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2014-15九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美术备课笔记学校:**县**中学学科:美术年级:九年级备课教师:***2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一、学生现状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对教材中的绘画、雕刻、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等美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在美术的审美鉴赏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对学好本册教材打好了一定的基础。但初三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不够,参与获得的主动性较差。对美术知识的系统不够明确,知识结构层次不是很健全。二、教学内容分析: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基本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在继承美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近步与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突出时代感和地方特色。在结构上,以美术形式语言集中划分单元,淡化不同课业之间的区别,在传授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习得两方面的需求。三、教材中重点、难点:重点内容涉及到绘画创作和设计的内容,绘画包括版画和抽象艺术的创作等绘画创作知识。设计主要是以设计的分类和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平面设计和立体构成等方面的设计知识。四、工作目标1、通过各种欣赏、评述能初步了解外国美术发展的历史面貌及其回环成就,初步认识了解外国美术的艺术性和艺术魅力,初步了解他们的社会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2、通过欣赏讨论与读书相关的社会活动及其创造的美术作品,感受其文化内涵,使个人素质得到提升及长远发展。3、通过赏析生活中各种富有文化品位的用品和环境,体会认识生活格调。确立对高雅生活品位的向往和高雅的生活情调,学会自己美化生活和充实调节精神世界。4、让学生们了解相关的造型艺术知识,认识造型艺术的不同表现语言、不同表现形式。5、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认识中国民间美术独特的美感和表现特点,感受民间美术作品和谐的艺术与实用价值,体会各民祖劳动人民在美的创造上的智慧。五、主要工作及措施1、根据对初三学生的情况分析再加上初三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始新知识的学习。32、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要学会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学生了解了有关美术的基本情况后,紧紧把握住教材重点、难点,面向全体学生抓好教学管理,全面开展教学活动。六、教学进度1、秦始皇陵兵马俑群1课时2、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1课时3、环境雕塑1课时4、设计制作环境雕塑1课时5、黑白装饰画的美感1课时6、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1课时7、建筑艺术的色彩搭配1课时8、关注身边的广告设计1课时9、我们身边的美术遗存1课时10、探究书籍的奥秘1课时11、藏书票与书签1课时12、书籍装帧艺术1课时13、毕业纪念册设计1课时4第一课时秦始皇陵兵马俑群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由身份不同、形态各异的数千个陶俑组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雕塑群。能力目标:分析兵马俑的造型特点,了解兵马俑在塑造人物方面注重刻画细节、注重表现心里、注重个性变化的表现技巧及艺术效果。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兵马俑群像,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成就,了解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认识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历史文化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认识兵马俑主要艺术成就及其时代特征。教学难点:理解兵马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教学方法: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检查多媒体设备和学生课前准备工作。查找历史资料,了解秦始皇的生平、历史功过及秦朝的社会风俗。学生自己动手积累资料,培养他们收集信息的能力,又可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和查找资料,同学们对秦始皇的生平了解比较清楚,这位有“千古一帝”之称的君王,为了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下令大兴土木。下面请一位同学说说秦始皇在位时修建的最著名的工程有哪些?(演示秦始皇画像)相互交流后回答:阿房宫和骊山墓。山墓是秦始皇为自己修建的陵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兵马俑就是陵墓的陪葬品。(演示兵马俑全景图)同学们想一想,兵马俑作为雕塑作品,它与普通的雕塑作品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互相交流后回答:兵马俑不仅是美术作品,而且还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对,兵马俑不仅是雕塑作品,而且还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并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只有到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才能看到它的真品,由此可见,兵马俑的珍贵在于它具有极高的历5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下面我们就从历史和艺术的角度来欣赏兵马俑。大家想一想,假如你是一名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的讲解员,你将如何为参观者介绍这些了不起的杰作呢?在不同小组间巡视,解答疑难。刚才大家分组对不同身份的兵马俑进行研究、讨论,现在请小组代表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向大家作介绍。每个学习小组经过短暂的商讨之后认领本组的学习任务,并开始研讨和编写讲解词。下面我们来看一组照片,然后请同学们说说看了这些照片之后,最让你赞叹的是什么?(演示兵马俑局部图片:发髻、面孔)大家从这几组照片可以看出兵马俑在人物雕刻方面的突出特点是细腻精美、栩栩如生。不同身份的兵马俑,不仅发髻样式不同,而且面孔表情各不相同,可以说是千人千面,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技巧,这且表明:兵马俑将中国古代写实主义艺术传统推向高峰。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来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首先进行纵向比较:将秦俑与汉俑作对比,找出秦汉雕塑手法的区别;然后进行横向比较:将秦俑与古希腊“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雕像作比较,进一步领悟兵马俑的艺术特色。(演示秦百戏俑和汉代的百戏俑及“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雕像)欣赏小结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对学生解释不够清楚的地方进行补充说明。设计制作请同学们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样式,设计制作一件以兵马俑为主题的小作品,然后我们将举办一个展览会,展示出同学们的作品。