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第3课时地球与地球的运动特征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最新考纲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名师解读思维导图1.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及应用。2.学会利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判断方向、计算球面距离及时差等。3.识记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基本规律。4.识记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5.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影响。23°2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地球与地球仪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知识整合]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由图可知,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为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地球仪(1)经线与纬线经线纬线图示形状圆方向指示方向指示方向特点长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半圆南北东西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点拨】在地球仪上,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根据劣弧进行判断;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点为最北点,南极点为最南点。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经度与纬度经度纬度实质所在的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二面角某地和地心的连线(即该地的地球半径)与赤道平面构成的线面角图示起始位置本初子午线(0°经线)赤道(0°纬线)某地经线本初子午线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判断从0°经线向东、西各划分180°,向东为,越向东度数;向西为,越向西度数从向南、北各划分,以北为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以南为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半球划分20°W~0°~160°E为,160°E~180°~20°W为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续表东经越大西经越大赤道90°东半球西半球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其他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两者东西经度相反,经度和是180°。已知一条经线的度数为X,那么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度数(X、Y所属的东西经度不同)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等于该地看的仰角,看不到北极星续表Y=180°-X北极星南半球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经纬网①概念:在地球仪上,和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②意义:经纬网在确定地理位置、两地之间方向和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经线纬线量算距离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深度思考]经纬网的主要应用1.定“坐标”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表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常见的有方格状经纬网图和极点经纬网图两种。其中,极点经纬网图的判读方法如下:①确定南北纬(见图中a、b、c);②确定东西经(见图中d、e)。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定“方向”在经纬网中,确定两点之间的方位按以下定位流程:依据经线定南北→依据纬线定东西→综合定方向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具体分析如下:(1)方格状经纬网图此类图中,经线和纬线一般表现为直线形式,两两相交构成方格状网图,对A、B两点的相对方位的判定可依据以下流程:依据纬线的排列确定B点在A点南方↓依据经线的排列确定B点在A点东方↓综合分析B点在A点东南方向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此类图中,纬线表现为圆弧线,经线表现为放射状直线,准确判定地球的自转方向是定位的关键。如图所示,对A、C两点的相对方位的判定步骤如下: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量“距离”(1)在经线上,纬度1°的实际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千米,如右图中。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2)在纬线上,经度1°的实际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右图中。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4.定“范围”在经纬网地图上,根据经纬线组成的网格可大致判断区域面积的大小。在经纬线都是直线的经纬网图上,经纬度间隔相同的网格,其纬度越高,表示的实地范围就越小;纬度越低,表示的实地范围就越大。在纬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区域所跨的经纬度越多,表示的范围就越大;区域所跨的经纬度越少,表示的范围就越小。如下图中,四个阴影地域中实地面积最大的是④。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5.寻“最短航线”(1)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航线经过两极点,方向分三种情况:a.同在北半球,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如A到E。b.同在南半球,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如B到D。c.两地位于不同半球,则看劣弧过哪个极点而做讨论,如A到C。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同一纬线上但不在同一经线圈上a.同在北纬从A到B的最短距离;先向东北,再向正东,然后向东南方向。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b.同在南纬从A到B的最短距离:先向东南,再向正东,然后向东北方向。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6.定“球面上的对称点”(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B(40°S,20°W)。(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如A(40°N,20°W)与C(40°N,160°E)。(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南北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D(40°S,160°E)。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高考探究]1.(2014·北京文综,4)下图示意北半球夏季4个气旋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下题。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气旋()A.①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B.②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C.③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D.④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气旋与世界海陆分布。读图可知,①影响地区位于西经度范围,而南亚位于东经度地区,A项错误;②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B项错误;③移动方向为逆时针,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C项错误;④生成的经纬度位置位于太平洋热带洋面,D项正确。答案D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2011·海南地理,3)读图,完成下题。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A.南北B.东西C.东北—西南D.西北—东南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解析首先依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山脉的位置,然后据经纬网确定山脉的走向。答案B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2010·北京文综,3)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下题。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A.3°B.5°C.8°D.1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解析该图为中国省级行政中心经纬网图。由图判断,位于最南方的城市为海口,其纬度为20°N,北京为40°N,可推知纬线间距为5°。答案B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以经纬网图为载体,考查某地的位置、范围或对称点、航线等2.以经纬网图为载体结合文字材料,考查某区域两点间的方向、距离或位置等3.以经纬网或变形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其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二地球自转的特征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知识整合]1.方向(1)侧视:。(2)俯视从北极上空看:方向,如下面甲图所示从南极上空看:方向,如下面乙图所示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周期时间旋转角度意义恒星日360°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360°59′周期23小时56分4秒昼夜交替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速度角速度除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约为15°/h线速度由向逐渐减小;赤道最大,极点为0南北两极点赤道两极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深度思考]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及影响总结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海拔相同的情况下)。(3)60°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4)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每小时15°,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的对应点的线速度。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5)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6)航天发射基地应选择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纬度低、海拔高)的地区,并且向东发射。因素影响关系纬度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负相关海拔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正相关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高考探究](2013·天津文综,8)右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完成1~2题。1.据右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北极附近D.南极附近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右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解析第1题,考查北极星的仰角与当地纬度的关系。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从图中看北极星的仰角较小,因此是在低纬地区拍摄的。第2题,通过恒星视运动考查地球自转周期。恒星视运动实质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地球每小时自转15°,故需要连续拍摄3个多小时。答案1.A2.B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以图片材料为载体考查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和速度2.结合地球运动图表材料考查不同区域的地球自转速度与周期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知识整合]1.公转规律(1)定义:绕的运动。(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4)轨道与速度(2)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方向绕转南极上空俯视:方向绕转太阳逆时针顺时针一个恒星年慢南冬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温馨提示】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示意图赤道黄道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运动南北回归线夏至日9月23日3月21日冬至日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温馨提示】(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2)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回归年,应注意其与恒星年的区别。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深度思考]1.对黄赤交200c的内涵的深度挖掘(1)“一轴两面三角度”“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2)“三个基本不变”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天空的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约保持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黄赤交角的数据关系(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4.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影响的方面黄赤交角变大(小)太阳直射范围扩大(缩小)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扩大(缩小)五带的范围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赤道与寒带除外)季节的变化变化明显(不明显)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高考探究](2014·江苏地理,3~4)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完成1~2题。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解析第1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该是在春分点和夏至点之间,并靠近夏至点。分析图2不难看出,丁点符合上述特点,故选项D正确。第2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从图2看出,甲、乙两点相对于冬至点对称,说明太阳处于这两个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同一纬线,而日出方位是由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决定的,故选项D正确。由于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时最大,甲、乙两点并不在近日点两侧对称,公转速度不可能相同,选项A错误。甲、乙两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甲点向北移动,乙点向南移动),因此同一
本文标题:2016届《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配套精讲课件第1章行星地球-3地球与地球的运动特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7607 .html