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盐城三调生物评讲及变题
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评讲教案33.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⑴根据图1、图2所揭示的规律,你认为在生产上应采取的措施有。⑵比较图1、图2可得出的结论是。⑶某种植小麦地块相对缺K,则该地小麦茎上部的幼嫩叶片和下部的成熟叶片中K的含量相对较低的是叶片。⑷从孕穗期到乳熟期小麦对K的需要量很大的原因是。【试题答案】⑴合理灌溉、合理施肥⑵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⑶下部的成熟⑷植物体内糖类的合成与运输和K有关,而该时期糖类的合成和运输速度快【试题来源】整合书本相关知识点。【命题意图】①从内容上讲,本题以小麦的需水规律和需肥规律为情景,考查学生对植物的水分代谢、矿质代谢及其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从能力要求方面看,要求学生能通过分析小麦对水分、P和K的需求量变化的曲线,发现植物对水分吸收和对矿质离子吸收的关系,理解这些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②从调研考试的导向性上看,利用书本上的有关材料作为题干,目的是要求学生和老师在最后一个月的复习中继续重视书本、重视基础知识、重视知识的应用。【试题解析】⑴图1、图2揭示的是植物的需水规律和需肥规律;目前我国的水资源十分紧缺,又由于农业生产中不合理的使用化学肥料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水体的富营养化),为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我们必须进行科学的合理灌溉和合理施肥。⑵本小题要注意图1、图2两坐标曲线的纵轴所表示的单位不同,比较两图可以看出植物在同一时期对水分和P、K的需要量不同,说明植物在同一时期对水分和P、K的吸收量不同,其原因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⑶本小题从K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及其能否被再利用的角度分析,注意与Fe、Ca比较。⑷本小题要从K在植物体内的作用分析,植物体内糖类的合成与运输和K有关,主要表现在K影响葡萄糖合成多糖的过程,如K缺乏导致淀粉合成缓慢,K充足使蔗糖、淀粉、纤维素含量高而葡萄糖积累较少。而小麦在孕穗期到乳熟期的过程中需要将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葡萄糖转化成淀粉并不断运输到小麦籽粒中。【变式训练】变式训练1.将3株小麦幼苗分别培养在相同的培养液中,开始时测得它们吸水量和吸收K+的量基本相同,随后对3株细苗进行处理和检测,其结果如下表,分析回答:处理情况过一段时间后的检测结果A剪去大部分叶吸K+量稍微减少,吸水量明显减少B注射呼吸抑制剂吸K+量明显减少,吸水量保持不变C在培养液中增加钾肥吸K+量没有增加,吸水量明显减少(1)A幼苗吸水量明显减少的原因是。(2)B幼苗吸收K+量明显减少,说明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是(3)C幼苗吸收K+量没有增加是因为受到根细胞膜上数量的限制,吸水量明显减少是由于(4)3株小麦幼苗的实验可以说明植物吸收水分的关系是。变式训练1答案(1)蒸腾作用明显减弱(2)主动运输(3)K+的载体蛋白质培养液浓度增大,使培养液与细胞液之间的浓度差减小(4)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变式训练2.不同农作物对矿质元素的需求特点是A.必需元素种类不同B.必需元素的需要量相同C.相同的生长时期必需元素的需要量相同D.不同的生长时期必需元素的需要量不同.34.颜色的变化常被作为生物实验过程中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⑴在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在2mL蛋白质溶液中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液后,又加入2mL双缩脲试剂B液,振荡摇匀,溶液颜色呈蓝色,最可能的原因是。⑵在做脂肪鉴定实验时,用显微镜观察到被染色的部分脂肪微粒位于花生子叶中的细胞之间,最可能原因是。⑶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如取材合适且提取色素的过程操作规范。但得到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非常淡,最可能的原因是。⑷在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实验中,将两组完全相同的实验组装置(包括亚硫酸钠与稀硫酸的量相同)分别放在遮荫处和向阳处,结果处植株首先出现褪绿现象,其原因是。【试题答案】(1)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过量(2)将花生子叶切成薄片时,部分细胞破损(3)画色素滤液细线次数少(4)向阳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硫多,受到的危害重【试题来源】资料改编。【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蛋白质鉴定实验、脂肪鉴定实验、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以及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实验中的一些现象分析。