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4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四川专用)专题跟踪训练专题十五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专题十五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一、选择题1.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这是因为实践具有()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C.主观能动性D.自觉选择性2.(2014江西师大模拟)2013年8月17日,国务院发布“宽带中国”战略及其实施方案,对未来8年中国宽带发展的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说明。这体现了实践具有()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主动创造性3.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4.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①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2013年8月19日《中国科技报》报道,细胞的正常基因出现突变并不断积累会导致癌症。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通过调查与30种癌症有关的基因突变,发现了会导致癌变的22种基因变异模式。材料主要表明()A.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认识的基础是变动不居的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6.科学家提出建造“活地球模拟器”的设想,期望通过这个模拟器,预知更多未来可能发生的事,然后再根据这些模型模拟出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况,提前采取相关措施,避免危机的产生或减少危机带来的危害。这一设想进一步佐证了()A.严密的逻辑和长期的研究能确保“活动模拟器”建造的如期成功B.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建造“活动模拟器”的直接动力C.意识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能推动认识和科技的发展D.科学家的好奇、兴趣和思考是推动“活动模拟器”发展的源泉7.“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恩格斯这个论断的根据是()①实践促进人的感觉能力的进化与发展②实践促进感知事物的技术手段的发展③实践促进对感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④实践促进人类直觉事物本质能力的提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8.雷雨天气里,可以用手机吗?实验证明,如果是在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有电磁屏蔽,打电话、玩微信都没问题,其危险性基本可以忽略,但是有电线连接的那些电器设备的危险性比手机要大。这说明了()①实践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动②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认识事物的规律③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突破现实条件的制约去认识事物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A.①④B.②④C.①②D.②③9.2013年8月18日,中国神舟十号搭载茶叶种子返回交接仪式暨福建(武夷山)航天茶叶育种基地签约仪式在京举行,见证“航天科技、助力产业升级”,中国茶产业迎来了全新的历史时刻。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0.“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通常情况下这句话没有错: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其营养价值越高,味道越好;长期放置,其色香味形等都会变差。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导致食物中毒的隐患。上述情况说明()①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②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③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④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下面漫画说明,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①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③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2.我们党历来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与探索。十五大报告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这个过程体现了()①认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可以摆脱客观对象的束缚②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③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认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3.适应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上述材料主要表明()①追求终极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循环性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4.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A.一概而论B.百感交集C.千虑一得D.三人成虎15.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大型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正在进行第六版的编纂工作。与以往不同,这次编纂不再参考过去的问题和答案,所有问题都将根据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进行重新设置,很多问题也将有新的答案或不再有标准答案。上述思路是基于()A.物质的客观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B.运动的绝对性,很多事物是不能正确认识的C.实践的社会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D.认识的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贯穿于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蕴藏着多层寓意,发人深省、令人惊喜。【美丽中国,促进农民增收】党的十八报告指出,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A省农民收入结构中各种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美丽中国,呼唤生态文明】(2)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运用“公民”的相关知识,谈谈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你将如何参与?【美丽中国,爱国之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一部长卷史诗,在这部史诗中,爱国主义是永恒的主题。《诗经》中提出的“夙夜在公”,贾谊《治安策》中提出的“公而忘私”,戚继光率军抗倭等,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同学认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一定要固守传统文化。”(3)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评析上述同学的观点。【美丽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十八大再次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部署文化强国战略。下表是近十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进程。战略构想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十六大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文化十六届六中全会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七大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部署文化强国战略十八大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4)依据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想是怎样发展的。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红”遍海内外。材料一中国梦是拓展中国道路的目标导向,是汇聚精神力量的最终归宿。中国梦蕴含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标明了价值理想。中国梦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汇合点,为形成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磅礴力量提供了聚焦点,是当代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材料二8月18日,2013年首都大学生记者团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通过为期一周的集体采访,广大青年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中发现和挖掘基层群众的最美中国梦,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磨炼品质、锻炼毅力,不断积累新闻采访的经验,提高新闻职业素养,提升爱国情感。(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梦为什么是当代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相关知识,分析青年学生参加寻找“最美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专题十五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1.【解析】选A。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思想是纯主观的活动,“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因此,“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故答案选A。2.【解析】选B。国务院发布“宽带中国”战略及其实施方案,说明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B项正确。3.【解析】选C。科学家研究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是人们在全球气候变暖形势下认识农业生产规律的新表现。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说明科学认识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也说明科学认识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③④正确。认识是纯主观的活动,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①②观点错误。4.【解析】选D。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下,人们对人与河流关系的不同认识,体现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也说明实践具有历史性,③④正确。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错误。5.【解析】选B。“通过调查与30种癌症有关的基因突变,发现了会导致癌变的22种基因变异模式”,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项正确。A、D两项材料体现不出。C项否定了相对静止的存在。6.【解析】选B。“期望通过这个模拟器,预知更多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以“提前采取相关措施,避免危机的产生或减少危机带来的危害”,这说明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B项符合题意。A项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C项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项错误。7.【解析】选B。恩格斯的这段话强调了两点,一是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二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②③符合题意。①④干肢不符。8.【解析】选A。做实验检验雷雨天气能否用手机,说明实践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动,①正确。通过实验人们得出雷雨天气能否用手机的正确结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④正确。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错误。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9.【解析】选C。“航天科技、助力产业升级”,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项正确。10.【解析】选C。不同食品对各自的新鲜度要求不同,说明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②正确。“吃就吃新鲜的!”这一结论有自己的适用范围,说明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正确。①③干肢不符。11.【解析】选D。“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这说明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也说明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②④正确。①③观点错误。12.【解析】选B。我们党随着对生态文明的建设不断探索,其认识也在不断完善,说明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③④正确。物质决定意识,①观点错误。②
本文标题:2014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四川专用)专题跟踪训练专题十五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20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