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2014届高考历史三轮考前体系全通关高考热点专练七国际格局演变中的大国关系
1专练七国际格局演变中的大国关系与中国多边外交一、选择题1.(2013·南昌二模)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最终通过对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的方针。随后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二战历史不容翻案。众所周知,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作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必须归还中国。针对半个多世纪以前的那场中日战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B.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C.洗雪了民族耻辱,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影响。A项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正确;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B项表述不正确;抗日战争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因此C、D两项正确。答案B2.(2013·福州质检)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毛泽东重点强调实行“一边倒”的方针是()。A.中国革命斗争经验总结的产物B.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所决定的C.在美苏冷战背景下的明智选择D.有利于保障新中国国防安全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方针。由题干材料可知,“一边倒”的依据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因此,一边倒是中国革命斗争经验总结的产物,A项正确;B、C两项是一边倒外交方针的背景,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是一边倒的意义,也不符合题意。答案A3.(2013·郑州预测)《论语》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视为至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史中最能体现该思想主旨的是()。A.奉行“一边倒”方针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C.发展多边外交关系D.支持不结盟运动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儒家思想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映的是和谐的发展观,体现在外交上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正确答案选B。答案B4.(2013·成都模拟)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面对腹背受敌的不安全战略环境,毛泽东着手调整我国的外交战略。其关键措施是()。A.推行新型区域合作B.提出“不结盟”政策C.缓和中美关系D.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外交有三大突破: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开始改善、中日邦交正常化。其中的关键是中美关系开始改善。C项符合题意。答案C5.(2013·宝鸡质检)在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任务区,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担负着控制太子港动乱、打击非法武装等多种急难险重任务,特别是在2010年海地“1·12”大地震后,为恢复海地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帮助落后国家维护稳定发展经济C.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结伴而不结盟外交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结合教材及题干强调的“在联合国……”等内容可知,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A项正确。B项不是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C项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总的指导思想,虽然说法正确但与题干强调的特点不符,D项也不符合题干强调的意思。答案A6.(2013·洛阳模拟)1972年2月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声明:“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就中国而言,发表这一声明主要针对着()。A.美苏争霸愈演愈烈B.美国霸权主义不断扩张C.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复活D.苏联对亚太地区的霸权主义野心解析阅读材料可知,材料有两层意思:第一,中美双方都不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第二,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其意即不仅双方都3不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而且还要反对在这个地区霸权的任何力量。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时代背景可知,这显然是双方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宣言,故选D项。答案D7.(2013·南京师大附中模拟)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A.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B.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C.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解析本题考查对马歇尔计划的理解。马歇尔计划一方面解了西欧国家的燃眉之急,促进了经济恢复,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另一方面,美国借此在政治经济上控制了西欧,“遏制共产主义”与维护本国制造商、出口商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达到“一箭三雕”的目的。因此题干事件是指马歇尔计划,C项符合题意。答案C8.(2013·邯郸四校联考)1972年中日建交,新千年后小泉六次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走入低谷。2006年10月安倍晋三来华访问,最近因日本“国有化”钓鱼岛使中日关系再次走入低谷。以上事实说明()。A.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不可调和B.中日关系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C.日本对外政策随国内外形势的改变而改变D.日本与中国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解析材料中中日关系经历了多次波折,这反映出对外政策的变化,其变化是随国内外形势变化而变化的,故选C项。答案C9.(2103·河北高中联考)20世纪美国“最出色”的外交家乔治·凯南在1946年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次年,他告诫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并要保持“坚定与耐心”。这些言论()。A.批评了“冷战”政策B.夸大了美苏之间的分歧C.力图缓和与苏联之间的关系D.