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战略研究
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战略研究作者:孙金柱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叶根楼我国汽车工业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分析-上海汽车2002,(6)本文通过对我国汽车工业积弱成因的全面分析,有利于彻底弄清根源,以解析奋斗几十年,至今仍作为“幼稚工业”而加以保护的疑团,为今后发展提供启迪。乘全球经济萧条时机,调整思路,拉动内需,引导爆发,不失为亡羊补牢之良策。2.学位论文班天松沈阳汽车工业调整和发展的对策研究2004汽车工业是沈阳的第一支柱产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2003年,沈阳汽车整车产量13.5万辆,同比增长50%;汽车工业完成产值350亿元,同比增长5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的28%,海狮客车、宝马轿车、中华轿车等主导产品初具规模。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为沈阳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也为沈阳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与大型汽车集团相比,沈阳汽车工业在产业规模及技术水平上还有较大的差距,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与国际接轨的日趋迫近,沈阳汽车工业必须超前制订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本文在对沈阳汽车工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沈阳汽车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把政府宏观引导和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从规模、技术、品牌、规划、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发展的对策措施,对于指导沈阳汽车工业调整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学位论文卿光新我国汽车工业创建自主品牌的模式分析2007本文回顾了我国汽车工业创建自主品牌的历程,简要概述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针对长期以来我国所采取的“市场换技术”的合资发展战略,文章分析了合资汽车企业在这种发展模式下的技术转移与自主研发情况。在对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汽车生产的对比性分析中,采用相关数据比较了二者的投资与市场需求情况,描绘出我国汽车工业中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汽车的当前竞争形势,并构建需求模型说明了我国消费者对两种品牌汽车的需求特点,旨在说明创建汽车自主品牌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为汽车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提供建议与参考。本文在总结我国汽车工业当前创建自主品牌的实践基础上,归纳出了创建自主品牌的三种模式,即合资模式、外包与联合开发模式以及从模仿起步的自主研发模式。文章对每一种模式分别列举了相应的典型案例,一一分析了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文章最后对我国汽车工业创建自主品牌的战略选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4.期刊论文秦远建.李必强汽车工业未来生产管理的发展-上海汽车2001,(6)e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汽车工业也正在走向全球制造、全球采购.作为企业管理基础的生产管理,必将随之发生变化.我国汽车工业必须加快进行产业调整和重组,从宏观上理顺产业关系,从微观上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来说,加强企业生产管理,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苦练内功,就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的过程.5.学位论文詹长春论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之路——以江淮汽车集团为案例2005文章首先在分析国际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的模式与特点、回顾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历史、比较WTO框架下技术创新道路选择的几种观点后,结合当前国内汽车工业发展形势,提出我国汽车工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做好开放状态下的自主创新是企业面临的首要任务。进而以江淮汽车集团为案例,分析后发企业如何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实施自主创新,指出其成功经验在于:在技术选择上奉行适用技术论,要求引进的技术能够填补市场空白,有比较宽的市场外延,与企业技术条件相匹配及有利于掌握核心技术,使技术引进效益最大化;通过加大研发投入,认真学习模仿,开展二次创新,提高国产化率等四个环节,搞好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实行精益生产方式,关注细节实施工作改善,模拟市场建立内部顾客链,深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加快信息化化建设,取得产品在成本和质量上的优势,形成持续盈利能力,确保创新得以实现并持续;通过倡导“系统思考,团队学习”理念,采取“40+4”学习培训方式,创办企业大学等手段,创建学习型企业,强化学习曲线效应,为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提供不同的员工成长路径,建立宽带薪酬与绩效评估制度,激活企业人力资本,为创新提供人才支持;把技术创新与改革重组、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发展环境。文章最后提出江汽案例的启示:只要技术路线得当,我国汽车工业完全可以低成本实现自主创新,但是企业要注重自身技术能力的培养,要具备良好的持续盈利能力,要把弘扬民族精神与坚持科学发展观统一起来,走又快又好的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6.学位论文周喻春精益生产与敏捷制造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200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达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由于汽车工业的规模、汽车产品的复杂性、汽车工业与各个经济部门多层次的联系、以及它与许多企业超公司范围的合作方式,使汽车工业成了发展其他行业的先驱,并使许多部门有可能存在。现代制造业每一次大的生产方式变革都是从汽车制造业开始的。因此对汽车制造方式的研究就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的汽车工业现在已经从最开始的小批量单件生产方式全面过渡到大量生产方式,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汽车生产能力已经跃居世界前列。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者需求日趋主体化、个性化和多样化,汽车制造厂商面对一个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传统的大量生产模式面临着两大方面的严重挑战严峻挑战:一、以钢材为主的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得汽车的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二、在市场销售方面,由于几乎所有的世界著名汽车厂商都在中国建立合资生产基地,新车型大量推出,老车型积压严重,销售量下降,价格不断下跌。因此,对汽车制造方式的研究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目前国际上对汽车制造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为首的精益生产制造方式和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为首的敏捷制造生产方式两大方面。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凭借精益生产制造方式在上世纪八十打败美国汽车企业,登上汽车霸主的地位;美国通用汽车则凭借敏捷制造生产方式在上世纪90年代重新登上汽车销量世界第一的宝座。