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3高中物理第七章阶段质量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6分,选不全得3分,错选不得分)1.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若要使汽车在开始运动的一小段时间内保持匀加速直线运动,则()A.不断增大牵引力功率B.不断减小牵引力功率C.保持牵引力功率不变D.不能判断牵引力功率如何变化解析: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牵引力F=ma+Ff不变,根据P=Fv知,汽车的功率不断增大,A项正确。答案:A2.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P放在光滑的倾角为θ的斜面体上,同时用力F向右推斜面体,使P与斜面体保持相对静止。在前进水平位移为l的过程中,斜面体对P做功为()图1A.FlB.12mgsinθ·lC.mgcosθ·lD.mgtanθ·l解析:斜面对P的作用力垂直于斜面,其竖直分量为mg,所以水平分量为mgtanθ,做功为水平分量的力乘以水平位移。答案:D3.如图2所示,某段滑雪雪道倾角为30°,总质量为m(包括雪具在内)的滑雪运动员从距底端高为h处的雪道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加速度为13g。在他从上向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运动员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B.运动员获得的动能为13mghC.运动员克服摩擦力做功为23mghD.下滑过程中系统减少的机械能为13mgh解析:运动员的加速度为13g,沿斜面:12mg-Ff=m·13g,Ff=16mg,WFf=16mg·2h=13mgh,所以A、C项错误,D项正确;Ek=mgh-13mgh=23mgh,B项错误。答案:D4.质量为1kg的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水平地面上滑行,由于受到地面摩擦阻力作用,其动能随位移变化的图线如图3所示,g=10m/s2,则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图3A.所受合外力大小为5NB.滑行的总时间为4sC.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D.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2.5m/s2解析:由题图知,物体前进20m,动能由50J变为零,根据动能定理,F×20=0-50,F=-2.5N,即物体的合外力大小为2.5N,A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Fm|=2.5m/s2,C错,D对。由于物体的初速度v0=2×501m/s=10m/s,故滑行时间t=v0a=102.5s=4s,B对。答案:BD5.如图4所示是健身用的“跑步机”示意图。质量为m的运动员踩在与水平面成α角的静止皮带上,运动员用力向后蹬皮带,皮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恒为Ff,使皮带以速度v匀速向后运动,则在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4A.运动员的脚对皮带的摩擦力是皮带运动的阻力B.运动员对皮带不做功C.运动员对皮带做功的功率为mgvD.运动员对皮带做功的功率为Ffv解析:运动员的脚对皮带的摩擦力是皮带运动的动力,A错误;皮带运动,是因为运动员对皮带做了功,B错误;运动员对皮带做功的功率是摩擦力的功率,为Ffv,C错误,D正确。答案:D6.(2012·广东高考)图5是滑道压力测试的示意图,光滑圆弧轨道与光滑斜面相切,滑道底部B处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其示数N表示该处所受压力的大小。某滑块从斜面上不同高度h处由静止下滑,通过B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有()图5A.N小于滑块重力B.N大于滑块重力C.N越大表明h越大D.N越大表明h越小解析:由机械能守恒定律mgh=12mv2,对B点受力分析N-mg=mv2r,则N=mg+2mghr,则N大于滑块重力,N越大表明h越大,正确选项为B、C。答案:BC7.质量为m的物体由固定在地面上的斜面顶端匀速滑到斜面底端,斜面倾角为θ,物体下滑速度为v,如图6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为mgvsinθ图6B.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为mgvC.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为mgvsinθD.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为mgv解析: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说明沿斜面方向的摩擦力Ff=mgsinθ,根据功率公式P=Fvcosα(式中α是F与v的夹角),则重力的功率PG=mgvcos(90°-θ)=mgvsinθ,A对,B错;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PFf=Ff·v=mgvsinθ,C对,D错。答案:AC8.(2012·上海高考)质量相等的均质柔软细绳A、B平放于水平地面,绳A较长。分别捏住两绳中点缓慢提起,直到全部离开地面,两绳中点被提升的高度分别为hA、hB,上述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分别为WA、WB。若()A.hA=hB,则一定有WA=WBB.hAhB,则可能有WAWBC.hAhB,则可能有WA=WBD.hAhB,则一定有WAWB解析:两绳子中点被提升从而使绳子全部离开地面,考虑此时绳子重心上升的高度,绳子的重心在绳子中点两边绳子的中心处。若两绳长度分别为lA、lB,则细绳A重心上升的高度为hA′=hA-lA4,细绳B重心上升的高度为hB′=hB-lB4。由题意可知lAlB,因而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9.(10分)用如图7所示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图7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图7如图8所示。