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21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
读图回答【复习】1.图示地区可重点发展的经济作物是A.天然橡胶B.棉花C.茶叶D.甜菜2.与东北平原相比,该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土壤肥沃B.地形平坦C.水源充足D.热量丰富3.该区国土整治所面临的主要课题是①水土流失②土地沙漠化③酸性土壤改良④盐碱地整治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光、噪声、电磁波、辐射等不同区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不同的(区域性)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它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被称为“地球的癌症”。其结果是生物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牧草减产以至绝收。据统计,全球36亿公顷耕地和牧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荒漠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20多亿美元。荒漠化不仅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效益。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放牧、盲目垦荒和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活动,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进程。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要求:理解荒漠化的过程、成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防治对策、措施;土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没有植被保护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继续发展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即发生土地退化荒漠化的过程一、荒漠化的概述1、含义: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2、形成原因: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3、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5、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区部分半湿润地区。4、形式有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红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分析原生性荒漠的成因热带荒漠温带荒漠寒流深居内陆,距海洋远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气流进入,降水少地处山岭背风地带,受下沉气流控制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土地沙漠化土地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石质荒漠化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红漠化次生盐渍化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因受人为不合理灌溉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华北平原云贵高原西北地区我国主要的荒漠化地区西北地区的沙漠化、江南丘陵红漠化、云贵高原石漠化、华北平原盐碱化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1、西北地区的范围a.自然界线:b.行政范围:c.气候区: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非季风区(年降水量4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a.地形贺兰山为界,东部为高原,西部三山夹两盆b.气候:位置深居内陆,距海远地形山地、高原阻隔水汽难以到达干旱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经度地带性)(非地带性)?洋湿润气流?洋湿润气流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降水递减草原荒漠草原荒漠C.植被类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干旱特征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两季平地多沙质沉积物动力因素物质因素干旱荒漠化小结: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干旱的气候少多降水的变率大温带大陆性气候出现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荒漠化加剧抑制气候异常荒漠化效应和水—气—生相互作用根据以下关系图,说说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水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干旱气候异常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自然因素: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1)荒漠化的发展过程分散的土地退化最终连接荒漠般景观加速发展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①人口压力②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创造条件决定性作用(首要因素)3.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人口增长过快贫困饥饿过垦过牧土地生产力下降荒漠化加剧(1)请用箭头表示出人口增长与荒漠化的关系(2)由此得出荒漠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根本原因)(3)从图中还能分析出荒漠化的什么原因?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过度樵采32%过度放牧30%过度农垦27%水资源利用不当10%工程建设1%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放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人为因素典型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植被遭到破坏半干旱草原牧区,干旱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农垦区周围及荒漠绿洲使土壤风蚀沙化及次生盐渍化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能源缺乏地区阅读思考:1、图中河流分布的特点,水量变化特征和主要补给方式是什么?向心状分布。水量年际变化小,季节变化大,夏季水量最大。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阅读思考:2、古城和古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沿河分布于绿洲边沿(山前冲积扇)地带。阅读思考:3、古今道路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3.塔克拉玛干沙漠向南推进。4、这样发展下去结果会是怎么样?4.荒漠化日益严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人类生存面临威胁。半干旱草原区(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半干旱草原区,掘井有何利弊?掘井取水,可以为尽可能多地放牧提供条件,但过密的掘井工程,会使水井周围的草场因过度和过度而难以恢复,出现圆形斑点状土地化,过度是加速草场退化的重要原因。水源践踏荒漠放牧利用应采取什么合理措施?合理轮牧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1、从位置和气候两方面分析萨赫勒地区形成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该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有限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地区,客观上,这里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2、传统游牧业和商业性定居牧业会对草场产生什么不同影响?说明: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荒漠化产生影响。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而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因其牲畜品种单一,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3、农牧之争的根源何在?农牧之争对荒漠化有何影响?农区侵入牧区,会使草场压缩面积,草场超载,草场退化,荒漠化蔓延。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需求猛增,迫使耕作面积不断扩大,并向牧区推进。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4、根据人口增长与荒漠化的关系,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综合整治环境:退耕还林、退耕还牧、进口粮食三、荒漠化的危害危害:对以下四方面的危害:1、农业生产(流动沙丘淹没农田)2、村镇、交通、水库、灌渠(流动沙丘淹没)3、生态环境(沙尘暴频发)4、植被和地表形态(引发饥荒)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内容:预防:扭转:恢复: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3、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治理。“三项内容、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沙漠(荒漠)过度带农耕(牧)区4.整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改善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减少水井数量合理分配河流水资源东农作区牧区草原干旱内陆区西海陆位置少多降水量(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A生物措施——绿洲地区——多层防护林体系4.整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绿洲内部前沿地带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防护林网)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毛或刺,或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4.整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B工程措施——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沙障。有何意义?一方面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截流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生存。(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4.整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绿洲边缘的灌草地带——发展林业、牧业已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还牧(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4.整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新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利用风能、太阳能(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4.整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利于防治荒漠化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具体主要环节和程序如下图: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重点分析人为因素)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板书设计荒漠化概念形成防治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干旱气候异常人类活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三项内容、两条原则、一个重点具体措施达标练习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B、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C、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D、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2、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地区,正确的是()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D、华北平原——石漠化3、在荒漠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气候异常B、人类活动C、雨量的变化D、干旱环境CCB达标练习4、2000年春天以来,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接二连三出现沙尘天气,时间之长、频度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历史同时期所罕见,给华北地区的交通、环境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1)我国_______、__________和华北一带冬春季常遭受风沙灾害,________风将沙尘吹向东部和东南地区,形成沙尘天气。(2)造成北方沙尘现象加剧的原因,除了________等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主要是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行为,造成_____________的恶果。西北东北西北季气候异常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草场退化过度樵采沙尘暴活动路径强沙尘暴多发区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5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6依次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回答下列问题(2006年高考文综第36题)(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盆地、盆地。(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高原和平原。(3)说明图5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黄土华北干旱、半干旱(缺水),沙漠广布,植被稀疏一、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三北防护林地区包括西北、华北、东北的陕、甘、宁、青、新、京、津、冀、晋、内蒙、辽、吉、黑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总面积38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40.5%,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占2/3以上,这里是我国沙漠
本文标题:21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45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