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5诗歌鉴赏板块边塞征战诗鉴赏
---边塞征战诗出师未捷身先死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鉴赏要点分解:第一是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把握诗作所反映的时代风貌。边塞诗人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盛唐: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中晚唐: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凄婉。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宋代: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鉴赏要点分解:第二是要推敲作品中蕴藏的不同思想感情。*每首诗歌都有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高适、岑参、李益等边塞诗人在塞外生活多年,他们的诗作中内容几乎反映征战诗的各个方面: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表达报效国家的激情。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起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奇异风光……边塞诗立意,主旨之一:与时代相和相应,跃马扬鞭赴边塞,反映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雄心。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岑参《银山碛西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已亥岁感事》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杜甫边塞诗立意,主旨之二:表现戍边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边塞诗立意,主旨之三:表现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边关既有征夫,内地就有怨女。一些从表面上看起来是闺怨、赠别的诗,因与边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妨把它看作边塞诗词的衍生作品。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岑参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人。——岑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沈佺期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的《使至塞上》虏酒千钟不醉人,胡二十岁能骑马。——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胡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诗人通过对大漠壮丽风光的描绘,抒发了对为国御敌守边,立功绝域的将士们崇敬之情,充满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边塞诗立意,主旨之四:描绘边塞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是: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边塞征战诗的鉴赏方法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接触这类诗歌时,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第二、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有的写建功立业的渴望,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的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第三,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辨别不同的艺术风格有的豪放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1、反映从军将士生活的艰辛2、表达诗人向往边塞的军旅生活,希望立功边塞、报效国家的理想3、抒发了自己的壮志雄心以及怀才不遇的悲慨如《塞下曲》《蓟中作》4、抒写边思乡愁,如《逢入京使》高适《从军行》5、对士兵英勇无私的爱国精神的赞颂,对他们艰苦生活的同情《凉州词二首》《燕歌行》《蓟门五首》6、盛赞奔赴沙场的勇士的英雄气概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王昌龄的《出塞》熟知边塞诗各类常见的思想内容一、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三、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深入的揣摩。怎样去挖掘诗中战争场面的描写?边塞诗歌中的用典: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还应雪汉耻,持此报明君。——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唐代边塞诗人凝聚着浓重的汉代情结,在诗中呼唤李广、卫青、霍去病、班超、马援、窦宪等人。显出他们浓郁的历史情怀和深沉的忧患意识,由今而思古,怀古以讽今,从而体现边塞诗深邃的历史内涵,以及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呈现出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李广厚遇士兵,深受士兵爱戴。“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霍去病发出“匈奴不死,无以家为也”的豪迈之声。班超投笔从戎,为国戍边,立功西域,令人肃然起敬。耿恭在西域的壮举,令《后汉书》作者范晔“喟然不觉涕之无从”。马援认为:“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其言行真不愧为万世楷模。汉代将军有怎样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境界?“一切军事角逐都是浮面的,而事情到了要摇撼某个文化生态系统的时候,才会变得严重起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最终的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诗人从地点、景物、气候三个方面着意刻画,反复渲染,营造出一个悲凉的氛围,为后两句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之情蓄势。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注释】①衡阳雁去:衡阳,地名(今属湖南);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阳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②燕然未勒: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出击匈奴,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里,刻石勒功”而还。1.上阕写景,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征?其作用是什么?荒芜凄凉。渲染气氛,为下阕抒情作铺垫。希望取得伟大的胜利,却又无从取胜,思念家乡却又有家难回的矛盾心情。爱国激情,浓重的乡思,兼而有之。2.下阕“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诗人为什么在“归无计”之前加上“燕然未勒”四字?4.分析末句“白发”和“泪”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胸怀壮志的将军抱负未能实现的无奈感慨。一方面是年华流逝,功业不知何时才能建立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思念家乡的苦闷。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边关思乡指出思想感情概括下列诗歌思想感情。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此诗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烈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三四句把现实与梦境虚实对比,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此诗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王翰等众多作家。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是: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边塞诗的艺术特点:诗歌的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边塞诗的佳作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边塞诗在题材的开拓和意境的创造上有创新。边塞诗的主要特点:(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生活艰苦)(2)情感:对家乡思乡念亲;对友人惜别感伤;报国豪情;壮别感奋(3)风格——雄壮豪迈。(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5)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胡羌羯夷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了解诗人所处时代,知人以论诗。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例1·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例2·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例3·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例4·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诗卫国豪情征战之苦塞外风光[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片段)]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高适·燕歌行(片段)]。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按题材给诗歌分类,以揣摩主旨中晚唐国势式微,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例1·卢纶·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例2·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吹遍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例3·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例4·姚合·穷边词]将军坐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关。[例5·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学以致用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问:谈谈本诗表达技巧上的妙处。(4分)答: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颈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
本文标题:2015诗歌鉴赏板块边塞征战诗鉴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80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