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广东省汽车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
1广东省汽车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中元国际投资咨询中心广东省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环境(一)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情况及对广东省汽车工业的影响1.世界汽车工业现状。世界汽车工业历经100余年的发展,到2002年年产量已达到5878万辆。预计2003年世界汽车的总产量将突破6000万辆。(1)产能分布情况。世界汽车主要生产厂家集中在美、日和欧洲,2002年西方8国集团汽车总产量占全球总量的66%。当年汽车产量超过300万辆的有6个国家,依次是:美国1227万辆,日本1026万辆,德国547万辆,法国369万辆,中国325万辆,韩国315万辆。近年来,虽然一些新兴国家汽车工业发展很快,但很难与美、日、欧等汽车强国在资本、技术、市场运营等诸多领域相抗衡。(2)产品结构情况。轿车是引导汽车工业发展的主导产品,在汽车产销总量中一直占有很高的比例。2002年世界生产轿车4010万辆,占汽车生产总量的70%;其次是轻型商用车1536万辆,占26%;重中型货车221.9万辆,占3.7%;大中型客车19.25万辆,占0.3%。(3)主要跨国公司情况。汽车工业是集中度较高的产业。20世纪末,世界汽车工业形成了“6+3”的格局。“6”是指通用、福特、戴克、丰田、大众和雷诺等6家集团化程度高、规模大的跨国公司,“3”,是指宝马、标致雪铁龙和本田等三家集团化程度相对低的跨国公司。这9家企业的产量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95%,其中前6家占80%左右,后;3家占15%左右。2、世界汽车市场情况分析。研究认为,目前世界汽车市场具有如下特点:(1)最大的汽车贸易市场仍集中在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中,工业发达国家的汽车进出口量都很大,是世界汽车市场的主体。目前世界汽车需求量的80%都集中在发达国家。汽车生产和需求大国各有特点:日本是“大出小进”,美国是“大进小出”,西欧各国基本是“大进大出”。(2)世界汽车销售市场的中心逐渐东移。西欧、北美和日本等国的汽车市场已趋于饱和,亚洲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我国、印度、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国家成为世界众多汽车厂商争夺的主要地区。世界著名的汽车公司在亚洲(特别是我国)采取增加投资、扩建新厂等方式争夺亚洲市场。2(3)产品的需求构成出现新格局。在东欧、南美和亚洲新型汽车市场上,轿车和商用车销售形势都很好。在西欧、北美和日本传统汽车市场方面,北美轿车销售量明显下降,商用车销售量猛增,特别是轻型客货两用车和休闲车的销售出现热潮;西欧和日本的汽车市场上,轿车销售量仍有所增长,销售形势较好的多是些价格便宜的中小型轿车,高档轿车和豪华轿车的需求量正在下降。(4)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由于汽车工业在各汽车生产国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之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十分明显,各国汽车生产厂家都十分重视提高生产能力,但世界汽车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能同步增长,个别地区甚至出现负增长。据有关专家分析,目前世界汽车产能已达7000万辆,与市场需求相比,产能过剩达到约25%,给汽车生产国带来很大的压力,尤其是以出口为主的日、韩、德、法等国压力更大。(5)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已把主攻方向从实施精益生产、提高规模效益转向以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对汽车工业的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回收的全过程进行提升。围绕安全、环保、节能等重点领域,采用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开发研制新车型,占领技术制高点,从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跨国汽车集团正将自己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人力及财力资源与互联网相结合,同客户、经销商、供应商等建立一种新的业务模式。3、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趋势。当代汽车工业仍然是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无论是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认为,当代汽车工业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发展趋势。(1)行业垄断加剧。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汽车工业生产能力、资本及市场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大型跨国公司将联合重组,优势互补,如已经实行的相互提供车型发动机、总成、委托制造、组装和销售汽车等,从而形成少数跨国公司对行业的高度垄断。(2)生产厂点“国际化”。由于汽车共用技术多,在统一平台上经适当调整,可以派生出新款式、新版型。因此,能够贴近销售市场就地建厂,从而同一品牌汽车可以在不同国家实现“国际化”布点生产。(3)汽车零部件采购国际化、系统化、模块化。为降低生产成本,主机厂实行最佳化跨国采购,零部件商也随生产点转移,在配套地建厂,实行就地生产,系统化、模块化供货。(4)技术合作国际化。汽车工业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投资大,而且技术发展3的难度越来越高,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宽,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借助他方优势,发展合作研究开发;凭借自己的技术实力,创新能力,把转让技术作为一种赢利手段。同时,为扩大市场份额,在市场远景好,有人才、技术、成本优势的地方建立开发机构或分部,以便开拓市场。(5)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产品换型、改型加快,产品向多样化、个性化方面发展。为抢占商机,汽车制造商推出了多功能车、休闲车、运动型多用途车,以及融合了不同车种特色的交融式车型等新车型,采用计算机模拟设计、试验技术,应用丰富的数据库24小时不间断开发。同时,对轿车普遍实施平台战略,商用车通用底盘,在新产品之间或新老产品之间尽量采用通用总成,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加快了新产品上市速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6)推行电子商务。目前,各大汽车厂商都有自己宏伟的电子商务计划。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汽车产业也广泛利用网络系统,收集市场、零部件采购信息,实行物流跟踪、库存控制和产品销售,努力实现“实物价值链”和“虚拟价值链”的结合。4.世界汽车工业主要发展模式。研究认为,世界各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美国和西欧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自主研究和开发型。在这种模式下,率先进行创新的企业通常能够保持在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二是以日本和韩国为代表的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形成自主开发能力的模式。三是以墨西哥为代表的跨国公司主导的依附型技术形成模式。在汽车工业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快汽车工业发展,关键在于建立既符合国际潮流,又适合本国国情的汽车工业技术创新体系。