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015届高二生物必修四导学案NO21编写肖勇审核审批【学习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教学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教学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自主学习·梳理基础】一、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等化学元素,不断的进行从无机环境到,又从__________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的物质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农田中的DDT,在南极的企鹅体内也有,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物质循环又叫做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二、碳循环1.循环途径:碳在自然界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式存在,无机环境中的碳以___________形式存在,这种形式的碳有3个来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碳通过什么生理过程进入生物群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物群落中以的形式存在,沿渠道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形式进行的。3.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什么生理活动进入无机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___________形式循环。在碳循环过程中,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化学燃料在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______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______的平衡。(2)危害:加快____和_________的融化,导致海平面_________,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二者________________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2、物质作为______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四、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探究性试验的一般步骤:(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2、原理:a.还原糖用_________试剂鉴定,现象______________;碘遇淀粉变_____色;【课堂合作探究】1、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A、B、C、D各代表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何种成分?A:;B:;C:;D:;2、探究并完成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比较表: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以形式流动等基本元素的循环过程沿单向流动在和间反复循环特点、物质被反复利用,具有范围生态系统的联系3、结合探究实验《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完成下表内容:案例1案例2实验假设实验设计实验组对照组自变量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土壤中是否含有分解淀粉的微生物实验现象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腐烂程度小于对照组AA1A2BB1B2结论分析课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13周第课时班组组评姓名师评无机环境生物群落______作用、__________作用______作用、__________作用CADB【当堂测试】1、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A.线粒体和染色体B.叶绿体和线粒体C.叶绿体和核糖体D.线粒体和内质网2、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C.先进行物质循环,后发生能量流动D.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3、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的转化起重要作用的是A.化能自养生物B.动物和微生物C.微生物和绿色植物D.绿色植物和动物4、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不可缺少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重新被绿色植物利用。下面是某小组的同学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提出的两种方案。他们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方案一: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方案二: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1)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请说明理由。方案一:。方案二:(2)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3)请写出正确的实验方案:①将甲、乙两组都进行。②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③实验过程中,使树叶保持潮湿。④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课后巩固】1.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和作用是A.碳酸盐;呼吸作用B.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C.含碳有机物;光合作用D.二氧化碳;分解作用2.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不可缺少是因为()A.食物链中重要一环B.能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C.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D.与生产者、消费者都有关系3.在碳循环过程中,使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理作用是()①光合作用②蒸腾作用③呼吸作用④化能合成作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右图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关系图解示意图,请分别回答如下问题:(1)图中A、B、C、D各指生态系统中什么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②表示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__________关系,③、④、⑤表示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____,⑥、⑦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3)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把C02释放到大气中有多种形式,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B.化石燃料的燃烧作用C.分解者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D.化工厂对碳酸盐的分解作用(4)生物地化循环是指: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逐级递减的全过程C.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5、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问题(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A为,B为。(3)图中D~C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C~D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B~D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形式储存在地层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的形式循环。(5)碳循环的同时一定伴随着。【学后反思】本节课我学会了掌握了那些?还有哪些疑问?
本文标题:2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44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