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对跨国汽车供应商扩展战略的研究及应对策略(1)
对跨国汽车供应商扩展战略的研究及应对策略[摘要]文章通过对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全球战略、亚洲战略以及在华战略定位及战略调整的剖析研究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对策与出路。[主题词]零部件汽车跨国公司供应商1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变化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保持着7%-8%的年增长率,即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4000亿美元规模,预计增长到2010年的20000亿美元的规模。与此同时,国际汽车零部件工业以及整车制造商与零部件供应商的相互关系也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从技术发展趋势看,汽车零部件工业变化主要体现在系统化、模块化、电子化技术的大量运用;从整车制造商与零部件供应商的相互关系来看,主要体现在整车厂和零部件厂相互独立的趋势日趋明显;从产业组织结构的角度看,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竞争的加剧以及横向并购盛行。这3个方面的相互促动,极大地改变了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整体面貌,也影响了各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扩展战略。2跨国汽车供应商战略的剖析2.1全球战略分析目前与国内厂商合资的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都是世界上从事全球化经营活动的大型供应商。在向海外扩张方面,他们的全球化战略有一定的相同点,不外乎采取发展型战略、国际化战略、多国本土化战略和跨国战略等宏观发展战略,其中包括资本扩张,技术渗透,合并重组等模式。?当某些较小零部件供应商想通过扩展取代更大的零部件供应商时,利用合并重组就可能成功(如Visteon与Lear可能将来会通过合并以取代Delphi的地位)。近10年来世界零部件企业的并购此起彼伏,愈演愈烈,不仅影响到世界汽车零部件工业格局,而且更会影响到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发展战略。?许多汽车供应商之间在产品方面是处于竞争关系。但由于环保、节能、安全、智能、电子和车辆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面临的共同课题,产品生产相同或相似导致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正逐步开放,从而结成战略联盟,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在互动中求生存。?由于零部件采购的全球化,整车生产厂家可以采用多家零部件企业的产品,打破了以往单—配套的模式,促进了零部件技术的交流和相互渗透。?同类零部件供应商之间互为竞争对手的关系是不可改变的,因此各零部件供应商会努力创造其它供应商无法效仿的战略(例如核心技术);有实力的供应商会尽量创造出更严格的“游戏规则”,控制零部件技术所需的标准制导权,以此战胜对手并垄断市场。2.2亚洲战略分析2.2.1在台湾、东南亚、韩国建立据点世界汽车供应商进入亚洲最初以中国台湾、东南亚和韩国为切入点,尤其是日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表现得较为突出。在台湾主要采用合资形式进入,或积极进行技术转让。台湾可能象电脑零部件工业那样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供应基地。通过在亚洲的几个据点的试探性行动,很多世界零部件制造商已经获得了成功,为在亚洲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2.2.2关注东盟发展东盟是世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投资的热点,由于各大汽车制造商在东盟地区的投资不断增多,除了商用车以外,正在重点投资乘用车(轿车)市场。因此,一部分善于追随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如Delphi、Visteon、Dana、TRW等美国的零部件全球供应商也正式进入东盟,一方面与已经建立了450个以上生产据点的日本零部件厂家进行竞争,另一方面,也在探索各种战略合作。世界零部件供应商对东盟显著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关注,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2.2.3看好印度和中国市场印度和中国是世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继上述地区之后发掘的又一投资“新大陆”。印度拥有众多的人口,贫富差距巨大,但目前正处在中产阶级逐步壮大的阶段,大众化汽车市场的征兆出现了,所以自然引起了大量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的注目。中国以其市场容量、经济增长速度、投资环境等一系列原因被国外的汽车界一直认为是本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市场。绝大多数的世界顶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都很重视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制订了长期的发展战略。他们在中国入世之前,就已经在华建立了强大的扩展据点。现在更以中国加入WTO为新战略的开始,对在中国的事业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和整合。2.3在华战略分析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华投资经历了观望、试探、停滞、追随和大规模系统化5个阶段。又由于中国经济环境的波动和供应商自身战略的调整,其在华投资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点。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基本处于观望和试探阶段。多数在华投资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其实还没有对在华投资制订明确而系统的战略,观望和试探本身就意味随时有可能撤资或放弃在华投资。因而可将这两个阶段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华投资的战略称为“前战略式”的过渡性安排。进入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后合作式战略”阶段。由于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来华投资的风险性大大降低,加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其它国家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和熟悉,大众汽车等以及先进入的一些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中国赢利状况的吸引,其它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开始了追随战略,大规模对华投资。抢占中国市场,把中国作为其在全球分工体系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已成为他们在华投资的最初战略。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华投资战略表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这其中既有供应商事先的安排,又有对即时情况作出的临时反应。归纳起来,这一阶段的大致特点有:?投资规模日益扩大:规模的扩大是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华战略投资演进的外在体现,同时也是在华投资战略本身的一种指向,即谋求规模优势,争取主导中国市场,或不至于被先期进入者甩下太远。?本土化: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开始注重在中国实行本土化战略,这是其全球化战略在中国的具体实现形式,其实现途径主要有:市场的本土化;产品的本土化;制造的本土化;资本构成的本土化;R&D的本土化;经营网络的本土化;人才的本土化。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中国本土化中最突出的两个方面是人才的本土化和R&D的本土化。?