课外拓展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配上必要的文字说明。学生组成评审小组,对所展作品进行评比。课后反思:通过比较欣赏,实现知识的迁移,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兵马俑艺术特点的认识,而且能够使学生从多元文化的角度,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丰富的内涵及高超的表现技巧。美术欣赏不仅仅停留在技巧的掌握,必须进一步探究作品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这样才能使学生认识到美术对社会文明的独特贡献。6第二课时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比的方法,了解我国与世界上优秀建筑、雕塑、绘画的艺术风格,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风格。能力目标:用语言阐述自己对中国优秀民族艺术的认识。情感目标:通过对中西不同风格形式美感的体验,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加深对美术艺术的理解,更加热爱祖国,了解自己民族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教学重点:通过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个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艺术独特的风格和审美特征,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观点。教学难点:中外美术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的对比。初步理解传统和多元文化并存的关系。教学方法: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教学过程:1、导入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艺术传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那么我国都有那些传统艺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呢?这节课----2、新课出示故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讨论,故宫的建筑风格以及所体现的人文精神。(1)大屋顶、金黄色的琉璃瓦的艺术美感和实用性。(2)为什么采用木结构的建筑体系。例:它的材料是以木结构为主的,木结构的建筑体系向来注重人与自然的高度协调,尊重自然,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艺术风格上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自然之美的表达,它集轻巧、坚韧、易于加工于一身。(3)与西方建筑相比较,在风格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4)它所反映的人文精神是什么。将同样是通过人物形象表现理想美的题材作品进行比较:将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希腊雕塑的代表之作《米洛斯的阿弗萝蒂特》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去体会不同的风格7及其艺术美感。(1)你是怎样理解顾恺之的绘画精神----“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的?(2)作品分析,了解中国魏晋时期的美学思想对绘画的影响。例:《洛神赋图》是个长卷,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第一段为“惊艳”,描绘曹植一行来到洛水之滨,忽见洛神惊鸿似的出现。第二段“陈情”,描写曹植与洛神互诉爱慕之情。第三段就是结局了。他把结局改了一下,曹植和洛水之神一起乘舟而走。希腊雕塑的代表《米洛斯的阿弗萝蒂特》作品分析古希腊和我国魏晋时期,中西美术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质:在魏晋时期,中国绘画观念就已经深深奠定了“神”的表现重于“形”似紧密联系。(1)中国山水画和西方油画各自所反映的人文精神是什么?例:在中国山水画,甚至整个中国画史中,畅神、追求气韵生动的境界始终是绘画美学的最高标准,从山水画的用笔来看,也能很清楚的发现它的重神重意的特点。对于山水画来说,最有代表特色的技法是皴法。皴法从五代成熟,经过历代画家的演绎和发展,形成了几十种皴法。(2)《千里江山图》作品分析例:《千里江山图》中景色连绵不断,根据山水布局开合,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各段之间衔接巧妙,过渡自然。(3)霍贝玛《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作品分析例:《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被称为17世纪荷兰风景画的最后杰作,将风景回复它本来的面目,回复它在大自然中的模样,体味并表现其中质朴而活泼的诗意与自然之美是霍贝玛所重点表现的。3、练习将丢勒和曾鲸的人物画进行比较。4、课后反思西方绘画偏重于“形似”为根本,讲究科学的分析和表现,重视光的运用,重视色彩的配合,重视透视的处理,可以说是科学的绘画。中国绘画走的却是从表现外物神韵到表现内心神韵的路子,讲究是诗书、画、印的结合,讲究位置的经营和表达意境,重骨力、骨法、风骨的笔墨之美,可以形容为诗的绘画。这和民族精神诗相关的,即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形似”是科学的表现对象,是绘画中的理性精神;“神似”是感性的表现对象,是绘画中的人文精神。8第三课时环境雕塑教学内容与目标通过讲授、分析、比较等欣赏活动,让学生理解环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与人的关系,认识环境雕塑与架上雕塑的区别,从而多视角地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对环境雕塑的特点的认识。难点:环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雕塑与架上雕塑的区别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抛出讨论题的导入方法。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生活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我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学习和发展进行着各种活动,而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活动的环境自然是少不了的,我想和大家讨论一个问题:你对现在的生活环境满意吗?为什么?请说明理由并给予评价。2.讲授新课(1)阅读课文内容欣赏图片。(2)教师出示一件架上雕塑实物和一张环境雕塑图片摆放在一起,让学生分析、讨论它们的共同点和区别。(3)师生共同提取二者的不同特点作为重点内容,加以重申,同时将内容板书或课件打出。环境雕塑与环境互动,主要特点是与特定场合地点的(如绿色、生态因素)环境之间建立起亲密相融的关系,同时反映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表现出时代精神,这是环境雕塑的主要特征。(4)按照放置地点讲明环境雕塑的分类,城市广场雕塑、园林雕塑、小区雕塑等。3.学生练习,做“思考与讨论”内容,同时开始策划如何为校园或社区提出雕塑方案。(1)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做“思考与讨论”题。(2)学习评价与小结。4、课后反思: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对要进行的学习活动给予评价。如文字方案,包括小区中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同时还要为提出的方案作出评价,如写实的还是写意的,是主题性的创作还是装饰小品,材质是什么,色彩如何,其整体气势与周边环境是否相适应。9第四课时设计制作环境雕塑教学内容与目标1.应知:通过讲授、分析、比较等欣赏活动,让学生理解环境雕塑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与人的关系,认识环境雕塑与架上
本文标题:2014-15九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71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