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二、肺结核病理:基本病理改变:渗出、增殖与变质。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或未经适当治疗时,发展为:干酪样坏死液化及空洞形成播散:血行——全身,肺支气管——肺临床:早期无或轻咳,胸痛全身症状:低热、盗汗、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病灶症状:咳嗽、咯血、胸痛;急性血播:高热、寒战、咳嗽、昏睡、脑膜刺激症状。肺TB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病(1998年全国结核病防治会议制定)(1)原发性肺结核(Ⅰ型)(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3)继发性肺结核(Ⅲ型)(4)结核性胸膜炎(Ⅳ型)(5)其他肺外结核(Ⅴ型)肺TB分三期:一、进展期二、好转期:三、稳定期:一、进展期:新发现活动性病变;原有病变恶化增多;出现空洞增大痰菌(+)二、好转期:1、病变吸收;2、空洞闭合或缩小;3、痰菌转阴连续3个月三、稳定期:1、病变已无活动性,空洞闭合,痰菌连续6个月阴性。2、如空洞仍存在,痰菌检查阴性一年以上。3、X线检查6个月以上无明显改变。经过适当治疗,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愈合:吸收纤维化钙化空洞瘢痕性愈合空洞净化基本改变渗出增殖性病变:梅花样结节灶变质性病变变质性病变钙化纤维化:条状阴影(一)原发性肺结核(primarytuberculosis)原发性肺结核为初次感染而发生的肺结核,多见于儿童,也可见于成人。初染结核菌后多在肺的中部近胸膜处发生急性渗出性病灶,为原发病灶。周围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灶周围炎。病变沿淋巴管引流,可引起淋巴管炎及相应的淋巴结炎。原发性肺结核的X线表现为原发综合征和胸内淋巴结结核。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三者组成典型的变化,为原发综合征。1、原发综合征X线表现:原发病灶,表现为边界模糊的云絮状影。淋巴管炎,表现为条索状阴影。增大的淋巴结,表现为肿块影,原发病灶—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三者组成的哑铃状双极现象双极征(二)、胸内淋巴结结核:原发病灶易于消散吸收,但L结炎其内不同程度的干酪样坏死,愈合较慢,当原发灶被吸收后,只表现为肺门或纵隔L结增大,即为胸内L结核。X线:结节型(肿瘤型)、炎症型。结节型:肺门区或纵隔旁的圆形或椭圆形致密阴影,外缘呈半圆向肺野突出,边界清楚,右侧较多见。如果数个L结融合成块,边缘呈分叶状。炎症型:为增大的淋巴结同时有L节结周围炎,X线表现为肺门阴影增大,从肺门向外扩大展的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模糊,无清楚边界,原发型肺TB预后:原发型TB大多趋向愈合,预后良好原发灶可完全吸收不留痕迹。L结内的干酪样病灶不易吸收需经过逐渐纤维化,钙化而愈合。少数患者抵抗力弱,病变可恶化,原发灶可干酪化,液化形成空洞。原发灶内及L结的干酪样坏死可通过支气管播散到其它部位,形成小叶或大叶性干酪性肺炎。也可通过血流而引起血行播散。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代号Ⅱ型)多为全身性各器官多发性结核的一部分。进入血流中的结核菌可来自原发型肺TB。多发生于婴儿;也可来自体内其它器官的TB病变。成人多见。根据结核菌进入血循环的途径,数量次数,以及机体的反应,可分:急性粟粒性肺TB,和慢性血行播散型肺TB。(一)、急性粟粒型肺TB:系大量TB菌一次或短期内多次进入血循环,到肺内所引起。发病急有高热,寒战,呼吸困难,咳嗽、头痛,昏睡及脑膜刺激症状。可无阳性体征。血沉较快。早期:全肺野呈毛玻璃样改变,密度增高,以后两肺从肺尖到肺底出现分布均匀,密度一致,大小相同的2MM左右粟粒状阴影。边缘比较清楚。正常肺纹理被遮盖,显示不清。