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青岛一模)对某一历史事件,学者有不同评价。肯定者认为它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黏合剂”;否定者认为它是导致欧洲分裂的“加速器”“绝缘体”。依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A.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B.欧洲经济共同体启动C.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2012·苏北四市联考)1949年签署的《北大西洋公约》第二条规定:“缔约国应消除其国际经济政策中之冲突,并鼓励任何缔约国或所有缔约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该条规定对于美国来说()A.有利于从经济上控制欧洲B.增强了遏制苏联的经济实力C.马歇尔计划的使命已完成D.强化了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地位3.(2012·淮南一模)观察右图:图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刀身上都写着“优势”两字。据此判断该漫画最有可能是讽喻()A.二战后的美欧关系B.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关系C.二战后美苏冷战D.两极格局解体后的美俄关系4.(2012·杭州质检)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5.“冷战是一个多因素的产物”,影响冷战形成的因素包括()①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上的差异②美苏双方互感“安全威胁”③英国等欧洲国家推波助澜的作用④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瓦解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6.(2012·西安三模)欧洲历史行进到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分裂因素——西欧一批实行民主的国家和中欧、东欧一批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对峙,在这种情况下,古老的“欧洲梦”又被提出了。直接推动这一“欧洲梦”成为现实的核心力量是()A.德国和法国B.英国和法国C.美国和苏联D.英国和德国7.某组织规定,参加它的国家必须具备如下条件:“支持民族独立运动;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那么该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A.联合国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不结盟运动D.欧洲共同体8.★“北欧平衡”是指冷战时期的北欧地区以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为中轴,分别存在受苏联影响和支配的芬兰(保持主权独立且不与西方结盟),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三国承诺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北欧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北欧平衡”理解正确的是()A.是美苏冷战政策的恶果B.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C.是苏联国力衰弱的表现D.客观上推动了冷战升级9.(2013·中山模拟)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的事件是()A.亚非独立国家的万隆会议B.不结盟运动兴起C.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D.亚太经合组织建立10.美国总统里根曾发表演说:“如果寻求和平,如果你为□□寻求繁荣,如果你寻求自由化,请来到这扇大门前……打开这扇门……推倒这堵墙。”给□□里填上国家的话,最可能是()A.中国和日本B.苏联和东欧C.法国和德国D.美国和英国11.20世纪6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有三尼之说:美国总统肯尼迪;苏共第一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印度总理尼赫鲁。“三尼之说”的出现体现了那时的国际形势是()A.美苏争霸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C.资本主义世界的三足鼎立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2.★为下图选择最恰当的标题,它是()A.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B.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C.当今世界格局的两极化趋势D.当今世界格局的单极化趋势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2·无锡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1946年3月)材料二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和历史的发展,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但也要看到,世界各种力量的发展仍很不平衡。——江泽民《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材料三《时政评说》:“‘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请回答:(1)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开启了一个特殊的时代,为此美国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3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江泽民同志论述的要点有哪些?(6分)(3)根据材料三,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后,美国能否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为什么?(8分)(4)以史为鉴——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中国应采取哪些对策使自己真正成为世界一极?(3分)14.二战后,国际关系经历了由冷战对峙向多极化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风与太阳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用以掩盖它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材料二撼动与挑战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材料三联合与曲折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材料四和平与发展多极化全球化改革开放机遇与挑战(1)材料一中“北风的直接胁迫”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美国采取的“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4分)(2)简述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5分)(3)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5分)(4)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材料四中四个关键词,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6分)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00字左右。答案课时跟踪检测(十一)1.选A二战后,西欧经济普遍衰落,美国为了稳定资本主义秩序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是西欧的“强心剂”“及时雨”。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又促使西欧走向联合,所以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黏合剂”。但是由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对象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被排除在外,所以它是导致欧洲分裂的“加速器”“绝缘体”。2.选A二战后初期,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经济居于绝对的优势地位,经济合作有利于美国的经济扩张,使西欧经济依附于美国。3.选C解答本题要注意“第一世界的真相”,第一世界指美国和苏联,再从一手缓和,一手握刀,表明是二战后美苏冷战。4.选D本题考查了对冷战的理解,根据所学,冷战是指1947年——1991年间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两个阵营除直接交战以外,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都处于对抗状态的时期。联系本题,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选D项。5.选C本题考查冷战的背景。二战后,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双方产生对抗,出现了冷战。④属于冷战的结束。6.选A材料中欧洲新的分裂因素指的是美苏冷战,而古老的“欧洲梦”是指欧洲的统一,推动欧洲走向统一的关键力量是德国和法国。美苏都不愿意看到西欧走向统一,英国地位则非常尴尬。7.选C根据题干信息“不参加……不与大国……”分析,此组织的宗旨是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与霸权主义,因此应选C项。8.选B北欧国家的做法本质上是摆脱美苏冷战,有利于减少冷战对北欧地区的消极影响,所以,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9.选B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故B项符合题意。10.选B里根在1980-1988年担任美国总统,这一时期是美苏冷战的后期,这里里根针对的是苏联和东欧。11.选D60年代是两极格局时期,印度的崛起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作为一股重要的力量,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作用,同时冲击了两极格局。本题各选项中AB两项与材料明显不符;C项中资本主义世界的三足鼎立指美、欧(欧共体)、日。本题选D项。12.选A当今世界的格局是“一超多强”,“一超”体现了单极化的要求,“多强”体现了多极化的趋势,上图并未给出哪一趋势占优势的答案。因此,对上图最恰当的解读是A项。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结合冷战开始的背景,明确美国冷战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第(2)题论述了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的趋势。第(3)题分析冲击美国独霸局面的因素,概括几个政治力量的发展。第(4)题分析在当今政治格局的局面下,中国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其他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措施:提出杜鲁门主义,实行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①“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发展趋势是多极化,但最终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②美国虽然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以及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正日益增强。③世界发展的多极化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变化: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暂时呈现“一超多强”,总趋势是多极化。不能。原因:①因为经济力量多极化决定政治力量的多极化(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②国际政治民主化趋势日益加强;③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4)①承认“一超多强”的现状,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②采取分步走战略。③深化改革开放。④坚持和强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任答三点即可)1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解读历史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阐释、探讨、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由材料一中苏联的有关信息并联系所学可知,该问主要回答冷战的对立面和冷战的表现。第(2)问主要回答多支力量中心的表现。第(3)问若选择同意,理由从内部矛盾分析,若选择不同意,理由从一体化新发展和积极作用回答,还可辩证回答。第(4)问关键要注意逻辑关系,观点合理,史实准确。答案:(1)战争。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实力的增强、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美苏自身实力的削弱等。(3)观点一:同意。在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欧盟各国的分歧和矛盾仍然存在,“欧洲合众国”的形成仍然任重道远。观点二:不同意。欧洲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虽然还不能起到支配整个欧盟的作用,但是他们的产生无疑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观点三:辩证看待
本文标题: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人民版)专题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28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