这两种先进生产方式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大量生产方式是否已经完全过时?中国汽车制造业应该怎样学习外国汽车业先进生产方式?对这三个问题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回答。该文通过对汽车制造方式演变的历史过程的回顾,通过对大量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方式、敏捷制造生产方式的研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先进的生产方式总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与所处的环境、历史条件相适应的,是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精益生产方式和敏捷制造生产方式成功的关键就是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与企业自身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环境相适应,它们的核心是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思想,与自身所处历史条件和环境相适应的思想。因此,对先进生产方式的学习不能够只学习它们是怎样实施的,而要学习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实施的思想。和精益生产方式和敏捷制造生产方式一样,大量生产方式也是当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直到现在,大量生产方式的生产效率都是很高的。无论是丰田汽车公司还是通用汽车公司,在进行生产方式变革前,都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大量生产方式,有着很高的生产效率。可以说,大量生产方式为精益生产方式和敏捷制造生产方式的出现积累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当前国内许多汽车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盲目贬低大量生产方式,要搞精益生产方式或敏捷制造生产方式,却往往事倍功半,哪怕是请来外国专家当顾问,却也鲜有成功。而那些在精益生产方式和敏捷制造生产方式上做出成绩的,都是原本按照大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生产效率很高的企业,如“一汽”的精益生产方式改造。因此,在现阶段的中国,大量生产方式还是有其存在的必要。因此,当前中国的汽车制造企业,应当在适合自身的环境和条件下,运用精益思想和敏捷思想,对企业的生产方式进行精益化和敏捷化改造,来寻找适合自身的生产方式:适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汽车制造模式。7.期刊论文崔海燕试论汽车工业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海汽车2002,(4)本文运用人力资源理论,阐述汽车工业国有企业人事管理逐步转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并提出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运用于我国汽车工业国有企业的探索性建议。8.学位论文殷建国湖南省汽车工业总公司改制方案研究2006我国的国有企业改制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理论上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认识,现已进入一个高速推进的阶段。湖南省省属国企改革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湖南省汽车工业总公司必须按要求完成改制工作。论文以湖南省汽车工业总公司改制方案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制理论的阐述,公司发展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包括产权结构、人员现状以及资产负债分析,提出了改制的必要性。同时也指出:企业必须在债务重组的基础上进行资本运作,才能摆脱沉重的债务负担,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本文重点对改制方案设计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设计的依据、原则,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了公司改制的总体思路,即“分块实施改制,通过债务重组及资本运作筹措改制资金,总体完成改制”,并就如何操作进行了具体的探讨,以确保改制资金筹措到位。国有企业改制方案设计的核心内容就是改制模式的选择,目前主要有向管理层转让、承债式兼并、增资扩股(包括债转股)、资产购买以及破产重组等五种可借鉴模式。经过分析与探讨,提出了适合本公司的改制模式:偿债式+承债式的混合模式。然后对改制方案设计中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包括资产处置、人员安置以及新公司股权设置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文章最后,在改制方案设计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司的改制实施方案及新公司发展战略,期望能帮助公司尽快顺利完成改制工作。9.学位论文魏超凡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2005该文通过国内外汽车产业的对比,指出了国内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不足,并从生产和市场营销两个角度提出了我国汽车发展的系列战略。这些战略是一个统一体,各战略之间又相互补充。然而,在这些战略中,国内汽车业的兼并与重组以及发展民族汽车业,创建民族的国际品牌则是系列战略的重点所在。该文的主要创新在于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这些战略包括:滚动发展战略、重组战略、产品定位战略、品牌创新战略、价格战略、鼓励消费战略和服务战略。该文特别指出,发展我国的汽车业,要充分参与和国外汽车巨头的合作,在合作中弥补自身资金和技术的不足,从而提高国内汽车业的国际竞争力。但同时,该文还指出,国内汽车业仅仅依靠国际合作是无法最终壮大起来,而是要提高自我研发能力,创建民族品牌汽车,发展民族汽车业。没有民族汽车的繁荣,中国汽车业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产业。该文内容共分三章。第一章介绍了当今世界汽车产业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并通过与国外汽车产业的对比,指明了中国汽车产业目前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这部分还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国内汽车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同时由于进口关税的逐年降低,非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以及汽车业服务市场的开放,中国汽车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第二章基于国内汽车业在入世后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从生产角度(企业滚动发展,企业重组),提出了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战略。该部分着重指出,中国汽车业要发展壮大,一定要实现规模经济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第三章从市场营销角度(产品,品牌,价格,营销,消费和服务),提出了一系列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战略,本章重点指出,中国汽车业要走对外合作与自我发展相结合的道路,要打造世界一流的民族品牌。10.期刊论文王恩民浅谈汽车生产型企业管理-企业家天地(下半月版)2008,(6)本文以汽车生产型企业管理为角度,通过对我国汽车工业当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重点提出了解决我国汽车企业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f4fbecc0-56e7-4121-8b4f-9e2d004cf702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3日
本文标题: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战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6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