从抢占有形资源向抢占无形资源过渡:大量的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除了注重在中国进行原材料的就地采购以外,更注重占有和控制中国的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这也是跨国公司从资产垄断向技术垄断迈进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中国无形资源、人力资源的开掘和抢占已经成为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显著战略特点之一。?增资控股意向渐浓,独资倾向益显:随着中国投资环境的改善,加上中国汽车市场潜力的巨大和入世协议中有关零部件条款的约定,中国将更加开放,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因此愿意在原出资比例上追加投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同时也更倾向于控股和独资,不愿意更多的外在因素干涉自己的战略。?投资范围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过渡:国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中国的投资范围由劳动密集型和较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向关键零部件转变如电子喷射系统、变速器、安全气囊等。?国际二三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进入中国指日可待:由于汽车行业越来越趋向全球化,大的汽车厂都要求零部件供应商实现全球化。再由于汽车行业发展环境复制的原因,随着国外大型汽车制造商和一级零部件供应商陆续进入中国,就需要有二三级零部件供应商来提供质量高、价格有竞争力的零部件支持。?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华投资力度加大:近年来通过对外商在中国投资整车/零部件情况的了解发现德国表现得异军突起,投资额较大,数目有增多的趋势,并且均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他们将是今后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对中国的投资力度还会不断加大,还会有更多的供应商入驻中国。3后WTO时期国外汽车供应商在华战略的调整中国的入世是现有国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战略再调整、再定位和促使更多国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进入中国的催化剂。一些国外零部件供应商已经从营造全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开始重新评估其在中国的投资,希望将中国逐步转变成其全球零部件工业的生产基地。他们在中国市场所考虑的关键因素有:市场吸引力(市场容量、增长速度、竞争状况);零部件供应商与现有整车厂的关系;关税差别;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成本;原材料成本和二三级供应商状况;管理水平以及转移成本;靠近整车厂的距离和物流成本;规模经济;环保法规;研发能力(当地的工程技术人员素质)。国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会充分考虑上述因素,估计自己合资企业的能力,向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的方面调整。在国内建立合资企业的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不会满足于现状,可能会在以下几方面有突出表现:?为了独占其专有技术和先进的管理,在中国入世后更趋向于以独资方式开展在华业务,可能会继续扩大投资额度,采取直接资金收购或技术与股份转让的方式来获取控股权或实现企业的独资进程。?通过与中国贸易和技术合作,特别是通过在华大规模系统投资以及战略调整,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把中国逐步纳入其价值增值链之中或者经营网络之中。在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全球网络中,生产制造中心、研究开发中心和管理运营中心是3种重要的节点。?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很可能会主导第一级和部分第二级产品,并逐步向中国其它未开发的汽车领域迈进,如物流领域、售后服务领域、营销领域和出口市场等。?更加重视其在中国合资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努力将其带入全球采购的供应链体系中。?更加重视本土化战略。4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应对策略4.1外部应对策略4.1.1积极与国际先进的零部件供应商合作参与国际分工统一的大规模的零部件工业是国家汽车工业能发展振兴的最根本基础。应打破原来只向本车型、本集团、本国配套的狭隘想法,转为面向全球各公司、各车型配套的开放思维。通过调整、重组、改革、创新,密切注视世界汽车零部件工业重组兼并的动态,寻找兼容性强、实力雄厚、技术先进且能覆盖汽车零部件系统技术的跨国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可考虑以市场、股份换先进技术以及产品及技术的买断等。4.1.2建立战略联盟走联合重组的道路可以考虑联合国内一些比较有潜力和竞争力的同行企业(国企或合资企业)的力量,组成战略联盟,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共同融入到国际竞争中去,稳固企业根基和实力,赢得市场,也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4.1.3实施“三M”举措积极开拓全球市场按照“抢、逼、围”的思路拓展市场。抢占中国零部件市场份额,巩固CM市场;逼零部件走出国门,做大AM市场;围绕世界著名汽车生产企业配套,力争成为稳定的供货商,进军OEM市场。通过“三M”举措,主动应对全球竞争,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现有的一些零部件企业已经拥有了世界上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应该利用这些供应商的优势,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4.1.4零部件企业解除与整车厂之间的依赖关系零部件供应商应部分地独立,因为独立更容易整合资源。以前是和整车共同分享投资资源,而现在则可以根据自己对零部件市场的预测,更合理地利用资源。同时专业化程度将会更强,可以为多用户服务。4.2内部应对策略4.2.1走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道路建立零部件研究开发中心,从依赖、仿造的简单生产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建议在实施技术跟随战略的同时,开发世界关注性项目和世界起跑线项目,如轻量化材料、汽车电子和燃料电池技术等。以求得在下一轮汽车技术革命时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保持同步。4.2.2调整零部件供应体系形成目标合力零部件供应体系应向更能体现系统、模块、组件和部件供货的层次性方向发展。抓住关键零部件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合理优化组合,组成分工明确的纵向多层次有机整体,提升产业综合实力。4.2.3全面创新扬长避短对关键零部件企业进行重点支持,重点建设,尽快形成研究开发能力,提高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水平和档次,推动整车产品开发。还要对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人才使用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国际化、竞争更趋激烈的环境。初始研发应尽可能扬长避短,应集成外部知识资源,充分利用企业竞争优势,发挥现有资产存量和生产能力,开发市场量大面广、配套力强的产品。4.2.4强化超前研究要求零部件系统公司加强三方面的研究:一是专业领域中的基础性应用研究;二是对国际汽车电子、电器技术的新突破、新发展、新趋势的研究;三是关注并研究国际整车技术的发展,包括新能源、新动力技术的应用,以及这些整车技术对零部件行业产生的重大影响。4.2.5人才培养策略人才问题是发展汽车零部件系统的关
本文标题:对跨国汽车供应商扩展战略的研究及应对策略(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8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