力主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4解析1946年时“冷战”还没全面开始,排除A。B项表述错误,二战后美苏两国国家利益和意识的分歧日益扩大。由“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看出C项表述错误。答案D10.(2013·浙江名校联考)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其意图在于()。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B.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C.重新确立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解析由材料中“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可排除A项。“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可知法国前总统的意图是要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C项,可排除。材料主要涉及欧美关系,并非强调欧洲的联合,排除D项。答案B11.(2013·河北检测)1990年初,欧共体主席德洛尔提出了建设以欧共体为核心的“三环欧洲”设想:以欧共体为同心圆的中心,第二环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七国,第三环为东欧国家。其设想旨在()。A.削弱苏联的势力范围B.建立统一的欧洲联邦C.推动欧洲成为最有力的集团国家D.挑战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解析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题干中“三环欧洲”体现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因此应选C项。其余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C12.(2013·德州模拟)二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G20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A.经济区域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B.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C.一超多强格局遭受巨大挑战D.和平与动荡并存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世纪之交的国际格局。题干有两层含义:一是发展经济;二是军事冲突。此题是最佳选择题,包含最全面的是D项。故答案为D。5答案D二、非选择题13.(2013·浙江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笫一次从欧洲封建堡垒中打开了缺口……英国面临来自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作为近代工业资本主义兴起的源头国家,英国资本主义的诞生,需要极强的力量反抗霸权并建立适合于自身发展的世界体系。——摘编自张文木《欧美地缘政治格局的历史演变》材料二1893年,埃米尔·巴比埃写了《在金元帝国旅行》一书,指责美国商品(火车头、煤、丝织品、水果、棉花以及美国的葡萄酒)已充斥欧洲。经济学家保罗·德·卢西埃在1892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中写道:“美国从一件令人好奇的东西变成了一件令人恐惧的东西,”美国已成为旧大陆的一个可怕的对手,“法国士兵的背包里装着在芝加哥生产的牛肉罐头”。材料三1945年4月,斯大林在致杜鲁门总统的信中表示,相信“担负了反对共同敌人的战争主要重担的大国,它们之间合作的政策今后仍将加强。”1945年5月10日,他又向丘吉尔谈道,“我们两国在战时形成的友好关系,在战后时期将进一步顺利地、有成效地发展。”——摘编自马风书《斯大林关于“二战”后国际安全的思想》材料四2006年世界十大经济体GDP(亿美元)排名表国家美国日本德国中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印度排名12345678910GDP130000410002500024000230002200020000180001700015000——根据《世界经济年鉴》编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至18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特点。概括形成以上特点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二所述状况的主要原因。(3)材料三中斯大林的判断与事实相符合吗?结合二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格局予以说明。(4)材料四反映了哪些现象?这对当今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历程。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中“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资本主义兴起”等信息,结合17、18世纪相关史实从新旧势力对立、6世界政治中心转移、英国建立全球霸权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结合相关背景知识,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美国商品已充斥欧洲”“一个可怕的对手”等信息概括得出;第二小问,从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及欧洲国家发展相对缓慢等角度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二战后冷战局面的出现可知斯大林的判断显然是不正确的;第二小问,要联系美苏两国关系的演变、两极格局的形成等方面予以分析说明。第(4)问,第一小问,可从图中的数据分析得出;第二小问,要联系世界经济多极化这一重要背景作答。答案(1)主要特点: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度对峙;英国通过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通过殖民扩张,英国确立起世界政治霸主地位;世界政治中心由东方转移到欧洲。主要原因:英法等国率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东方国家固守封建旧体制和小农经济;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对东方国家的掠夺。(2)核心问题: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商品大量进入欧洲市场,对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构成挑战。主要原因:19世纪中期,美国国内实现统一;美国重视科技教育;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垄断势力发展迅速,工业生产超过英法等国家;英法等国发展相对缓慢。(3)不符合。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的差别,加之德、日、意等法西斯势力被消灭,大国之间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转为对峙,两极格局形成。(4)现象:美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但欧洲、日本、中国等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影响:美国凭借经济实力企图建立“一极世界”;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14.(2013·宿迁调研)回顾60多年来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特别是冷战后的中美关系,虽然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
本文标题:2014届高考历史三轮考前体系全通关高考热点专练七国际格局演变中的大国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29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