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2015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遵义师范学院张翼QQ:1884932902015年高师岗前培训第一讲绪论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教育是一种自觉地、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由此可以认为,高等教育的本质则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1.教育任务不同。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社会备方面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级专业教育。普通教育是国民的基础文化科学知识教育,不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2.教育对象不同。高等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大学生,他们属于青年中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与中小学生有明显差别。生理上己发育成熟,心理上趋于成熟或己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个性特征比较稳定,世界观正在形成或己定型,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较强。3.社会职能不同。高等教育有三个社会职能,一是通过教学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直接为社会服务。普通教育一般不具备这些社会职能。4.地位作用不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使学校具有主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效机制。高等教育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居于首要位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力量。而不同教育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尚有较大距离。5.培养方式不同。高等教育在让学生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的前提下,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未知领域,在学习中学会发现和创新。而普通教育一般都是传授前人已有的经验知识,讲授的一般都是已成定论的东西。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高等专业性教育,具有“高”和“专”的特点。高等教育心理研究必须反映这些特点,并为具有这些特点的高等教育服务。“高”是指“高等”和“高级”,它规定了学校的层级和所培养人才的规格,意味着大学生入学要求高,大学生学习的知识高深,脑力劳动难度大、强度高,所要求掌握的技能,相对一般从业者和非大学生同龄人,也更复杂和高级。同时,大学生在精神情趣的追求、生活方式的选择和人格完善等方面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专”是指大学教学的专业化和专门化,强调运用专业:识解决专门化的实际问题,特别重视在专业范围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课题。大学阶段是他们培养品德、完成社会化最重要的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完善和人格塑造的基本完成期。由于高等教育具有“高”、“专”的特点,且其研究的培养对象又是基本成熟的大学生,因此使得高等学校具有教学、科研和直接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而普通教育只涉及教学问题。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的特殊性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1)教学中教的比重逐渐降低,学的比重逐渐增加,教师应最大眼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把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转化为本身努力获取知识的实际行为。(2)教学上由传授法向指导法转化,学习法由再现式向探求式转化。教师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发展自己的能力与人格。(3)校内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渗透,并在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中,锻炼独立工作的能力。教育学及其教育科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科学是一个学科群。美国学者伯顿·克拉克说:“一个人如果不理解过去不同时代和地点存在过的不同的大学概念,他就不能真正理解现代大学。”(伯顿·克拉克著《高等教育新论》P49)作为人类文化现象之一的高等教育有着漫长的历史。所谓治学先治史,所以,了解中外高等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有助于我们总结中外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继承前人丰富的文化遗产,掌握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一、高等教育学的萌芽古希腊“阿卡德米学园”——“雅典大学”(修辞学校、阿卡德米学园、哲学学校“吕克昂”等学校组成)。古希腊大学是现代大学的思想来源。中世纪大学是现代大学的直接渊源。中世纪高等教育就是指“大学教育”。(一)西方高等教育研究的萌芽1.中世纪大学十一世纪以后,在欧洲新兴城市出现的大学,对后世西方文化发展和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世纪大学最早产生于商业发达的意大利。波洛尼亚大学(1158法)、萨莱诺大学(1231医)巴黎大学(1180神)、牛津大学(1168)、剑桥大学(1218)等。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已经达80所。主要学科:文科、法律、神学、医药。西欧中世纪大学是现代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雏形。中世纪大学最显著特征:自治、开放、地位高。在学校管理体制上看,波洛尼亚大学与巴黎大学是2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学生管理——教授管理。学生的大学(代表:波洛尼亚大学)先生的大学(代表:巴黎大学)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读课与辩论。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的雏形。总之,18世纪以前大学的职能只有1个——培养人才。2.高等教育走进大学课堂《英国的大学》(休伯,1843)《大学的理想》(纽曼,1852)1893年,斯坦利·霍尔在克拉克大学开设“高等教育”课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高等教育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1920年,芝加哥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率先建立了高等教育专业。