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进一步理解有关的生物学知识。【试题解析】(1)在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让蛋白质溶液与双缩脲试剂A液和双缩脲试剂B液混合均匀后,溶液应该显紫色或紫红色,而题中的溶液却呈蓝色。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是溶液颜色呈蓝色。因为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只有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就应该很自然地想到是否是硫酸铜的问题,回忆教材中的内容发现:在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在2mL蛋白质溶液中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液,摇荡均匀后,再向试管内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液,振荡摇匀,题目中的2mL远远不止3~4滴,由此可见溶液颜色呈蓝色是因为过量地加入了双缩脲试剂B液。(2)在做脂肪鉴定实验时,在低倍显微镜下寻找花生子叶最薄处,将这部分移到视野中央,观察细胞中已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圆形小颗粒即为脂肪微粒,而题中用显微镜观察到被染色的部分脂肪微粒却位于花生子叶中的细胞之间,说明脂肪微粒已离开了细胞进入细胞之间。(3)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影响色素带深浅因素有取材是否合理、提取色素的过程是否操作规范、画滤液细线的次数是否达到要求等。而题中已明确指出取材合适且提取色素的过程操作规范而得到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非常淡,这说明其最可能的原因是画色素滤液细线次数少。(4)在光下或向阳处,气孔张开,二氧化硫能迅速进入气孔使叶片受到伤害。【变式训练】变式训练1。分别在A、B、C三个研钵中加2克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处理ABCSiO2(少量)+++CaCO3(少许)—++95%乙醇(10毫升)+—+蒸馏水(10毫升)—+—注:“+”表示加,“—”表示不加。试回答:(1)A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原因是。(2)B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原因是。(3)如果在光束与三棱镜之间放入上述C处理液,则在三棱镜后的光屏上看到的光谱是A、七色光谱彩B、蓝紫光位置变暗C、绿光位置变暗D、红橙光带色度减弱(4)在从叶绿体中提取和分离色素的实验中,提取色素常用的溶剂是,将滤液中的色素分离的常用方法是。(5)用红色罩膜的大棚环境与用白色罩膜的相比,对植物体的作用是A、增强光反应B、增强暗反应C、增强光合作用D、降低光合作用变式训练1答案(1)黄绿色部分叶绿素受到破坏(2)几乎无色叶绿素不溶于水(3)BD(4)丙酮纸层析法(5)D变式训练2。请根据下列有关实验及结果,回答问题:⑴《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组别处理结果a①材料置于0.3g/mL蔗糖溶液中①发生质壁分离②然后将材料移到蒸馏水中②质壁分离复原b③材料置于0.6g/mL蔗糖溶液中③迅速发生质壁分离④然后移到蒸馏水中④质壁分离不能复原c⑤材料置于7%的尿素溶液中⑤开始发生质壁分离,然后渐渐复原d⑥材料放入100℃热水中3分钟取⑥未发生质壁分离出,重复a组实验①洋葱表皮细胞在a、b、c三组实验中均发生质壁分离现象,除均存在中央液泡外,其结构上的原因还有。②a组实验的原理是。③出现b、d组实验现象共同的原因是。④c组实验结果说明。⑵在《DNA粗提取》实验中,为得到含DNA的黏稠物,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最后所得含DNA的黏稠物极少,经致下一步实验都无法进行。请指出该同学的实验操作上的错误并改正。①在新鲜家鸽血中加入适量的柠檬酸钠,经离心后,除去血浆留下血细胞备用。②取5—10mL血细胞放入50mL的塑料烧杯中,并立即注入20mL0.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快速搅拌5min后经滤纸过滤,取得其滤液。③滤液中加入40mL2mol/L的氯化钠溶液,并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快速搅拌1min。④上述溶液中缓缓加入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不停地轻轻搅拌边加蒸馏水,直到溶液中丝状物出现为止,再进行过滤而滤得含DNA的黏稠物。。变式训练2答案(1)①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大②细胞液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或当外界溶液大于细胞液时,细胞失水,反之,则细胞吸水)③死亡的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④尿素是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⑵0.