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近代物理初步全程测控
1近代物理初步1.如图所示,氢原子在不同能级间发生a、b、c三种跃迁时,释放光子的波长分别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时,释放光子的波长可表示为B.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电子的电势能减小,氢原子的能量增加C.若用波长为的光照射某金属时恰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波长为的光照射该金属时也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D.用l2.09eV的光子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可以发出三种频率的光2.有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从解的物理量单位、解随某些已知量变化的趋势、解在一些特殊条件下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预期结果、实验结论等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举例如下:如图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滑块A放于水平地面上.把质量为m的滑块B放在A的斜面上,忽略一切摩擦,有人求得B相对地面的加速度a=gsinθ,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对于上述解,某同学首先分析了等号右侧量的单位,没发现问题.他进一步利用特殊条件对该解做了如下四项分析和判断,所得结论都是“解可能是对的”.但是,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指出该项()A.当θ=0°时,该解给出a=0,这符合常识,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B.当θ=90°时,该解给出a=g,这符合实验结论,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C.当M≫m时,该解给出a≈gsinθ,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D.当m≫M时,该解给出a≈,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3.图示为一个内、外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圆环状均匀带电平面,其单位面积带电量为σ.取环面中心O为原点,以垂直于环面的轴线为x轴.设轴上任意点P到O点的距离为x,P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下面给出E的四个表达式(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其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此处的场强E,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2合理性做出判断.根据你的判断,E的合理表达式应为()A.E=2πkσxB.E=2πkσxC.E=2πkσxD.E=2πkσx4.物理学中有些问题的结论不一定必须通过计算才能验证,有时只需通过一定的分析就可以判断结论是否正确.如图所示为两个彼此平行且共轴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圆环,两圆环上的电荷量均为q(q0),而且电荷均匀分布.两圆环的圆心O1和O2相距为2a,连线的中点为O,轴线上的A点在O点右侧与O点相距为r(ra).试分析判断下列关于A点处电场强度大小E的表达式(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正确的是()A.E=B.E=C.E=D.E=5.太阳因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其质量不断减少.太阳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约为4×1026J,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太阳每秒钟减少的质量最接近()A.1036kgB.1018kgC.1013kgD.109kg6用同一光电管研究a、b两种单色光产生的光电效应,得到光电流I与光电管两极间所加电压U的关系如图.则这两种光()A.照射该光电管时a光使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B.从同种玻璃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大C.通过同一装置发生双缝干涉,a光的相邻条纹间距大3D.通过同一玻璃三棱镜时,a光的偏折程度大7.用波长为2.0×10-7m的紫外线照射钨的表面,释放出来的光电子中最大的动能是4.7×10-19J.由此可知,钨的极限频率是(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光速c=3.0×108m/s,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A.5.5×1014HzB.7.9×1014HzC.9.8×1014HzD.1.2×1015Hz8.在β衰变中常伴有一种称为“中微子”的粒子放出.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1953年,莱尼斯和柯文建造了一个由大水槽和探测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利用中微子与水中H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1)中微子与水中的H发生核反应,产生中子n)和正电子e),即中微子Hne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是.(填写选项前的字母)A.0和0B.0和1C.1和0D.1和1(2)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变为两个光子(γ),即ee→2γ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kg,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J.正电子与电子相遇不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原因是.(3)试通过分析比较,具有相同动能的中子和电子的物质波波长的大小.9.1991年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发生了(选填“大”或“小”)角度散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若用动能为1MeV的α粒子轰击金箔,则其速度约为m/s.(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均为1.67×10-27kg,1MeV=1×106eV)10.某考古队发现一古生物骸骨.考古专家根据骸骨中C的含量推断出了该生物死亡的年代.已知此骸骨中C的含量为活着的生物体中C的1/4,C的半衰期为5730年.该生物死亡时距今约年.11.(1)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如图所示.用频率相同、强度不同的光分别照射密封真空管的钠极板(阴极K),钠极板发射出的光电子被阳极A吸收,在电路中形成光电流.下列光电流I与A、K之间的电压UAK的关系图像中,正确的是.(2)钠金属中的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从金属表面逸出,这就是光电子.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的过程中,其动量的大小(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4(3)已知氢原子处在第一、第二激发态的能级分别为-3.40eV和-1.51eV,金属钠的截止频率为5.53×1014Hz,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请通过计算判断,氢原子从第二激发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过程中发出的光照射金属钠板,能否发生光电效应.参考答案1.AD2.D3..B4.D5.D6.BC7.B8.(1)A(2)8.2×10-14遵循动量定恒(3)λnλe9.大6.9×106101.1×104(11460或1.0×104~1.2×104)11.(1)C(2)减小光电子受到金属表面层中力的阻碍作用(或需要克服逸出功)(3)氢原子放出的光子能量E=E3-E2,代入数据得E=1.89eV金属钠的逸出功W0=hνc,代入数据得W0=2.3eV因为EW0,所以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本文标题: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近代物理初步全程测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31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