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测试题17古代商业与经济政策
117.古代商业与经济政策考点规范练第34页一、选择题1.《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有题为:“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十斗九升八分升之三。”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秦汉时期科技发达B.大米成了主要的商品C.市场管理不够规范D.政府推行抑制商业政策答案:D解析:题眼是“今有人持米出三关”“余米五斗”“十斗九升八分升之三”。从三关层层收税,导致最后剩下大米不足原来的一半,可以看出当时政府对商业课以重税,D项正确。《九章算术》是科技成就中的一项,不足以反映秦汉时期的科技全貌,A项错误;B、C两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2.《东京梦华录》载:“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界身,巷名,南宋著名的高档丝织品交易场所,相当于如今的批发一条街)这表明宋代()A.城市商业功能日益增强B.金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C.主要交易商品为丝织品D.房屋建筑业水平不断提高〚导学号13300883〛答案:A解析:“每一交易,动即千万”说明交易数额巨大,从而体现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强,故A项正确;白银在明代才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故B项错误;C项表述错误,以偏概全;D项并非材料所要表达的主体内容,故排除。3.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省区嘉靖至万历顺治至雍正乾隆至道光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直隶141328252743537山东42104641126741583陕西(关中)161432123828264江西454595154543976福建(不含台湾)191311520539511广东——7212707119592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答案:A解析:集市主要是指区域内农村的市场交易场所,故无法体现南北经济交流的情况,亦不能体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概况,故排除B、C两项。集市的个数与州县个数的对比可以体现州县集市的密度,由此可知D项说法不准确。4.乾隆《长兴县志》记载:“宋罢镇将,置巡检寨,元、明因之,本(清)朝因之。顾商贸之辏辐而繁,而巡检之额设较省。无他,生逢盛治,巷列千所,夜户不闭,罗店百族,道不拾遗也。”这表明()A.城镇商业功能增强B.新的经济因素出现C.百姓生活习俗改变D.朝廷军事力量削弱〚导学号13300884〛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宋、元、明、清均“罢镇将,置巡检寨”,即削弱城镇的政治功能。再由“顾商贸之辏辐而繁”可知,城镇的商业功能增强,故A项为正确答案。5.明政府最初规定日本进贡刀的数量不能超3000把,但日本进贡数量持续增加到9900多把,最多的一次达到37000多把。原因就在利润丰厚:明朝给每把日本刀的出价是日本本土售价的5到7倍。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明朝以小农经济为主,见识短浅B.明政府振兴官营手工业,引进技术C.明政府重视邦交,不计收益D.日本刀做工精良,信誉良好答案:C解析:题干所述史实为明清时期实行的朝贡贸易体制,奉行“厚往薄来”的原则,故C项正确。明朝的小农经济与外国进贡无关,引进技术之说不符合史实,故A、B两项错误;日本刀做工极其精良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明朝的价格规定,故D项错误。6.西汉时期,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并无买卖交易发生,但业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刻石立碑,说土地是由“东王公”“西王母”“山公”“土公”等杜撰的神话人物手中买来。上述现象表明西汉时期()A.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B.鼓励土地买卖C.注重界定土地所有权D.禁止开垦荒地〚导学号13300885〛3答案:C解析:土地私有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确立,故A项错误;由“并无买卖交易发生”可知B项错误;由“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可排除D项;即使是开垦荒地而获得的土地,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这反映出西汉时期,注重界定土地所有权,故C项正确。7.宋朝初期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千百年来的土地兼并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B.宋朝发现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问题C.土地兼并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题眼是“不抑兼并”“田野日辟”,设问是“对此理解”,由此要求正确选项既要符合材料含义,又要合乎历史事实。土地问题基本解决、克服农业不景气、实现长治久安之说均言过其实,故排除A、B、C三项。8.《明史·食货志》中记载:“宪宗即位,以没入曹吉祥地为宫中庄田,皇庄之名由此始。其后庄田遍郡县。给事中齐庄言:‘天子以四海为家,何必置立庄田,与贫民较利?’”这表明()A.皇室兼并土地加剧社会矛盾B.皇室已成为最大的土地占有者C.明朝时期自耕农的生活困苦D.这是引发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皇庄遍及郡县,给事中齐庄认为这一现象实际是皇室与贫民较利,故这表明皇室不断兼并土地,且这一举措加剧了社会矛盾,故A项正确。9.