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应改为蒸馏水;滤纸应改为纱布;直到溶液中丝状物出现为止应改为直到溶液中丝状物不再增加为止。35.为探究植物体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氧含量条件下,测定了一定大小的新鲜菠菜叶的二氧化碳释放量(表中数据为相对值),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CO2O2温度0.1%1.0%3.0%10.0%20.0%40.0%3℃6.23.61.24.45.45.310℃31.253.75.921.533.632.620℃46.435.26.438.965.567.230℃59.821.48.856.610010240℃48.217.37.142.474.273.5⑴为了能使实验数据真实地反映呼吸强度的变化,还应采取的措施是,原因是。⑵仔细分析表中的数据,你认为在条件下的数据可能是错误的。⑶图中数据反映出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当氧含量从20%上升到40%时,植物的呼吸强度。其限制因素可能是。⑷就图中数据分析,蔬菜贮藏的最佳环境条件组合是,此条件下植物细胞内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有。【试题答案】(1)遮光处于黑暗状态防止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呼吸强度的测定(2)10℃、1.0%(3)维持相对稳定酶的数量(4)温度、氧含量分别为3℃、3.0%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全对才给分)【试题来源】精选资料。【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是在探究植物体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过程中,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关的生物学问题。通过该题目的考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知识的联系和区别的分析,同时能够引导学生在新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试题解析】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透彻地理解题目的内容,此题的关键是读懂表格的含义。即在氧气浓度很低时,菠菜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当氧气浓度升高时,无氧呼吸受到抑制,代之以有氧呼吸的逐渐加强。在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上表现为由多到少,再由少到多的变化过程;菠菜叶的呼吸作用受到许多酶的催化作用,而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时呼吸作用都要受到影响。(1)菠菜叶是活细胞在暗处只进行呼吸作用,而在有关的条件下,还必须进行着光合作用,这对上述实验数据真实地反映呼吸强度的变化必然要产生不必要的影响,为此必须对菠菜叶片进行遮光处理,以防止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呼吸强度的测定。(2)根据表中数据不难看出:10℃、1.0%时的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不符合上述的,随着氧气浓度变化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变化规律。(3)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除了温度和氧气浓度外,还有酶的数量、底物浓度、产物的及时排出等,根据题中条件不难看出此题中的限制因素可能为酶的数量。(4)人们在蔬菜贮藏时,既希望贮藏的时间长,更希望其中的营养消耗少,也就是说在保证菠菜叶细胞活力的前提下呼吸消耗的营养越少越好,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温度、氧含量分别为3℃、3.0%的环境条件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最少。此时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强度都维持在最低的水平。【变式训练】变式训练1.不同的呼吸底物、呼吸方式具有不同的呼吸商(呼吸商=呼吸放出的CO2量/呼吸消耗的O2量)。现利用甲图所示装置,测定一定量的酵母菌在不同O2浓度下的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1)若要直接读取消耗氧和释放二氧化碳的体积之差,应选用下列乙、丙、丁装置中的装置。为确保结果的准确,需设置对照校正,则对照实验中试剂X为。(2)如实验结果经校正后,记录数值如下表。请分析回答:02旅度(%)0l%2%3%5%7%10%15%20%25%释放C02(mL/h)1.000.800.60O.50O.48O.60O.720.84
本文标题:盐城三调生物评讲及变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6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