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15高考地理选修专练专题二十四环境保护
专题二十四环境保护【命题趋势探秘】命题[来源:学科网]规律[来源:学科网ZXXK]考查内容[来源:学科网]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与防治[来源:学科网]考查热度☆☆☆☆☆☆☆☆☆☆☆☆☆考查题型选择题与综合题选择题与综合题选择题与综合题所占分值4—10分4—10分4—10分命题趋势以区域图、景观图、统计图等为载体,考查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环境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高频考点聚焦】◇考点1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基础知识梳理】1.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生产与生活利用的①的总称。它们是支持人类生存、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可以分为非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2.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资源主要问题直接原因共同成因矿产资源②、环境污染滥采滥用,废弃物处理不当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的快速增长。土地资源耕地减少和③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④过度开采和水污染3.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环节问题合理利用措施开采破坏地表,占用耕地,造成水土污染科学方法开采,提高⑤;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防止⑥;对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运输与存放污染空气、水、土壤,占地,破坏景观利用污染空气,造成全球气候变化,引发酸雨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尽可能使用天然气;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4.新能源优缺点比较优点缺点利用形式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太阳能能量大,⑦,可再生较分散,受天气、季节影响大光热转换、光电转换降水较少、光照充足的地区:西北、青藏高原等地区。风能风力发电成本较低,无污染风速稳定的地方少,风力又有季节性和短期变化,且风能丰富地区不一定是人口密集或经济发达地区,往往存在⑧的问题。风力发电青藏高原、西北、东部沿海地区水能发电成本较低,无空气污染可能对库区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⑨水量丰富、落差大的地区。潮汐能干净、无污染能源密集度小,修大坝会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利用潮汐进行发电⑩生物能可再生直接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也造成资源浪费。理想的利用方式是⑪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地热能⑫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更新速度较慢,地热蒸汽中常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发电、取暖、建地热温室地热能丰富的地区,如青藏高原。5.水资源短缺原因及解决措施短缺原因自然原因水资源总量丰富,可利用有限水资源时间和空间⑬人为原因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污染严重导致水质型缺水解决措施⑭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人工增雨、海水淡化、合理利用地下水⑮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净化污水,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6.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耕地不足,中国依靠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19%的人口;人口增加,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⑯;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⑰;耕地质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措施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依《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提高土地利用率非农业建设必须⑱,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禁止闲置,荒芜耕地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提高耕地质量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改良土壤,提高肥力,⑲,防治土地退化[参考答案]①物质和能量②面临枯竭③土地退化④水资源紧张⑤资源利用率⑥环境污染⑦无污染⑧储存和输送⑨水力发电⑩沿海地区⑪沼气⑫成本低廉⑬分布不均⑭开源⑮节流⑯面积减少⑰质量下降⑱节约用地⑲土地污染【核心考点讲练】1.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我国的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总量较多,人均拥有量较少;浪费严重;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发环境污染和破坏;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速了资源的耗竭,破坏了资源的再生功能,加大了资源的供需矛盾。产生这些资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快,总量大,人口素质不高,资源的利用不合理,开发方式落后,没有做到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具体资源问题如下表:资源问题表现原因水资源问题水资源短缺危及农业、工业生产与生活,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①基本因素——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加速发展;②客观因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土地资源问题人均农、林、牧用地日益减少,耕地资源短缺,土地退化人口增长,不合理开发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潜育化及环境污染等矿产资源问题人均拥有量少,后备资源不足,部分矿产面临枯竭人口增长,矿产资源浪费严重,不合理开发导致矿区环境破坏2.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石油资源的危机分析与应对措施理解石油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应从世界需求和资源属性两个方面分析,其应对措施应从开源、节流等方面进行考虑。具体分析如下表:成因世界经济对石油资源具有依赖性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影响冲击相关工业,阻碍经济增长措施推广应用节油新技术、新工艺;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加强勘探、增加探明可采储量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开发石油替代能源(2)煤炭开采及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环节环境问题成因环境保护措施开采沉陷问题地下开采导致采空区以上岩层变形、移动乃至被破坏用碎石、沙、矸石等回填采空区土地破坏露天开采将矿体的上覆地层和表土剥离,剥离后土体或岩石堆放占用大量土地保护好地表上层,用城市淤泥回填矿区,进行复垦和再种植污染空气、水、土壤,占用土地煤炭堆放、废渣自燃、矿山排水等加强管理,采取应对措施利用释放CO2和SO2,产生热污染等。煤炭本身含有硫、灰分等有害物质优化用煤结构,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典例1】(2013·海南卷)我国干旱区某区域近30多年胡杨大量死亡,沙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加强。图11显示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及地下水埋深的变化。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此类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措施。