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5高考一轮复习免疫调节学案
第四节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的组成(教材P35)1.免疫器官(1)组成:骨髓、胸腺、扁桃体、淋巴结、脾等;(2)功能: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2.免疫细胞(1)概念: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2)种类:3.免疫活性物质(1)概念: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2)种类:______、______、______等抗原概念(教材P37)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抗体概念机体受到抗原刺激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举例病毒、细菌等表面的蛋白质化学本质____________性质一般具有异物性(自身组织或细胞有时也可能成为抗原)、大分子性、特异性产生____________分布主要分布于______,也分布于组织液以及外分泌液【问题探究】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2013全国卷)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而不属于淋巴细胞。2.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以产生溶菌酶。二、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清除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抵御病原体的攻击(1)非特异性免疫【问题探究】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胃液中的胃酸,唾液中的溶菌酶对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__________________2.(2013山东卷)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13海南卷)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胃液和唾液不属于体液,是黏膜分泌物。3.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2)特异性免疫2.免疫系统的监控、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衰老、破坏及癌变的细胞(教材P38)三、特异性免疫基础第一道防线:______、_黏膜及其分泌物_____第二道防线:______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组成:主要由_________和_________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作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基础:第三道防线特点:后天产生、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方式细胞免疫:主要靠效应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的作战方式体液免疫:主要靠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战方式1.体液免疫的大致过程吞噬细胞淋巴细胞起源:____________分化过程:造血干细胞在______中发育成熟为B淋巴细胞;在______中发育成熟为T淋巴细胞;分布:_______、_______和淋巴结中传递抗原病原体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暴露)T细胞...........淋巴因子B细胞浆细胞抗体+抗原(eg.细菌等)记忆细胞(二次免疫)_______吞噬消化沉淀或细胞集团(1)淋巴因子作用: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2)浆细胞的来源:B细胞、记忆细胞增至分化而来(3)与抗体合成、加工、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4)记忆细胞和二次免疫的特点(创新P166)①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②二次免疫过程:(教材P37)____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新的____和____,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③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免疫反应____,反应____,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问题探究】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2015新课标II)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与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相同。()_________________(2)(2015新课标II)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是利用酶将细菌细胞结构破坏而实现杀灭细菌;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是抗体与相应病毒结合形成沉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2.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抗体只能消灭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病原体。(1)效应T细胞(2)特异性免疫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______)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一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______)(抗原识别过程与细胞膜上的抗原识别受体有关)具有细胞分裂能力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增殖过程中,细胞周期变短)(3)吞噬细胞的作用: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4)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作用。【问题探究】1.(P173优化方案易错点)切除小鼠的胸腺,小鼠的免疫功能会受到哪些影响?破坏骨髓,小鼠的免疫功能会受到哪些影响?输入造血肝细胞以后呢?若切除胸腺,则T细胞、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将不能产生,细胞免疫_______,保留_______。若骨髓遭破坏,造血干细胞不能产生,其他免疫细胞都将不能产生,特异性免疫_______;输入造血肝细胞以后,_______恢复。2.通过细胞免疫能否彻底消灭抗原。()_________________3.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才开始发生反应。()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全部丧失、少部分体液免疫、全部丧失、细胞免疫2.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释放出病原体,还需要与抗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后再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2.细胞免疫的大致过程来源:______、_______、作用: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2013sh)(2014新课标)作用对象:被病原体(eg.