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群落的演替[随堂检测]1.群落初级演替的正确顺序是()①裸岩阶段②苔藓阶段③森林阶段④灌木阶段⑤草本植物阶段⑥地衣阶段A.①②③B.①⑤④③C.①②④⑤③D.①⑥②⑤④③解析:选D。正确顺序是①裸岩阶段,⑥地衣阶段,②苔藓阶段,⑤草本植物阶段,④灌木阶段,③森林阶段。2.下列有关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级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级演替B.初级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级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初级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级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初级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级演替很难形成森林解析:选C。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均是初级演替,故A错误;无论是初级演替还是次级演替,群落内都会有竞争现象,故B错误;无论是初级演替还是次级演替,只要条件具备,都能演替形成森林,故D错误。3.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解析:选A。甲地植被消失,地下部分保留,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级演替;乙地生物全部消失,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级演替,A错误;甲地因气候适宜,若没有外力干扰,可重现森林,B正确;初级演替最先定居的是地衣,然后是苔藓,C正确;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D正确。4.(2016·中山高二检测)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级演替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C.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D.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各种群的K值提高解析:选C。将天然林砍伐后种植单一的巨尾桉,属于人为影响的次级演替,该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下降;单一的巨尾桉林与天然林相比物种单一,若混种其他林木可以改善该地区的环境。5.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演替过程中新群落中优势种不同于前一群落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显著变化2C.初级演替既可以起源于陆地也可起源于海洋D.围湖造田说明人类的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解析:选B。群落不同,群落中的优势种也不相同;群落演替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显著变化;初级演替在水体环境和陆地环境中都可能发生;围湖造田是人类的活动使水生群落变为陆地群落,说明人类的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6.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光裸的岩地上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终会演替出森林。请据此回答问题:(1)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同时,地衣分泌的________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加速了岩石风化成________的过程。(2)地衣阶段与苔藓阶段相比,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的是________,微生物种类较多的是________。(3)在以上演替的各阶段中,所需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所需时间最短的是________。A.地衣和苔藓阶段B.草本植物阶段到灌木阶段C.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D.森林阶段解析: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会越来越多,群落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随土壤有机物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种类开始增多。答案:(1)有机酸土壤(2)苔藓阶段苔藓阶段(3)AB[课时作业]1.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级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在人为干扰下,可能发生⑤→①的动态变化,但不属于群落演替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解析:选C。理解群落演替的本质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由图示可以看出,该演替的起点是采伐后的土地,原有土壤条件还保存,应是次级演替,A错误。⑤→①的动态变化也属于群落的演替,只是人为活动改变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错误。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同时也有水平结构,D错误。2.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哪一种演替属于初级演替()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B.草原的放牧演替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解析:选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是从自由漂浮植物阶段演替而成的,这一阶段湖底3有机物的积累,主要靠浮游有机体的死亡残体,以及湖岸雨水冲刷所带来的矿质微粒,天长日久,湖底逐渐提高,湖底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属于初级演替。B、C、D三项原有的土壤条件并没有被破坏,属次级演替。3.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的主要区别是()A.影响因素不同B.起始条件不同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解析:选B。两种演替有许多不同,如起点、经历的时间、演替的速度、影响因素等,但最主要区别应是起始条件不同。从原先没有过植被的环境出现植物是初级演替,原有群落失去了原有植被,被另外植物代替,是次级演替。4.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分别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恢复林植物种类数为137种,自然恢复林植物种类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林地上某种植物种群密度时需要随机取样B.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多样性低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级演替解析:选D。A正确,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要随机取样;B正确,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C正确,人工恢复林植物种类数为137种,自然恢复林植物种类数为226种,故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植物多样性低;D错误,由于退化林地有种子或繁殖体,所以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次级演替。5.