纵观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轨迹,基本上体现了第二种模式的特点(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形成自主开发能力的模式)。根据国际环境和对当代汽车工业发展趋势的分析,我国汽车工业在坚持这种模式的情况下,在具体的战略安排和方法上,可以针对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汽车生产厂家众多等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式。广东省汽车工业(主要是轿车工业)合资企业居于主导地位,先以市场换技术,后再消化吸收,走近似于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工业发展模式。在寻求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中,建议将形成我方技术创新体系纳入合作合资方案之中。5、跨国公司对华战略分析。加速向我国转移生产能力,抢占我国汽车市场,是跨国汽车公司对华战略的核心。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大致分为三个时期。一是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由于我国汽车市场规模尚小,跨国公司不愿意4进行大的投资,而是采取CKD方式在我国进行整车组装。80年代末我国确定了发展轿车工业的战略方针,尝试与奔驰、丰田这样的跨国公司合作生产轿车,但是没有得到跨国公司的积极合作。二是9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我国汽车市场发展迅速。1992年产量突破100万辆大关,当年的进口车超过30多万辆。1994年我国公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明确不再增加轿车生产点,限制整车合资项目,限制整车进口,鼓励国产化和零部件合作项目。这一阶段,跨国公司态度比较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方式寻找可能的合作机会。三是1998年以后。随着我国加入WT0的前景日益明朗,跨国公司加快了与我国合作的步伐,相继在我国组建了合资公司,生产轿车整车。入世之后,跨国公司从汽车生产、产品输出、零部件、销售、汽车金融、汽车维修、汽车租赁等多方位全面进军我国市场。至2002年,跨国汽车巨头完成了对我国汽车生产的战略布局,国内大汽车集团一汽、上汽和东风都形成了对跨国公司的“一牵二”格局。进入2003年,跨国公司开始了新的战略调整。主要调整内容包括:一是寻求更大的控股权或独资权。二是突出大品牌,统一品牌宣传,摘掉我国的副品牌。例如,最近日产公司就提出,今后与东风合资生产的风神系列轿车,将单独持有日产商标,不再挂东风的牌子。三是实施本土化及全价值链战略,将合资企业纳入其全球化的零部件采购体系及售后服务体系,以进一步统一标准和降低成本。四是要逐步实行两网合一,将进口车和国产车进行并网销售。五是加快进入国内服务贸易领域的步伐,积极拓展国内汽车金融市场,努力扩张汽车信贷和汽车保险业务。跨国公司在华战略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中国实施“三级跳”发展战略体现较为典型:利用日本大发公司与天汽的技术合作,以天津为中心建立自己的零部件生产体系,并建立营销服务系统;与天汽合资拿到轿车项目,并以天汽为跳板,伺机谋求更强大的合作伙伴(或实现独资);与一汽和广汽合作,在中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确立在中国市场的强势地位,并完成自己全球化过程中的重要一步。6.对广东省汽车工业的影响分析。目前,我国汽车市场成为世界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跨国公司相继在我国组建合资公司,我国的汽车工业已融入全球“6+3”格局中,国内汽车市5场竞争已国际化。研究认为,目前广东省汽车工业刚步入较快发展期,产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开发、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在这样的条件下,广东省在制定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跨国公司的对华战略,利用自己的优势,抓住跨国公司进军我国的大好时机,发挥广东省经济总量大、市场前景好、区域位置优越等优势,进一步吸引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或引进汽车零部件、专用车产品和制造技术,实现“中国制造”、“广东制造”、“广州制造”,快速做强做大,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以竞争推动汽车工业健康发展。同时,要重视在跨国公司合作中学现代化经营理念,学技术、学管理、学营销,抓好人才培养,积累资金,全面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二)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情况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建成了比较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市场消费环境逐步得到规范,一个开放、公平和规范的竞争环境正在形成。1.汽车整车工业发展情况。(1)发展概况。产销量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汽车产量由10万辆增至20万辆用了9年,从100万辆到200万辆用了8年,从200万辆到突破300万辆仅仅用了2年,2002年产量为325万辆,预计2003年全年将突破400万辆。我国汽车工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汽车已成为当前工业增长中最突出的“亮点”。世界排名快速提升。2001年,我国汽车年产量为世界第八位,2002年跃居第五,今年将有望超过法国上升到第四位。近20年来,我国汽车产量平均年递增15%,而同期世界汽车工业产量平均增长仅为1.5%。1991年至2002年的11年间我国汽车产量及轿车总产量的增长幅度,均高于世界年均水平。产业集中度提高,“3+X”格局形成。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下,经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汽车行业的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已形成了一汽、上汽、东风3大汽车集团和数家重点汽车生产企业为行业主体的“3+X”格局。2002年3大集团产量已达到全国汽车生产总量的51.25%。其中轿车占全国81.76%,载货汽车占全国45.74%。北京、广东、江苏和重庆等地有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汽车生产企业,发展势头很好,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正在形成一些地域性的汽车集团,与3大汽车集团并存,构成了“3+X”的格局。从最新的统计数据看,广东和北京的汽车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产品开发能力得到重视。国家在汽车的产业政策中,强调提高企业自主开发6能力,注重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在项目审批中严格规定了项目达产后分阶段的提高国产化率的目标,对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培育企业自主开发能力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引进车型的国产化率亦呈现上升趋势。国产化率的提高表现了我国汽车企业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能力在逐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这是我国汽
本文标题:广东省汽车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0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