决定突变方向,C项错误;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是定向的,利用生长素的两重性原理制成的除草剂可导致杂草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项错误。【考点定位】生物的变异与生物进化【名师点睛】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时间和意义原因内因DNA分子复制发生差错,DNA碱基组成发生改变外因某些诱变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特点(1)普遍性: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2)随机性: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3)低频性:突变频率很低;(4)不定向性: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5)多害少利性:一般是有害的,少数有利。发生时间通常发生在DNA复制时,如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意义(1)新基因产生的途径;(2)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3)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试卷第3页,总7页5.如图是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Ca2+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人体血钙浓度过低常会引起肌肉细胞兴奋性增强,甚至出现抽搐现象。据图分析,下列现象可能是由细胞外液Ca2+减少导致的是A.图中细胞膜通透性增大B.抑制酶降解神经质C.神经质合成量减少D.图中Ca2+通道关闭【答案】A【解析】分析图1可知,Ca2+的浓度与肌肉细胞的兴奋性有关;神经细胞或肌肉细胞的兴奋性与动作电位的产生有关,而动作电位的产生与Na+内流有关,如果细胞外液的Ca2+浓度较低,会使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加大,引起肌肉细胞兴奋性增强,甚至出现抽搐现象,A正确;据题意,若细胞外液中的Ca2+减少,则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将减少,但不影响酶降解神经递质,B错误;细胞外液Ca2+减少,会使神经递质分泌量减少,不会使神经递质合成量减少,C错误Ca2+特异性的通过Ca2+通道,细胞外液Ca2+减少不会导致Ca2+通道关闭,D错误。【考点定位】人和动物的神经调节【名师点睛】解决本题关键是要抓住题干信息“Ca2+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6.将野兔引入某岛屿,1-7年野兔种群的增长速率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这7年中野兔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B.第5年时野兔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该岛屿野兔种群的K值约为第4年时野兔数量的2倍D.图中的数据可以用样方法调查野兔的种群数量并计算得出【答案】C【解析】从曲线分析可知,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该野兔种群呈“S”型增长,A错误;第5年时增长速率为2.94,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在“S”型增长曲线中。K/2时种群增长的速率达到最大值,故该岛屿野兔种群的K值约为第4年时野兔数量的2倍,C正确;调查野兔种群数量宜采用标志重捕法,D错误。【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名师点睛】注意增长速率的变化与种群数量变化的对应关系:当增长速率逐渐增大,试卷第4页,总7页说明种群数量在逐渐增多;反之,增长速率逐渐减小,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当增长速率为0,则种群数量不再改变(通常为K值)。评卷人得分一、综合题(题型注释)7.人体肥胖是受多基因控制的遗传现象。新近研究发现,调控肥胖的基因是IRX3和IRX5。这两个基因能调节人体的“产热机制”,决定过多摄入的热量的去向——消耗还是存储。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营养过剩的条件下,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由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发现,肥胖人群中糖尿病发病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人群,且该类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甚至偏高,其发病的直接原因是。(2)IRX3和IRX5通过控制从而控制牛物体的性状。组成IRX3和IRX5的众多核苷酸中,只要有一个核苷酸的差异就能决定“胖”或“瘦”,说明基因的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着基因的。(3)糖皮质激素可影响IRX3和IRX5基因的表达。如果给正常机体注射过量的某种糖皮质激素,通过调节机制会使这种激素的分泌量。【答案】(1)基因与环境组织细胞的细胞膜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或异常)(2)酶的合成遗传信息(1分)(3)反馈(1分)减少(1分)【解析】(1)结合题意:人体肥胖是受多基因控制的遗传现象;同时营养过剩也会导致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由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肥胖人群中糖尿病患者的血液胰岛素含量正常甚至偏高,其发病的直接原因是其发病的直接原因是组织细胞的细胞膜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或异常。(2)由于肥胖不直接体现在蛋白质的积累上,这就说明IRX3和IRX5两种肥胖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基因的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着基因的遗传信息。(3)为了保证体内糖皮质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所以给正常机体注射过量的某种糖皮质激素,可通过反馈调节机制会使这种激素的分泌量减少。【考点定位】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反馈调节8.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长江流域建立多座跨江大桥(或大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江生态系统的功能。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指生态系统的。若长江中某种群被大坝分隔开,产生了,则会导致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2)某动物虽然可能存在一定的数量,但其数量已经不足以维持其繁殖,在极短的一段时间内注定会灭绝,称为“功能性灭绝”。由此可见,是进化的基本单位。中华鲟每年都从海洋溯游到长江产卵,刺激中华鲟溯游的外界因素有水温、盐度等,这类信息类型属于。为防止中华鲟“功能性灭绝”,科研人员建立中华鲟生态养殖基地人工繁殖中华鲟鱼苗,这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答案】(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地理隔离(1分)(2)种群(1分)物理信息易地保护(或迁地保护)【解析】(1)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若长江中某种群被大坝分隔开,产生了地理隔离,则会导致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2)种试卷第5页,总7页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态系统中水温、盐度等信息属于物理信息。为防止中华鲟“功能性灭绝”,科研人员建立中华鲟生态养殖基地人工繁殖中华鲟鱼苗,这属于易地保护措施。【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功能、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9.小鼠尾形的弯曲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若小鼠的受精卵中无控制尾形的基因(B、b),将导致胚胎致死。正常尾雌鼠与弯曲尾雄鼠交配,F1雌鼠全为弯曲尾,雄鼠全为正常尾。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小鼠的尾形性状中,显性性状是,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2)遗传学家将一个DNA片段导入F1弯曲尾雌鼠的体细胞中,通过克隆技术获得了一只转基因正常尾小鼠,从角度讲,此正常尾小鼠的变异来源属于。(3)已插入的DNA片段本身体不控制具体的性状,小鼠体内存在该DNA片段时,B基因不表达,b基因的表达不受影响。遗传学家认为该DNA片段插入小鼠染色体上的位置有4种可能(见下图),并进行了相应的杂交实验(不考虑交叉互换)来探究插入的具体位置及遗传效应。①下图表示其中2种具体的插入位置,请在下图中标出其他可能的插入具体位置(用箭头和文字表示)。②探究方案,让该转基因正常尾小鼠与雄鼠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③结果和结论:a.若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1种可能性,则子代中正常尾雌鼠:弯尾雌鼠:正常尾雄鼠:弯曲尾雄鼠的比例为。b.若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2种可能性,则子代中正常尾雌鼠:弯尾雌鼠:正常尾雄鼠:弯曲尾雄鼠的比例为。c.若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3种可能性,则子代中有种尾型,雌雄比例为。d.若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4种可能
本文标题:2017届湖北省襄阳四中高三八月第一周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17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