解析: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依赖度高,由图11可知,该地地区生产总值在近年来不断增长,而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说明该地社会发展消耗了大量水资源。故可推知,该地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经济增长严重依赖水资源,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的短缺。解决水资源短缺往往采取两大方面的措施,即“开源”和“节流”。“开源”主要是增加可用水资源,具体措施有: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适量开采地下水等。“节流”主要是节约用水,具体措施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针对本地区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带来水资源短缺这一现状,应重点在发展经济时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型经济,亦可跨区域调水,增加本地水资源量。答案:原因: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地下)水资源,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措施: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跨区域调水,增加水资源供给。(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部分总分不超过6分。)【技巧点拨】缺水严重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成因(1)降水稀少: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终年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水资源严重短缺,如中东地区。②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降水减少、水资源严重短缺,如我国西北地区、中亚地区等。(2)地狭人稠:地表径流如河流、湖泊等较少或规模较小;且人口稠密导致水资源消耗量大,加剧了淡水紧张,如新加坡等国家。【典例2】(2014·新课标Ⅰ卷)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解析:从材料及图可知,切沟主要由流水侵蚀所致,切沟会把土地“切”开,即损坏耕地,同时流水会侵蚀土壤,加剧水土流失。防治的措施,要从削减流水作用上想办法,可以通过修建排水设施,引导水流,减少切沟数量进而减轻切沟危害;可以填埋的方式减少切沟数量;可以通过平整土地等方式减少地面径流;可以模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中的修建淤地坝在切沟中设置障碍。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技巧点拨】土地退化的概念、表现、成因及防治措施,如下表:概念是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表现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壤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主要原因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防治措施生物措施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工程措施修建水库、灌渠等水利工程;修梯田、淤地坝等水土保持工程。农业措施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考点2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梳理】主要生态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如下表: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防治措施森林破坏自然原因:森林火灾、病虫害;人为原因:①、砍伐薪柴、商业采伐等洪水频发、②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温室效应增强、物种灭绝等封山育林、采育结合、③,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草地退化自然原因:气候异常、降水减少;人为原因:④、⑤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还会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控制人口数量、改善经济结构、⑥、舍饲养畜等湿地干涸自然原因: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和沼泽;人为原因:土壤侵蚀、环境污染、⑦等气候恶化、水旱灾害加剧、水污染加重、⑧减少等加大对湿地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和执法,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⑨等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原因:自然灭亡;人为原因:狩猎、污染,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破坏恶化⑩,限制人类生存发展机会的选择,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扩大⑪,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参考答案]①毁林开荒②水土流失③退耕还林④过度放牧⑤过度农垦⑥退耕还草⑦围湖造田⑧生物多样性⑨退耕还湿⑩人类生存环境⑪自然保护区【核心考点讲练】1.森林破坏、草场退化是常见的植被破坏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其成因、危害及保护措施,具体如下表:成因危害保护植被措施森林破坏采伐速度过快森林面积及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恶化;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灾害。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植被;通过政策引导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毁林开荒基本建设和采矿草场退化草场经营粗放草场退化,生产能力下降;破坏动植物资源;引发荒漠化过度放牧重用轻养2.水土流失的成因与危害成因危害自然因素人为因素①使耕地表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②流域源头和上游的水土流失,会导致下游河、湖、水库泥沙增多,河床抬高,进而引发洪涝灾害地形、地质、植被、降雨、土壤、风力、冻融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毁林毁草、滥垦乱伐、开矿修路等3.土地荒漠化(1)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和绿洲边缘区的荒漠化,对当地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危害最为严重。(2)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地理条件是形成荒漠化的重要因素,人类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合理活动是荒漠化的主导因素。(3)土地荒漠化的危害: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通过沙尘暴的形式影响其他地区。4.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及保护措施物种灭绝本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速度。对动植物的保护可以分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具体如下表:原因自然原因物种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00万年,地球历史上最近2亿年以来,平均1.1年灭绝一个物种人为原因大面积的森林砍伐、火烧和垦殖;草地的过度放牧和农垦;工业、城市、交通占用大量的土地;对物种高强度的捕猎和采集;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或侵入;土壤、水和空气污染等保护措施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迁地保护建立动植物园,保护濒危动植物5.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生
本文标题:2015高考地理选修专练专题二十四环境保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91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