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以上谚语在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D.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导学号13300886〛答案:D解析:题眼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千年土地八百主”。由题眼可知,中国古代土地所有权变更较频繁,但这种变更不一定是通过“买卖”的方式,故A项错误,D项正确。土地易主并不能说明土地私有制的变迁,故B项错误;自然经济渐趋瓦解是鸦片战争后的事情,且材料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10.“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的是,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A.中国商业异常繁荣,资本严重过剩4B.经济政策严重制约商业的发展C.耕种土地获利远远高于经商活动D.农业可以为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积累资本答案:B解析:题眼是“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A、C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中国古代奉行重农抑商政策,这一经济政策严重制约了商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商人纷纷投资于土地,这不利于工商业扩大再生产,故D项错误。11.(2015湖南岳阳二模)有材料显示:清前期,景德镇民窑接受欧洲人的定制,并经由荷兰人运往欧洲,器型种类包括西式餐具或人物饰像等。对于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清朝因闭关锁国故不可能出现材料中的现象B.这可说明民间手工业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这可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这些定制的瓷器应该多数从广州出口答案:D解析:闭关锁国政策最主要是限制民间对外贸易,对于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在小范围内进行,故A项错误;民间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是在明后期,且主导地位的变更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与题干时间“清前期”不符,故C项错误;海禁政策保留了具有官方背景的广州十三行作为清朝对外贸易的窗口,故D项正确。12.清政府在粤海关规定:(一)洋船销货、装货,应该按期离开,禁止在广州过冬;(二)洋船不许同汉奸私自交易;(三)内地行商不许向洋商借贷资本;(四)洋商不许雇佣内地仆役;(五)在洋船停泊处必须有官员与兵丁弹压、稽查。材料反映的贸易政策()A.在鸦片战争爆发前一直严格执行B.严厉打击了国内的民间贸易C.为工场手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D.不利于我国民间进行资本积累答案:D解析:题眼是“禁止”“不许”“必须”,由此可知清朝严格推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民间的对外贸易。受政治形势的影响,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也曾放松过海禁政策,故排除A项;海禁政策阻碍了海外市场的拓展,故排除B项;海禁政策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民间进行资本积累,故排除C项,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外国学者对中国历史往往有独到的认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海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此外,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概括材料中关于宋代“商业革命”的基本观点。5(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基本观点的看法。参考答案:(1)观点:宋朝发生商业革命;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产生爆炸性影响。(2)看法:分层次、分论点。宋朝发生商业革命商业革命没有产生爆炸性影响A层既有商业革命的可能性,又有各个领域的具体表现(史实略)没有产生爆炸性影响(史实略);爆炸性影响不可能出现的原因(略)B层宋朝具备商业革命的可能性——经济发展(史实略)爆炸性影响不可能出现的原因(略)C层列举出几个表现(史实略)没有产生爆炸性影响(史实略)14.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工场和包买商。——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材料二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表时间占世界GDP份额(世界=100)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中国西欧中国西欧1500年2517.96007741600年29.219.96008941820年32.923.66001232——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态势的总体认识。参考答案:(1)特点:全国商业市场相当发达;大量市镇兴起;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出现。(2)态势:经济总量领先于西欧,但人均GDP落后于西欧。(3)认识:明清时期农业文明高度发展;相对于西欧工业文明的日益兴起,明清社会经济出现迟滞。
本文标题: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测试题17古代商业与经济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18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