病毒、胞内寄生菌)入侵的宿主细胞;癌细胞、肿瘤细胞、来自异体移植的器官第二道防线: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对病原体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第三道防线:吞噬消化抗原和抗体结合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病原体(二次免疫)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暴露)传递抗原T细胞记忆细胞(eg.病毒、胞内寄生菌等)效应T细胞接触、裂解靶细胞抗体+病原体吞噬、消化3.病毒入侵人体后,先进行体液免疫,在体液免疫的过程中病毒会刺激T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区别作用对象存在于内环境的抗原被病原体(eg.病毒、胞内寄生菌)入侵的宿主细胞;癌细胞、肿瘤细胞、来自异体移植的器官作用方式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结合联系①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而;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病原体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②细胞免疫的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与抗体结合而被吞噬消灭(二者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四.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免疫功能过强(1)自身免疫病:①概念:②发病机理: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③实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2)过敏反应(属于异常的体液免疫)①概念:②发病机理: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组织胺而引起。③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不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④实例:如皮肤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2.免疫功能过弱————免疫缺陷病①概念: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②分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③实例: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分析课本P36资料分析:“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讨论相关问题。①病原体: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②病因:(教材P41)HIV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系统瘫痪,导致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③病人直接死因:(教材P36)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④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血液、母婴传播、五.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1)免疫预防: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主要是诱导产生相应的_抗体和记忆细胞。(2)免疫治疗: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器官移植异体移植的器官对患者来说是异物,主要是效应T细胞对异体移植器官有杀伤作用,所以免疫系统有排斥反应。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P166创新方案)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作者:bcying(包春莹)当外源性抗原进入机体后,很快(数分钟)就会被APC在感染或炎症局部摄取,然后在细胞内降解抗原并将其加工处理成抗原多肽片段,再以抗原肽-MHC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此过程称为抗原处理,约需3h)。当APC与T细胞接触时,抗原肽-MHC复合物被T细胞的受体识别,从而将信息传递给T细胞,引起T细胞活化(此过程称为抗原递呈)。活化的T细胞通过分泌淋巴因子来进一步活化B细胞以产生抗体或活化其他T细胞以引起细胞免疫反应。可以说,抗原识别过程实质上是携带抗原肽-MHC复合物的APC“寻找”抗原特异性初始T细胞的过程;初始T多由树突状细胞活化;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识别多种APC递呈的抗原。1细胞免疫过程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T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初始或记忆T细胞膜表面的受体与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复合物特异性结合的过程);(2)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3)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T细胞的活化需要双信号的刺激,第一信号来自抗原,提供方式是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复合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和结合,该信号确保免疫应答的特异性;第二个信号是微生物产物或非特异性免疫针对微生物的应答成分,该信号确保免疫应答在需要的条件下才能得以发生。当只有第一信号时,T细胞处于无应答状态。T细胞活化引起细胞分裂(大量增殖,达到整体功能所需的数量水平)和分化(使T细胞具有分泌细胞因子或细胞杀伤的功能)。淋巴因子的分泌是T细胞活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同的抗原刺激可使初始T细胞分泌不同种类的细胞因子,从而产生不同的效应,而白细胞介素2是初始T细胞产生的最重要的细胞因子。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特异性的杀伤功能,主要是细胞浆内形成了许多膜结合的颗粒,这些颗粒包含穿孔素(perforin,成孔蛋白)和颗粒酶等多种介质。穿孔素可对靶细胞打孔,颗粒酶是一组丝氨酸酯酶,它进入靶细胞胞浆,使靶细胞凋亡。靶细胞凋亡后,暴露抗原,从而被抗体消灭。随着抗原的清除,大多数活化T细胞死于细胞凋亡,以维持自身稳定的基础状态。少数T细胞分化为长寿命的记忆细胞,在再次抗原刺激时发挥快速的免疫应答作用。2体液免疫过程体液免疫的过程也可分为抗原识别,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合成分泌抗体并发挥效应三个阶段。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是通过其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来进行的。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能直接识别蛋白质抗原,或识别蛋白质降解而暴露的抗原决定簇,而无需APC对抗原的处理和递呈。B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识别抗原是产生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有人将结合了抗原的B细胞称为致敏B细胞,只有这些细胞在接受T细胞的辅助时才能够活化来产生抗体。也就是说,B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抗原信号和活化的T细胞信号(并不是递呈抗原,而是通过其他的分子信号提供的),并需要T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通过提供刺激信号、分泌细胞因子等方式辅助B细胞,B细胞作为AP
本文标题:2015高考一轮复习免疫调节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89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