20世纪50年代,西方高等教育研究取得了辉煌成就。萌芽期的主要特点:摆脱宗教的影响与控制;注重人文学科与科技教育并重;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加强;教育制度的成熟;扩大教育功能(二)纽曼的大学观红衣主教J·H·纽曼,1851年任新创办都柏林天主教大学校长,1852年将他系列演讲合成《大学的理想》一书。主要观点:1.大学是普遍传授知识的场所。2.教学是大学的唯一功能。(古典人文主义)3.大学教育是理智而非道德的。(博雅教育即自由教育观)大学的目标是发展人的理智(三)洪堡与柏林大学1810年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强调科学研究是大学职能之一;大学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大学要有学术自由等。大学的使命一是纯科学的提倡与追求,另一个是个性和道德的修养。德国大学成为德国科学中心,世界科学的中心随之转移到了德国。德国大学成为欧洲大学和美国大学学习的典范。(德国柏林大学)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教育目的观:培养完人。基本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学术自由。大学的办学理念洪堡的大学原则19世纪初,WilhelmvonHumboldt任普鲁士最高教育长官,并主持建立了柏林大学,他认为国家有职责建立大学并应当保持大学的独立性。原则一:大学的学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应当是自由的。教师自由决定研究课题,采取自己认定的方法,自由开设课程,允许不同学派。学生可自由选择课程,自定学习时间和进度,自由转学。原则二:学术研究和教学统一。大学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追求真理,教师是将自己研究成果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重要的是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养成探索的兴趣和习惯。二、高等教育学的建立1957年密歇根大学建立美国第一个正规的大学级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后教育研究中心”。高等教育学已经成为一个学术专业1987年版《彼特森研究生学习指南》介绍,全美当时有90所高校设有高等教育研究生学位计划总之,二战后,高等教育研究得到重视并开始发展。层次多样化;形式复杂化;教育对象多元化。高等教育概念已不能用“大学教育”的概念来指称了,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概念。1.高等教育研究的萌芽1)早期研究把高等教育作为一个专门的领域进行研究,大约始于十九世纪中叶。休伯《英国的大学》(1843)和纽曼《大学的理想》(1852),是两部重要的早期著作。2)研究机构英国学术机构协会,18623)课程建设美国克拉克大学校长霍克,最早开设高等教育课程,1893。4)研究成果《德国大学与大学学习》(鲍尔生1906)被认为是研究高等教育史的史诗性巨著。2.高等教育研究规模的扩展1)高等教育科学体系的建立2)高等教育研究组织的扩展3)“高等教育”专业与教学的发展4)研究规模和成果的扩展3.高等教育研究品质的提升1974年,美国学者德雷赛克和马休合著《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高等教育》,系统探讨高等教育研究本身,预测了高等教育研究逐渐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发展道路。标志一: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程序标志二:研究成果的理论性增强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马丁·特罗指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于精英教育阶段。精英教育面向少数人,规模小,这是区别大众教育最显著的标志。马丁·特罗认为,当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时,便属于大众教育。受众多,分布广泛,顾及到低层大众子女平等竞争受教育机会。都属于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有优劣。大众化所谓“大众化”,不仅是指数量指标,还指向一系列实质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首先,高等教育不再是一种特权,入学群体多样化,甚至出现了“非本意入学”,高等教育成为具备某种正式资格者的权利,并且越来越成为“必需”,如同马丁·特罗所说:“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全体国民生活水平的一部分。让儿子和女儿上大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像购买汽车和洗衣机一样,是象征富裕的标志。”其次,在培养目标方面,精英型高等教育首先关注的是塑造社会精英阶层的能力和人格,而在大众型高等教育中,培养目标多样化,学校培养的是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精英,包括所有经济和技术组织中的领导阶层,教育的重心也从塑造人格转向传授更为具体的技能。第三,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从单一走向多样,教学更趋单元化,以半结构化的课程序列为特征。再者,在大学的内部管理和运营方面,精英型学校一般由年长的教授管理和控制,而在大众型高等教育中,年轻教师参与了管理,不仅如此,学生也逐渐要求分享参与学校决策的权利。此外,在大众化阶段,高校和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大学不再是远离世俗、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三、高等教育学的发展终身教育思想的形成,催生高等教育终身化。世界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发展,国家间研究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多个文件,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早期,蔡元培、张伯苓、梅贻琦等老教育家对高等教育的目标、学制有所研究1978年,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初成1984年潘懋元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学》出版,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正式成立。大学的办学理念蔡元培办学理念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对北大进行全面改革,使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成为研究学术、传播新思想、培养新人才的基地。大学的办学理念梅贻奇•清华大学原校长(1931~1949)梅贻奇先生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本文标题:2015高等教育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89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