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20161-3半月谈时政热点
评论:全面小康,重在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胜阶段,而决胜的关键和重点,在于全面。自改革开放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来,小康的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不断地在丰富。邓小平曾这样解释小康: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800美元。其指向,主要在经济层面,即希望老百姓普遍能够吃饱肚子,达到“不穷不富,日子比较好过”的水平。应该说,这是当时人民群众最大的企盼。到了世纪之交,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都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并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再到发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小康的内涵在不断丰富。这丰富的背后,是我们党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回应人民呼声的自觉与担当。毫无疑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之下,单兵突进的方法论需要调整,“一美遮百丑”的心态也需要调整,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的任务比任何时候都要重。全面小康之“全面”,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人群和地域上的全面,贫困人口、贫困地区成为工作重中之重,“先富带动后富”的方针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二是领域上的全面,从主要侧重经济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哪一方面都不能落下。对照这一要求,不足之处就是攻坚之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比如,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就是一个突出短板。此外,在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短板。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直面问题、攻坚克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政治品格和政治担当,补短板则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法论。按照部署,“十三五”时期,我国将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在补齐短板上持续发力,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结构性改革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指出“明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疑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中心工作。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的体制性障碍而推进的改革。“供给侧”因素包括经济活动主体(如企业和个人等)、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环境、企业家管理、政府管理等)、要素升级(如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知识增长、信息化等)、结构变动(如工业化、城市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等)、制度变革(如减管制、减垄断、减税收)等。结构性问题则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问题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体制性障碍,体制性障碍又集中表现在政府作为的“越位”“缺位”“错位”和现代市场发育滞后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症下药。当前来看,推进结构性改革已十分紧迫。一是培育新动力的需要。我国多年来主要依靠需求侧的“三驾马车”来拉动经济增长,在经济新常态下,其作用逐渐缩小,副作用逐步显现,亟须从供给侧寻找新动力。二是解决我国经济难题的需要。目前我国经济难题主要表现在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过大、僵尸企业较多、金融风险累积、资源环境压力大等方面。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即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更少的环境破坏,来达到更好的产出效果,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我国才能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占有更大份额,也才能解决国内消费者到国外“扫货”买马桶盖的问题。实际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始自今日。改革开放以来大多数改革都是从供给侧进行的。上世纪80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发展乡镇企业、允许农民在小城镇落户和进城打工、放权让利改革等,90年代中期以农村综合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价格改革、财税改革、金融改革、外汇改革等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总体改革,90年代后期的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发展中小企业、政府机构改革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推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全面改革,许多也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不难理解,凡改革都是要调整制度或体制机制,都涉及优化调整不同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目的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这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髓所在。但与过去30多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比,当前的改革侧重点有所不同。过去30多年的改革主要是解决经济增量问题,而目前的改革,除了要解决经济增量问题外,还要先解决累积多年的存量问题,特别是实体经济产能过剩、房地产高库存、地方政府债务、银行不良资产、环境污染等存量问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培育主体,增加要素有效投入,通过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其中的重点和关键是制度变革。制度变革是“三大发动机”中具有根源性的发动机,因为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也要受其制约。制度变革可以从多方面提高生产率,如通过激发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生产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率,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提高生产率,通过改善和提高投资者预期提高生产率等。制度变革包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的各项改革,从供给侧来说,关键是要采取减管制、减垄断、减税收、减货币超发等行动。