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愈后:粟粒病灶可逐渐吸收消散,偶可形成纤维硬结或钙化而愈合,如恶化,可发生病灶融合增大,边缘模糊,形成小片或大片状阴影,并可干酪性变,形成空洞。(二)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TB系少量TB菌在较长时间内多次进入血循环播散到肺所致。同时因患者机体抵抗力强,病灶多以增殖为主。临床症状:可不明显或有反复的发热、畏寒;或有轻度的TB中毒症状,如低热、盗汗、无力、消瘦。X线表现肺内多发病灶;出现多种性质的增殖性,渗出性,纤维化及钙化病灶。表现为大小不一、密度不同、分布不均的多种性质的病灶(即三不均匀)。以两肺上、中野为主。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双肺野内散在大小不一、密度不同、分布以上中野为主的结节样病灶(三)继发性肺结核此型为成年结核中最常见的类型。多为已静止的原发病灶的重新活动,偶为外源性再感染。因机体已有特异性免疫力,病灶趋向于局限于肺的一部分,多在上叶肺尖、锁骨下区及下叶背段。好发部位示意图A渗出浸润为主型⑴早期为陈旧性病灶周围炎,多在锁骨上下区,表现为中心密度较高而边缘模糊的致密影,也可为新出现的渗出病灶,呈小片云絮状影,范围较大时可呈肺段或肺叶性浸润。(2)由于病变呈时好时坏的慢性过程,故表现为渗出、增殖、播散、纤维化、空洞等多种性质的病灶同时存在。1、一般X线表现1、一般X线表现右上肺结核B干酪为主型见于机体抵抗力极差,对结核菌高度过敏者,渗出性结核性炎变发生干酪样坏死而形成。临床有明显中毒症状。包括:结核球干酪性肺炎(分为大叶性及小叶性)结核球肺内干酪性病变为纤维组织包绕而形成。X线表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球形病变,多见于肺的上野,密度均匀,轮廓光滑,其内近心侧可有小空洞存在。结核球内可出现层状、环状或斑点状钙化影。附近常有散在的纤维增殖病灶,常称为卫星病灶。结核球的X线表现结核球的CT表现CT能发现其中较细微的钙化,典型表现为层状钙化。增强扫描时,结核球可表现为环状强化,中心干酪物质不强化。结核球示钙化右上肺后段结核球右上肺结核球大片钙化右下肺背段结核(结核球钙化)C空洞为主型纤维厚壁空洞广泛的纤维性变支气管播散病灶组成病变的主体。此型病人痰中可找到结核杆菌,是主要传染源。X线表现肺内纤维空洞广泛纤维化支气管播散灶胸膜肥厚粘连代偿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薄壁空洞CT表现CT能进一步了解病灶内部改变能更详细地了解纵隔、肺门、胸膜改变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CT较平片优越干酪厚壁空洞伴支气管引流干酪厚壁空洞伴支气管引流预后广泛的纤维组织增生可引起:代偿性肺气肿,支扩,肺心病,肺硬变等;本型结核预后不良。继发型肺结核X线表现局限性病灶,多发性病灶,大片状病灶,空洞,团块状病灶,结核球干酪性肺炎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四)结核性胸膜炎儿童、青少年多见。胸膜炎可与肺部结核同时出现或单独发生,前者多系邻近胸膜的肺内结核病灶直接蔓延;后者多系淋巴结中的结核杆菌经淋巴管逆流至胸膜所致。临床分类: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1、结核性干性胸膜炎不产生明显渗液或有少量纤维素渗出的胸膜炎。X线表现:可以无异常发现,或仅出现患侧膈运动受限,多数患者继续发展而出现胸腔积液。2、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多为单侧发病一般为浆液性,偶为血性。X线及CT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征象,慢性者可见胸膜肥厚、粘连甚至钙化。右侧结核性胸膜炎。右侧胸腔中量积液并壁层胸膜增厚,胸膜面光滑。右侧结核性胸膜炎。右侧胸腔中量积液并壁层胸膜环形增厚,厚度大于1cm,纵隔胸膜受累。胸膜活检证实。谢谢!肿瘤型返回炎症型返回炎症型吸收好转返回
本文标题:7结核C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15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