已知m1=50g、m2=150g,则:(g取10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8(1)在纸带上打下计数点5时的速度v=________m/s;(2)在打点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加量ΔEk=________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ΔEp=________J,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9(3)若某同学作出的12v2h图象如图9所示,则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解析:(1)v5=21.60+26.40×10-22×0.1m/s=2.4m/s。(2)动能的增加量ΔEk=12(m1+m2)v52=0.58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为ΔEp=(m2-m1)gh=0.60J,故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两者相等,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3)由12(m1+m2)v2=(m2-m1)gh得v22h=k=m2-m1gm1+m2=g2,即g2=5.821.20m/s2=4.85m/s2,g=9.7m/s2。答案:(1)24(2)0.580.60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3)9.710.(12分)(2011·安徽高考)如图10所示,质量M=2kg的滑块套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质量m=1kg的小球通过长L=0.5m的轻质细杆与滑块上的光滑轴O连接,小球和轻杆可在竖直平面内绕O轴自由转动,开始轻杆处于水平状态。现给小球一个竖直向上的初速度v0=4m/s,g取10m/s2。若锁定滑块,试求小球通过最高点P时对轻杆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图10解析:设小球能通过最高点,且此时的速度为v1。在上升过程中,因只有重力作功,小球的机械能守恒。则12mv21+mgL=12mv20①v1=6m/s②设小球到达最高点时,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F,方向向下,则F+mg=mv21L③由②③式,得F=2N④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轻杆的作用力大小为2N,方向竖直向上。答案:2N竖直向上11.(14分)如图11甲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且光滑的斜面AB前,有一粗糙水平面OA,OA长为4m。有一质量为m的滑块,从O处由静止开始受一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F只按图乙所示的规律变化,滑块与OA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g取10m/s2,试求:图11(1)滑块到A处的速度大小;(2)不计滑块在A处的速率变化,滑块冲上AB斜面的长度是多少?解析:(1)由题图乙知,在前2m内,F1=2mg,做正功,在第3m内,F2=-0.5mg,做负功,在第4m内,F3=0,滑动摩擦力Ff=-μmg=-0.25mg,始终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全程列式得:F1x1+F2x2+Ffx=12mvA2-0。即2mg×2-0.5mg×1-0.25mg×4=12mvA2,解得vA=52m/s。(2)冲上斜面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L·sin30°=0-12mvA2所以冲上AB斜面的长度L=5m。答案:(1)52m/s(2)5m12.(6分)如图12所示,竖直面内的曲线轨道AB的最低点B的切线沿水平方向,且与一位于同一竖直面内、半径R=0.40m的光滑圆形轨道平滑连接。现有一质量m=0.10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从位于轨道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块经B点后恰好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C。已知A点到B点的高度h=1.5m,重力加速度g=10m/s2,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求:图12(1)滑块通过圆形轨道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2)滑块从A点滑至B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阻力所做的功。解析:(1)因滑块恰能通过C点,对滑块在C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mvC2R,解得:vC=gR=2.0m/s对于滑块从B点到C点的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vB2=12mvC2+2mgR滑块在B点受重力mg和轨道的支持力F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N-mg=mvB2R联立上述两式可解得:FN=6mg=6.0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滑块在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FN′=6.0N。(2)滑块从A点滑至B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mgh-W阻=12mvB2解得:W阻=mgh-12mvB2=0.50J。答案:(1)6.0N(2)0.50J
本文标题:2013高中物理第七章阶段质量检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57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