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3高考总复习闯关密训历史卷专题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考查知识点基础中档稍难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132121416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515[来源:学§科§网]469817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7101118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2年12月,日本再次发生7.3级地震,据灾损报告,日本地震造成会经济损失。灾后重建任务需要资金,除努力自救外,日本如需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C.世界贸易组织D.关贸总协定【答案】B【解析】提供“长期贷款”的国际组织是是世界银行。[来源:学科网ZXXK]2.1946—1949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了近50%。到1970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1555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据此可知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满足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②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权③布雷顿森林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据此可知①②③都是对的。所以选A。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1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③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4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A.○1②B.②○4C.○1②○4D.○1③○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区域合作组织的比较。亚太经合组织存在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选项③明显错误,排除。4.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极深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是指()A.法德共同参加不结盟运动B.法德一起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C.法德决定要完善民主和法制D.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5.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模式特点模式1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模式2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模式3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下列组织归属于模式1的是A.亚太经合组织B.北美自由贸易区C.欧洲联盟D.上海合作组织【答案】C【解析】模式1中特别突出的是“司法统一”,由此判断是欧盟,即政治、经济一体化。6.中国自1986年申请重返关贸总协定以来,经过长达十多年的努力,最终在2001年如愿以偿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那么,中国政府积极努力加入WTO的主要原因是A.此举符合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B.此举符合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要求C.此举有利于防止物价上涨、通货膨胀D.此举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7.马克思认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是由小市场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即由民族市场走向世界市场经济的过程,类似今天的全球化。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自主融入世界大市场的标志[来源:学科网ZXXK]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1979年改革开放D.2001年加入WTO【答案】D【解析】从关键词“自主”、“世界大市场”、“标志”来判断。8.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下列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后者对前者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B.前者是后者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C.后者在世界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是产生前者的原因D.前者有利于形成多极世界,后者不利于形成多极世界9.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10.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我国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受到主要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发展中国家无法选择逃避,毕竟全球化能够提供发展机遇。对于上述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西方主导的B.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C.旧的国际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D.发展中国家应该回避全球化过程【答案】D【解析】本题为否定选择,主要考查了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其中材料指出“发展中国家无法选择逃避,毕竟全球化能够提供发展机遇。”这说明发展中国家不能回避。11.据报道,尽管深受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已经有2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会将成为历史上展出规模最大、参展国家最多的一次盛会。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①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深入发展②国际间经济相互联系影响的力度加强③经济危机已经基本结束,影响力减少④抓住发展机遇,推动经济发展很重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12.1995年,旨在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贸易和公平贸易等原则的实施,达到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目标的某国际组织成立。该国际组织的图标是A.图1B.图2C.图3D.图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世界贸易组织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所以选C。13.1943年,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发表“怀特计划”,主张建立稳定基金以保证国际汇率的相对平衡,设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提供贷款帮助遭受战争创伤的国家迅速恢复经济,支持穷国发展生产。这些主张反映了美国()A.主张国际金融自由B.力图建立一个国际货币组织以造福全世界C.力图达到夺取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目的D.为了解决其他国家的财政困难而提出了本计划14.20世纪中期,美国财政部长福勒曾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美国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B.美国掌握了世界银行的决定权C.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蓄货币D.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15.20世纪70年代,基辛格曾说:“如果我想给欧洲打电话,该打给谁呢?”2009年11月19日,欧盟首位“总统”和“外长”的诞生,破解了基辛格的“世界性”难题。这意味着()A.欧盟成为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组织B.欧盟能以共同体的方式实现各成员国的共同利益C.欧盟的一体化进程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D.欧盟实现了一个声音说话,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欧盟国”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6分,第18题8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2分)1943年4月,《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对战后世界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材料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亚洲地区经济在遭遇一定冲击后强劲反弹。2010年7月1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下简称基金组织)总裁卡恩表示,目前亚洲经济过多地依赖向亚洲之外的发达国家出口产品,应考虑逐渐将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向以内需为主的增长模式转变。基金组织将从国际视野出发,依托庞大的研究力量,为亚洲各会员国提供经济分析报告,促进各国进行国际合作,实现各国经济持续增长。(1)材料一中“罗斯福在世界蓝图”中“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在二战后是如何形成的?(6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亚洲迎接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中所起的作用。(6分)等。因此,面对亚洲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国际视野出发及时为亚洲各会员国提供经济分析报告等相关举措,有利于促进亚洲各国的合作和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6分)17.(15分)学术界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切难以管理。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伯恩斯《世界文明史》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太约有14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筒编》材料三:“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垂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晨,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1)根据材料一指出推动全球化的媒介有哪些?(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形式有什么不同。(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2分)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4)全球化浪潮给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5分)[来源:Zxxk.Com]18.(13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22年,梁启超说:“我们这十岁大的中华民国,虽然目前像是多灾多难,但他的禀赋原来是很雄厚的,他的环境又不是和他不适,他这几年来的发育已经可观,难道还怕他会养不活不成,养活了还怕没有出息吗?只求国民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别把志气衰颓下去,将来在全人类文化上,大事业正多着哩。”——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推荐序(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对中华民国前十年发展的观点。(2分)材料二: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到: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中国工业和农业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0%和3%左右,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6%。说明:上图为新中国1952—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绘制)。(2)根据材料二可知,1952—1983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整体很快,但中间也经历了几次波折。结合史实,分析中国在时期Ⅱ所呈现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原因。(5分)材料三:下图是1950年欧洲复兴计划宣传画。下方的等式意思是:欧洲复兴计划=和平+工作。画面上有一桥梁——由与计划相关的欧洲各国的国旗组成桥梁,连接着美国和欧洲。(3)请结合史实谈一谈对这幅宣传画的寓意的理解。(2分)材料四:中国、印度和某些西欧国家1980—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测(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下图)(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肯尼迪对中国1980—2020年的经济发展状况作出上图预测的理由。(3分)
本文标题:2013高考总复习闯关密训历史卷专题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60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