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次级演替B.形成顶级群落后,群落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垂直结构C.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多样性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D.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导致岩石体积下降解析:选C。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初级演替,A错误;形成顶级群落后,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表现出垂直结构,B错误;题图显示,演替过程4中植物的种数增加时,岩石的体积增大,D错误。6.下列关于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演替是群落类型发生变化的现象B.群落的结构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或破坏时,群落的演替方向可能发生改变C.其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总趋势是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D.不论是成型的群落或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着,它贯穿着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解析:选D。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演替不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在这个平衡点上若无外力干扰它将永远保持原状。7.(2016·扬州高二检测)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下列变化不可能发生的是()A.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发生变化B.只存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C.物种总数逐渐增多然后趋于稳定D.成熟阶段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相对稳定解析:选B。大多数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发生变化;存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存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物种总数逐渐增多然后趋于稳定;成熟阶段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相对稳定。8.图1表示4个不同地区的4种森林群落,其中不同的树轮廓表示不同树种,每一树轮廓分别代表10个个体,根据图形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1的群落中,具有最高的物种多样性的是西部群落B.若调查图2所示地区群落物种数,最合适的样方面积是S0m2C.在样方设置与抽样过程中要遵循样方面积大小均等和随机取样等原则D.干旱荒漠地区大片耕作区将退耕,随着时间推移,群落最终将演替成图1中的大片森林解析:选D。四种群落中,西部群落的树种最多,故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西部群落,A正确;图2所示地区样方面积为S0m2时物种数不再增加,故调查物种数时样方面积最好是图2中的S0m2,B正确;抽样过程中样方面积大小应均等,并要随机取样,C正确;干旱荒漠地区由于缺乏水分,群落不一定能演替成大片森林,D错误。9.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边坡处理方式植被覆盖率(%)小型土壤动物土壤有机质物种数个体数5(g/kg)甲种植植物973726019.8乙不干预892811.9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解析:选B。移栽植物后,生物的种类增加,能提高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A项错误;移栽植物后,植物能为动物提供生存环境,故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B项正确;边坡甲上可能会发生群落的演替而自然长出乔木,C项错误;群落演替达到一个稳定的阶段后就不会随时间延长而继续加剧,D项错误。10.乱石窑裸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乱石窑裸地与人工砍伐后的阔叶林上发生的演替种类相同B.同一个群落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演变的群落类型相同C.杂木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大于阔叶林群落D.上述演替中,营养结构趋于复杂,有机物总量增多解析:选D。乱石窑裸地发生的演替为初级演替,人工砍伐后的阔叶林有土壤、植被等条件,其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级演替;从图形分析,杂木植物群落在山坡地带和凹谷地带由于环境因素不同,发生不同方向的演替;杂木植物群落向阔叶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增大;无论是乱石窑裸地→…→针阔混交林群落和阔叶林群落的初级演替,还是砍伐后的阔叶林上发生的次级演替,演替过程中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植物种类和数量增多,有机物总量增多。11.(2016·山西大学附中高二模拟)在无人为因素的干扰下,群落演替的总趋势一般为()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解析:选A。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增多,物种的多样性增加,营养关系变得复杂,群落的稳定性提高。12.(2016·衡水高二检测)下图是某生态系统内种群类型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6A.S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R~S时间内该生态系统可能遭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C.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D.R时之前和T时之后,群落均未出现演替解析:选D。R~S段群落可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影响,种群遭到了破坏,但仍保留了一部分种群,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演替应属于次生演替;R时和T时,生物种群类型数量相同,但具体种群类型不一定相同;群落演替普遍存在。13.请补充下列演替过程:(1)农田被弃耕以后,很快就会长满一年生的杂草。在杂草的覆盖下,________条件会得到改善,一些多年生的杂草会接踵而至。土壤表层________物质逐渐增多,________能力逐渐增强,这将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几年后,一些小________便会生长起来,并成为________。再经过一段时间,________开始出现。高大的________占据了更多的空间,________逐渐减少,________逐渐蔚然成林。(2)弃耕的农田肯定会演替为森林吗?为什么?答案:(1)土壤有机保水灌木灌木丛乔木乔木灌木乔木(2)不一定。通常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可以成为森林,但如果在缺水等环境条件不适宜的情况下,很可能只演替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14.有一片长有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逐年对两个树种的存量进行统计,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
本文标题:2017高中同步生物第三章生物群体的动态平衡第2节群落的相对稳定课时2群落的演替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36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