其中,减管制涉及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等;减垄断涉及垄断行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等;减税收涉及行政机构改革、财政制度改革等;减货币超发涉及货币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2016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中央提出,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尤其是前三项——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都是短兵相接,如同一场歼灭战。如何才能取得胜利?根本的还是要靠改革。今年中央已经部署国有企业、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养老保险、医药卫生等领域的改革,必须以更大的魄力和决心推进和落实。只有完成“三去一补一降”的艰巨任务,中国经济才能真正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评论:把创新挺在发展前面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今后五年发展指明了方向,定下了基调,提出了路径,符合国情,振奋人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全会把创新摆在了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个判断高屋建瓴,振聋发聩。我们党历来重视创新发展问题,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国家发展和党执政兴国的历史高度.多次强调创新驱动是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战略,郑重提出了创新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国家的创新氛围和创新实践出现了令人鼓舞的新气象,尤其在高铁、航天等领域内取得重大突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引起了全球关注。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离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无论是创新氛围、创新能力,还是创新路径上都存在着很多突出问题。创新思维尚未能成为全民族的思想基因。中华民族有过辉煌的创新历史,但近代社会以来,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逐渐落后于他国,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创新意识没有变成全民族最为活跃的思维,相反习惯于驾轻就熟的传统.习惯于按部就班的做法。思想的惰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创新发展的路径尚未被很好地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正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这些巨大的变化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但我们必须承认,我国发展路径是典型的资源依赖型、投资拉动型和外向驱动型,这个传统路径今天仍然存在很大惯性,转变发展方式,是我国实现创新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创新发展的环境还不够理想。这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创新氛围建设.在营造创新环境上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对重大技术创新的项目和个人进行重奖.还比如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依法打击等等。但必须承认的是.我国保护创新的法治环境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还十分猖獗,全社会尊重创新、保护创新的意识还比较薄弱,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创新发展是严重的威胁,需要花大力气解决好。系统性创新的局面还没有真正形成。创新发展涵盖的面很宽,对一个国家而言,创新不止是实验室里、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创新,还包括社会创新、管理创新、发展创新、企业创新、个人创新等等。总之,创新发展是全系统、宽领域和多层次的,但这个局面在我们国家还没有真正形成,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面向“十三五”,党和国家把创新发展放在更高的位置来谋划.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必然会带动我国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行业的创新发展,我国又一个创新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创新不是花拳绣腿,更不是表面文章,而是实实在在的环境要求、能力要求、体制机制要求。首先,我们必须依法支持创新。在“十三五”时期,我国支撑创新的最重要环境是法治环境。相比较过去,国家在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令人高兴的是,国家已经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修订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加大依法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力度。有理由相信,在创新发展理念的牵引下,全社会也会形成更加尊重创新、呵护创新的良好氛围。其次,我们必须推动系统创新。从发达国家的实践不难看出.创新是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过程,创新就如同一台由无数齿轮环环相扣的巨型机器,少一个零件都难以运行。技术创新是创新的基本形态,而最复杂的创新是系统创新、集成创新,也就是包括技术、社会、管理、政策、文化的创新。“十三五”时期,让创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必然要求我国在技术创新上加大投入,在社会创新上形成氛围,在管理创新上形成规范,在政策创新上形成优势,在文化创新上形成力量。当这些方面的创新出现“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局面时,我国的系统创新就有了持续不断的内生动力,创新型国家建设就有了雄厚的基础。再次,我们必须提升创新能力。今天是一个充满创新竞争的时代,在你追我赶的创新大潮中,稍有迟疑,就会丧失了创新的机会,丢掉了创新的主动。今后五年,世界范围内的创新竞争只会增强,不会削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旺盛的创新意志和高超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捕捉创新机遇的能力,重大技术攻关的能力,形成协同创新的能力和谋划创新布局的能力。这些能力都需要实实在在建设和培育。创新发展永无止境,我们既要有“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自信和豪迈,又要有“绳锯木断、滴水穿石”的恒心和韧劲。唯此,我们的创新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文山会海也是腐败谈及这几年的官场风气,舆论普遍认为是明显好转了。但是,走访城乡基层,还是听到不少抱怨:又见文山重重会海泛滥,不堪承受有苦难言。竟然有地方一年收到某个上级部门下发的80多份文件,应接不暇疲于奔命;少数地方会多会长会滥,干部在工作日里居然有半数时间在应付大小会议。望得见文山,看得见会海,想得到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显然,这也是腐败。三年前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明令要切实改进会风文风,精简会议活动文件简报;后来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就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当下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更是强调要在查找和解决不严不实突出问题上下功夫。为什么文山还在增高会海还在加深?为什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在回潮还在涨潮?我们看到了政府改革的滞后。政府权力过大,承揽过多,包袱过重,早已是社会共识。放权于市场,放权于社会,放权于基层,也已是改革聚焦。但是,囿于既得利益的顽强
本文标题:20161-3半月谈时政热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3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