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3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第八单元阶段质量检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确立美元这一特殊地位的历史事件是()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货币政策。因此,从材料中“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可知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答案:D2.下列国际组织中,旨在协助成员国稳定汇率、平衡外汇收支的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亚太经合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世界银行解析: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稳定汇率、平衡外汇收支”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答案: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D.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组织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答案:D4.二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①《布雷顿森林协定》②世界银行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署标志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二战后,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答案:C5.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请你为右边的漫画选择合适的标题()A.迅速兴起的不结盟运动B.不断扩大中的欧洲联盟C.日益发展的北美自由贸易区D.艰难前行的独立国家联合体解析:由图片的星状可判断为欧盟的旗帜,反映了不断扩大中的欧洲联盟。答案:B6.二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多个国际性和区域性组织的领导者。美国参加的组织不包括()A.世界银行B.世界贸易组织C.欧洲联盟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依据所学知识美国参与了A、B、D三项组织,C项美国没有参加。答案:C7.下列关于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有()①都是区域经济集团组织②都是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结果③其合作领域都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④都是倡导贸易和投资自由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它们都是区域经济集团组织,都倡导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其出现都是竞争激烈的结果。③说法错误,只有欧盟的合作领域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答案:B8.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欧盟的产生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诞生,表明了()①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②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③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能力。题干所说的三个区域集团组织能够表明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全球化的一个阶段,能够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答案:D9.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全球性和地区性的国际组织纷纷建立。下列标志所代表的组织按其成立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①为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于1994年;②为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③为欧盟,成立于1993年;④为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答案:B10.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其缺点也日益显现,引发不少组织的强烈反对与抵制。下列属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缺点的是()①区域经济集团具有排他性,诱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②发达国家转移污染工业③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完整和经济安全面临严重挑战④各国依赖性加大,增强了经济危机的破坏力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都是利弊并存,①②③④分别是从不同角度正确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缺点。答案:C11.中国“入世”(WTO)之路艰难曲折,用龙永图的话来说是“黑头发都谈成白头发了”。以下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致力于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B.它通过多边贸易促进各成员国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C.它通过争端解决机制,为成员国提供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D.它为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解析: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故D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答案:D12.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些问题包括()①环境污染②恐怖主义③经济安全④能源危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着全人类的根本利益。这些全球性的问题已远非几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能解决,需要全人类共同行动才能走出困境。本题选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的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建立了战后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材料二为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协调经济政策,重振西方经济,1975年11月,在法国的倡议下,第一届西方主要工业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首脑会议在法国的朗布依埃举行,会议议程“涉及世界经济危机的所有经济问题”。1976年的第二次首脑会议,加拿大总理应邀出席,此次会议确定了每年一次的首脑会议轮流在各参加国召开,七国集团正式形成。(1998年俄罗斯正式加入,七国集团发展为八国集团)材料三二十国集团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成员包括:八国集团成员国,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中国、巴西等十一个发展中国家。创立二十国集团的建议是美国等西方七国的财长们于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成及特点。该体系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七国集团”成立时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法国为何能倡导并促成西方主要工业国首脑会议的召开?(8分)(3)材料三中“二十国集团”的成立,反映了怎样的世界发展趋势?(4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战之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形成及多极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依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答案:(1)构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特点:以美元为中心。影响:在有利于美国经济扩张的同时,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经济危机:滞胀;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原因:包括法国在内的欧共体的发展;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3)经济全球化;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97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种条件或一种现象。而是一种已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自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在世界上出现以来,这一进程就开始了。”——《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材料二“……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生产经营者“奔走于全球各地”,“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共产党宣言》材料三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乌拉圭回合,经过近8年的艰苦谈判,各国终于基本达成一致,从而为更加广泛的贸易自由化确立了基本框架。……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2/3以上的国家已经实现了经常账户项下的可兑换。同时,所有发达国家已完全取消资本交易的汇兑限制,许多发展中国家对于资本账户的开放也开始越来越积极。——《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材料四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近7万家跨国公司,其产值已经达到世界总产值的40%,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60%,对外投资约占全球直接投资的90%,由于跨国公司通过市场内部化进行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因而使“经济无国界”,从而将全球的生产连为一体,并且形成了“生产-研发-销售”的全球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请回答:(1)材料一中保罗·斯威齐认为全球化进程始于何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4分)(2)材料二反映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消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不能摘抄原文)(6分)(3)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是什么?你认为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最根本的推动力是什么?(6分)(4)自四五百年前以来,世界经济呈现什么发展趋势?(4分)解析:本题以经济全球化为主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要依据“1997年”“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等信息来分析回答;第(2)问要依据“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等信息回答第一小问,依据“工业”等信息来回答第二小问;第(3)问要依据“乌拉圭回合”“跨国公司”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第(4)问要联系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来回答。答案:(1)时间:15、16世纪。事件:新航路开辟。(2)变化:从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向世界性、相互依赖性转变。(意思相近即可)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推动者: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推动力:生产力的发展。(4)资本主义经济不断扩张;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本文标题:2013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第八单元阶段质量检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60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