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单元专项循环练八一(含解析)人民版
1单元专项循环练(一)高频考点强化练考点一宗法制、分封制、早期政治的特点1.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商代()A.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祖先的地位高于神答案B解析A项中的“完全”说法太绝对;商人已意识到祖先有灵,会关照子孙,因此托祖先转达对“帝”的请求,B项正确;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题干反映出商人敬祖畏神,但不能得出祖先地位高于神的结论,故D项表述错误。2.在中国古代社会,收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下列制度与此规定有关的是()A.分封制B.科举制C.察举制D.宗法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宗法制的理解,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根据材料“异姓不养”“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可知,明清律法的规定强调血缘关系问题,这体现了宗法制的特点,故选D。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3.(2011·新课标全国高考)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答案C解析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由此将国和家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思想观念,这对秦汉的统一产生了重要影响。A、D两项与史实不符,B项中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体现。故答案为C。考点二皇帝制度与君主专制强化4.《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2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秦朝以前,人们“以金玉为印”,但到了秦朝以后,皇帝“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反映了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的史实。5.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C.中央设立“三公”D.确立三省六部制答案D解析A、C两项发生在秦朝,B项发生在汉武帝时期。6.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答案A解析秦始皇任用亲信做官,从而在事实上打破了贵族通过世袭对政权的垄断,是政治制度的巨大进步,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故选A。考点三选官制度与中央集权制度7.网易新闻解读栏目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重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为社会底层提供了上升通道,对国家政权正常进行是重要的支持。”这一制度应该是指()A.三公九卿制B.郡国并行制度C.科举制D.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答案C解析将“考试”→“择优录取”→“底层上升通道”等关键词联系,即可知这是对科举制的评价,故选C。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3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A.君主专制B.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D.宗法制答案B解析与“统一”相对应的是“分裂”,强调的是地方与中央的服从关系,属于“中央集权”的范畴,故选B。常考易错针对练易错点——封邦建国VS封建制度1.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内地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A.分封制B.封建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答案A错因分析封建制度在必修一教材中有两个常见内涵,一个是西周时期的“封邦建国”即分封制的简称,另一个是指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之上的,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政治特征的封建社会。本题的题眼是论述的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从属关系,故答案应为A。易错点——社会转型VS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2.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表现在()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D错因分析“社会转型”在中国古代史教材中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二是明末清初向近代社会过渡前夕,三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生活向农耕生活过渡时期,无论哪一种类型,均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几方面的内涵,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本题转型是第一种类型,其中中央集权制确立属于秦统一六国之后的现象,与“春秋战国”时间不符,排除④,答案为D。易错点——中央集权VS君主专制3.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A.王位世袭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C.选官制度D.监察制度答案B错因分析历届考生对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的内涵均有认识误区。中央集权指中央加强4对地方的控制与管辖,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的矛盾。君主专制指中央权力的运行、决策均由君主个人独裁,体现的是皇权与相权之争。而本题论述的是治国不善而导致“偏安”现象,分析的是统一与分裂之间的关系,属于中央集权的内涵,故选B。易错点——“刺史”职能的演变4.中国古代的官衔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官民”而得名,“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从名称寓意来看,“刺史”应是()A.地方的封疆大吏B.中央朝廷的重臣C.皇帝的内侍人员D.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答案D错因分析“刺史”始设于西汉,职能是主管对地方军政官员政绩、清廉状况的监察,东汉时演变为地方州一级行政长官,以后各朝代也有设置,但职能并不统一。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立足于材料信息,由“省察治状”等信息即可知答案为D。大题冲关规范练1.东西方传统差别最集中的体现在于政治体制方面:东方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西方地方分权,中央制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欲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材料三洛克提出了著名的分权理论。他把国家主权分为三种,即立法权、行政权(有的称执行权)和对外权(有的称联盟权)。洛克只注意到立法权应当同行政权严格地区别开来,却没看到司法权也是应同行政权相分立的。行政、司法不分,这是宪政制度理论中最忌讳的一种形式。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有什么变化,这一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2)材料二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制约唐朝君主权力的权力来自哪些方面?(3)材料三中洛克的分权理论有什么缺陷?近代在政治体制建设中哪个国家怎样弥补了这一缺陷?(4)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唐代的分权与洛克的主张本质是否一致?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变化:由一相制变为多相制。作用:三省之间相互配合,提高了行政效率;相互制约,避免了权臣专权,加强了皇权。(2)皇权与法权的冲突。皇权受到相权和法权的制约。(3)行政权和司法权不分。美国。采用“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的措施。5(4)不一致。前者是建立在人治基础上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后者是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解析第(1)问考查唐朝与汉朝的丞相制度,依据材料即可回答第一小问,答案要讲清由什么变成什么;回答第二小问时依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即可。第(2)问解答时要注意“唐太宗”实际代表皇权,而“法者”则代表法权。第(3)问第一小问分析出材料中洛克的分权与资本主义三权分立的不同点即可作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第(4)问关键是分清唐朝与洛克所处社会的性质。2.2012年8月20日求是理论网评论文章认为我国现行的省—市—县—乡四级地方行政区划不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应实行省—县—乡三级制改革,我国古代历史为其提供了充分的依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恺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汉代行政区划图(局部)材料三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中国政治制度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特点。答案(1)区别:分封制下,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出任政府职务,实行世卿世禄制;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意义:在国家制度中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2)郡国并行制。弊端: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削弱了中央集权。6(3)特点: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地方势力不断削弱,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本文标题: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单元专项循环练八一(含解析)人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20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