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4届高考一轮复习知能训练(三十九)
2014届高考一轮复习知能训练(三十九)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80分)1.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这一动员令出现的历史背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农业集体化出现失误C.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2.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以下哪一项是属于列宁最早“实验”的内容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B.取消自由贸易C.全盘农业集体化D.按劳分配3.1921年10月,列宁在党的代表会议上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而且仅仅在于:要找到我们用很大力量才能建立起来的那种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这里,列宁主要强调()A.利用市场机制B.建立工农联盟C.生产资料公有D.按劳分配产品4.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开始向农民征收固定的粮食税;1933年,美国政府作出规定,由政府大量收购农民剩余的农产品。以上两项措施的相似之处A加强了宏观调控B调整了工农关系C制约了农业的发展D消除了阶级矛盾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败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B.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C.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D.很好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6.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为此他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B.允许自由贸易C.实施计划经济D.实行自由放任7.列宁在评价十月革命时说:“犹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耀着将来的新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去的残物”仅指封建残余B.“过去的残物”仅指资产阶级政权C.“新途径”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D.“新途径”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8.1921年10月,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下列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不属于“旧东西”的是:()A.实行粮食税B.部分企业由资本家经营C.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D.允许自由贸易9.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与材料所说“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相关的措施主要指的是A.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B.商品货币流通流域的改革C.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D.国有工业经营方式的转变10.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与这一观点不一致的评析是A.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地文明汇合交融B.造纸术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C.新经济政策促进苏俄经济迅速恢复D.西方民主思想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11.1920年夏秋,斯摩棱斯克实行了特殊的“小新经济政策”。据10月份汇报可知,这里的粮食征收从9月1日开始,到10月1日就完成了任务,而其它地区几乎要拖延一整年时间。这一政策的实施A.为实施新经济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B.说明余粮收集制已经完成历史使命C.为国内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D.说明国家已开始实施新的经济政策12.著有《静静的顿河》等作品的苏联作家肖洛霍大柠给斯大林写信说:“许多区,没有完成粮食征购任务,也没有储备籽种……集体农庄庄员们和个体农民们山于饥饿现在正濒临死亡……工作人员正暴力征粮。”斯大林回信说:“庄稼人在‘耍滑头’,他们要让工人、红军没有饭吃。庄稼汉们实质上是向苏维埃政权宣战。”据此分析,两人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A.是否看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B.是否看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c.是否要维护苏维埃的利益D.是否要维护农民们的利益13.斯大林曾经说:“能不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把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基础上,就是说,建立在最巨大最统一的社会主义工业基础上和最分散最落后的农民小商品经济基础上呢?不.不能。”为此苏联实行了A.新经济政策B.社会主义工业化C.农业集体化D.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14.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斯大林的这—思想A.对苏联工业发展影响深远B.是苏联长期“左”的思想的根源C.是赫鲁晓夫进行改革的导火线D.是斯大林体制的集中体现15.有学者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D.揭示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16.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上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17.苏联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中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18.法、英、德、美的工业生产在1937年比1913年分别增长1%、10.4%、19.4%、54.3%,而苏联同期工业增长近750%,到1940年,苏联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究其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比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更为先进B.苏联开创了独特的国民经济发展之路C.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D.政府干预下的西方国家的工业复苏进程缓慢19.《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全面揭示了“斯大林模式”A.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B.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改善C.有利于苏联工业化迅速展开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20.前苏联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长期实行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指工业产品与农产品不等价交换,国家无偿向农民征收公粮、调拨农产品和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从中得到有利的差价),苏联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主要是A.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B.发展农业生产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C.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实现国家的农业化D.增加资金积累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二、非选择题(2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西方各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过来,各个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都达到或超过一战前水平的1.5倍。一些欧美经济学家称资本主义已消灭了贫困,空前的繁荣让他们充满信心。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代表,一度曾被人们看作“繁荣”、“发展”、“强大”的典型,华盛顿宣称繁荣将永驻人间。几乎在同一时期,在东方一个国度,也正在诞生奇迹,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这个占世界陆地总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走完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莫斯科一时成为红色麦加,受世人膜拜。——摘编自《美苏交锋》材料二: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就认为,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斯大林在苏联工业化时,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价格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摘编自(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8分)(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这对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8分)(3)罗斯福和斯大林的农业政策及其实施效果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2014届高考一轮复习知能训练(三十九)答案1.【答案】C由材料中的“一线改善生活”“寄给红军家属”这些信息可以判断,这是新生政权面临的困难。2.【答案】B根据题干中“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说明该方法不是从资本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的正确过渡方法。取消自由贸易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非常时期的特殊政策不是过渡到哦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A项属于新经济政策,C项属于斯大林建设时期的内容,D项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但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3.【答案】A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在于联系实际,注重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列宁讲话中所说的“新经济”指的是工业,它同农业的联系主要靠商品交换与商品贸易。故选A。4.【答案】A5.【答案】A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失去人民的特别是农民的支持。故选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时期特殊的政策,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沙皇统治已经推翻,排除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利益,排除D项。6.【答案】B分析材料可以了解到,列宁认为应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发展商业,这反映了列宁主毕升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联系各选项,本题选B项。7.【答案】C“过去的残物”即指封建残余又有资产阶级政权;故A、B错误;新途径应是指社会主义道路。8.【答案】C所谓“新”是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案,所谓“旧”是指资本主义的经济手段,①③④属于旧的资本主义经济手段,②属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是苏俄的创新不属于旧东西。9.【答案】D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和所学史实指的应该是新经济政策在工业上: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型企业收归国有,中小企业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10.【答案】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这一观点不一致”和所学史实俄国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经济的迅速发展并不能反映全球化的特点。11.【答案】A12.【答案】D13.【答案】C14.【答案】A15.【答案】C斯大林模式开创了落后的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国家,通过牺牲农业为代价,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经济模式,可见材料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16.【答案】B公私效率的高低对比表明了斯大林体制不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积极性的弊端。17.【答案】B18.【答案】B19.【答案】B20.【答案】D20世纪20年代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从苏联采取的措施看,国家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可以看出国家全力支持工业化。21.【答案】(1)美国:20年代经济的高度繁荣,成为资本主义学习的样本;30年代罗斯福新政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模式。(4分)苏联:20年代:十月革命的成功,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
本文标题:2014届高考一轮复习知能训练(三十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26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